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缩的近义词是:瑟索、蜷缩、蜷伏。
瑟缩的拼音是:sè suō。注音是:ㄙㄜˋㄙㄨㄛ。词性是:动词。结构是:瑟(上下结构)缩(左右结构)。
瑟缩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瑟缩详细内容】
⒈收缩;蜷缩。引《吕氏春秋·古乐》:“民气鬱閼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陈奇猷集释:“瑟缩犹言收缩。筋骨收缩,故不达。”宋王安石《和钱学士喜雪》:“山鸦瑟缩相依立,邑犬跳梁未肯归。”清姚燮《卖菜妇》诗:“棉衣已典,无钱不可赎,娇儿瑟缩抱娘哭。”鲁迅《野草·秋野》:“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⒉迟缓;迟疑。引唐牛僧孺《相国崔群家庙碑》:“九州岁贡,瑟缩不集。”明宋濂《恭跋御赐诗后》:“臣举觴至口端,又復瑟缩者三。上笑曰:‘男子何不慷慨为!’”⒊象声词。形容风雨之声。引宋苏轼《洞庭春色赋》:“卧松风之瑟缩,揭春溜之淙潺。”元揭傒斯《黄鹄山听雨得清字》诗:“瀟洒松上来,瑟缩花间鸣。”王闿运《到广州与妇书》:“乳枝磬落,松风瑟缩。”
二、网友释义
瑟缩是象声词,指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抖动。也指迟缓;迟疑。
三、辞典修订版
蜷缩,不伸展的样子。《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聊斋志异.卷二.陆判》:「众睹之,瑟缩不安于座。仍请负去。」犹豫迟缓的样子。唐.牛僧孺〈崔相国群家庙碑〉:「九州岁贡,瑟缩不集。」状声词。形容风雨的声音。宋.苏轼〈洞庭春色赋〉:「卧松风之瑟缩,揭春溜之淙潺。」
四、其他释义
①蜷缩:筋骨瑟缩。②形容风雨声:寒风瑟缩。
五、关于瑟缩的造句
1、枯树的丫杈上,蹲着几只瑟缩着的鸟,四周荡漾着冬天肃杀的气息。
2、他试图将暴露的脖子退回到衣领里,瑟缩的那已不再厚实的脊背显得这冬日的风更加的无情。
3、我惊慌地瑟缩在角落里打寒战。
4、宽容是一杯热茶,可以将已瑟缩的胃唤醒食欲。
5、那忧郁的眼神,那寂寞的情绪,那份瑟缩和那份无可奈何,都没有逃过他的眼睛。
6、对于白东明这种同样的眼神,伊露丽并没有理会,白东明可不是院长,院长眯着眼睛可以让自己瑟缩,你白东明眼睛眯成条缝连让自己抖都不会抖一下。
六、关于瑟缩的诗词
<<《挽词·瑟缩神皋万木悲》>> <<《丙辰岁十一月十三日晨赴安定门天大风瑟缩而作》>> <<《临江仙·瑟缩凉飔新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