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婴儿患佝偻病的症状有哪些

婴儿患佝偻病的症状有哪些

来源:爱站旅游

佝偻病多发生于2~3岁前的孩子。初期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如不活泼、爱急躁、睡不安、易惊醒、常多汗。因为多汗,当然就有可能出现枕秃。如果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骨骼的变化。

3~6个月的婴儿:在枕骨、顶骨中央处的骨骼,出现类似乒乓球样的弹性感觉,称为颅骨软化。

8~9个月以上的孩子:a.额、顶部对称性的颅骨圆突,称为方颅;b.前囟门过大而且闭合延迟(正常婴儿一般在18个月左右即可闭合);c,牙齿萌出延迟;d.胸廓下部几根肋骨在与肋软骨的交界处有似珠子样的突起——称为肋骨串珠,还有的孩子有肋骨外翻;e.严重者出现鸡胸,以及今后可出现的罗圈腿(O型腿)、X型腿,脊柱可出现后弯、侧弯等。

一、精神神经症状:

多汗、夜惊、好哭等,多汗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剌激,患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

二、骨髂表现。

头部

颅骨软化:为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多见于3~6月婴儿。

头颅畸形:“方颅”、“鞍状头”或“十字头”。

前囟大、闭合迟,可迟至2-3岁。

佝偻病临床分为四期:初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初期:肋骨串珠,多自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早期常有非特异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枕秃也较常见。同时可有轻度的骨骼改变体征。X线片可无异常或见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血生化改变轻微,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激期: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幼儿。有明显的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同时可有中度的骨骺改变体征。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不整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血钙、血磷均降低,硷性磷酸酶增高。

恢复期:活动期经晒太阳或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恢复。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加厚。血钙、血磷、硷性磷酸酶恢复正常。

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的小儿。经治疗或自然恢复,症状消失,骨骼改变不再进展。X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