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汲水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谁知过了数日,该地有一怀妊妇人,正在河中汲水。
2、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却任凭他怎麽抽水,也抽不出半滴来。
3、盛夏安镬,用水晶如掌者汲水煮沸,取越瓶盛汤,油帛密封,复煮千沸,急沉涧底,平旦冰结矣,名寒筵冰。
4、孩子回到草地边上汲水井那儿,刚才他为帮自己的恩人和老师装车,把水桶撂在那儿。
5、可怜容氏母女成了寡妇孤女,留在冷家,只是按佣婢对待,成日里牧羊采薪、汲水挨磨,万般辛苦,一言难尽。
6、常到井边汲水的瓦罐早晚会被打破。
7、四美酱园旁有一口水井,左邻右舍的居民均在此井汲水淘米、洗菜、汰衣裳,四美酱园也在此井取水,腌制酱菜。
8、男人们喂养牲口、挤牛奶和汲水。
9、学习就像井底汲水一样,水桶总是逐渐从井里升起来的。
10、和大多数埃塞俄比亚人不同,雷达莫一家可以灌溉自己的土地,他们从离房子数百码之外的阿瓦萨湖汲水。
11、在那样的阴影之下妇女和儿童怎么敢来汲水呢?
12、于情感世界而言,净,是自怜自惜的底色,任你惜我弃我;是马蹄扬起尘土仍清流自许,任你见我不见我;是睡莲唱着汲水的歌谣,任你宠我薄我。白音格力。
13、花开阿朵一片片,两只蝴蝶张亚飞,岸边翩来霍思燕,汲水几点闵春晓。陈晓春来光周灿,黑鸭子们群上岸,林青霞处五岳红,叶璇之中陈宝莲。
14、汇聚源源水氧能,锁水、补水、汲水一并完成。
15、墙上的壁画记录了他一生的主要功绩,除了开垦荒地,口尝百草,播种五谷,汲水灌溉外,还有日中为市,造陶器,尝药治病等。
16、那里太阳太热;对我来说,他们这些人世故太深了我从泉水中汲水,架上有一块棕色的面包。
17、柏木用来弥补局破露骨之状,汲水瓶内装江河湖海八方水,用来补无水之缺。
18、门口放着一个简单的置物架,架上是碗筷,旁边的汲水桶引来了一群群苍蝇。
19、秦府众人忙着到洗莲池汲水救火,然而扬汤止沸,终究无济于事,一时又陷入困境。
20、妇女们常到池边来汲水满灌,你的大黑影便在水面上蠕蠕而动,仿佛睡眠挣扎着要醒过来。
21、二人对坐在篷窗之下,观玩江景,忽见一带长林中,有一竹篱茅舍,那篱门内走出一个中年妇人来,上穿的是苎袄,下着锦裆,手携一小瓮,立于江边汲水。
22、这老天亦似助强欺弱,竟尔匝月不雨,堡民无处汲水,口渴欲死,各思出外逃生。
23、我将它剖成两半,想用它来当汲水的瓢,可是它又太大,塞不进水桶里。
24、数万名劳工在道路两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时,就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用了。
25、庄周上前询问,老人家,现在人们都用桔槔汲水,你为何还用陶罐取水?老叟说,自己也知道用桔槔提水方便快捷。
26、“盛夏安镬,用水晶如拳者,新汲水煮沸,油帛密封,复煮千沸,急沉井底,平旦结矣,名寒筵冰。
27、暖雨无晴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小田新麦上场时。汲水种瓜偏怒早,忍烟炊黍又嗔迟。日长酸透软腰肢。
28、据说,欧阳修初到滁州,发现琅琊山丰泉之水极为甘甜,此后每有雅聚,即派衙吏前往丰泉汲水煎茶。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