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必大生平:刻苦勤学 周必大于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七月十五(中元日)(8月15日)巳时出生在平江府治长洲(今苏州市)。祖籍郑州管城。他的祖父周诜,在宋徽宗宣和年间曾在庐陵任职,因此定居庐陵。建炎三年(1129年),周必大四岁时,其父周利建卒于扬州,周必大被寄养在外祖母家,由母亲王氏督促他读书;十二岁时,母亲又去世了,只好跟随伯父去广东;十四岁时回庐陵,不久,又随伯父辗转各地。周必大青少年时的生活飘泊不定,但他刻苦勤学,终于成才。字号:字子充,一字洪道号平园老叟。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长洲。出生时间:1126年8月15日。去世时间:1204年10月25日。别称:周益公、周平园。主要作品:《入直》《朝中措》《满庭芳》《谒金门》《点绛唇》等。主要成就:立朝刚正,九流七略,靡不究通。
关于周必大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周必大的诗词 点此查看周必大的详细内容
《草具屈邦衡侍郎蒙赋即事新诗次韵皆叙坐上语》、《点绛唇(葛守坐上出此词,道思归之意,走笔次其韵)》、《病中次务观通判韵》、《安福宗子师共兄弟五人作慈顺堂养母求诗》、《点绛唇(赴池阳郡会,坐中见梅花赋丁亥九月己丑)》、《安福孝子朱云孙血指刲股燃臂愈父母疾化遂行》、《醉落魄(次江西帅吴明可韵庚寅四月。明可,台州人。自云近世未有二府)》、《吉水周中显秀才相识二十余年来求永新谭焕主》、《邦衡侍郎用旧韵废予生朝赓续为谢》、《邦衡置酒出小鬓予以官柳名之闻邦衡近买婢名》、《己丑二月七日雨中读汉元帝纪效乐天体》、《邦衡侄季怀亦惠二诗再次韵二首一颂其叔侄之》、《参政李秀叔挽词二首》、《追挽胡季文知县》、《西江月(暮春鲁氏坐上次胡邦衡韵)》、《朱叔止通判屡示诗词绰有家法辄次年字韵一篇》、《走笔再次西美韵兼简季章》、《邦衡侍郎作一字韵诗赠麻姑观道士李惟宾次韵》、《兵部王仲行尚书惠诗叙近日直舍隔壁论诗说棋》、《嘉泰癸亥元日口占寄呈永和乘成兄》。
二、家族成员
家世 曾祖父 周衎 官至朝奉郎,累赠太师、秦国公。 曾祖母 郭氏 赠秦国夫人。 祖父 周诜 官至左朝散大夫,累赠太师、秦国公。 祖母 潘氏 赠秦国夫人。 李氏 赠秦国夫人。 张氏 赠秦国夫人。 父亲 周利建 官至左宣教郎、太学博士,累赠太师、秦国公。 母亲 王氏 赠秦国夫人。 平辈 弟弟 周必强 生平不详。 妹妹 周三叟 夭折。 配偶王氏 监察御史王葆之女,封益国夫人 子辈 儿子 周纶 曾任朝请大夫、知筠军二州事。 孙辈 孙子 周颢 曾任宣义郎、监景德镇兼烟火公事。 长孙女 —— 嫁承事郎、监嘉兴府籴纳仓萧彖。 孙女四人 —— 周必大孙女五人,除长孙女外生平均不详。
三、轶事典故
鹤飞盏 周必大有一个酒杯名为“鹤飞盏”,斟上酒,杯上的鹤就飞起来,喝完酒后,鹤就不见了。 大承气汤 周必大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时,朱熹在与刘子澄的信中评论此事说:“现如今是需要下大承气汤(药性较猛烈的泻药)的症状,他(孝宗)却下四君子汤(药性柔和缓慢的补药,此指周必大)。虽然不会造成危害,恐怕对病情也没有好处!” 貌类温公 据记载,周必大身材高大而脸庞清瘦,样貌如同野鹤。他在翰林院任职多年多年。孝宗在一天退朝空闲时,感叹说:“好一个宰相!只是怕他福薄。”一个老宦官在孝宗身边说:“官家(对皇帝称呼)所感叹的,难道不是周必大吗?臣观察司马光的画像,也像周必大一样清瘦。”孝宗为此一笑,于是提拔周必大。周必大此后任太平宰相,参与并闻知禅让盛事,晚年出镇长沙,退休后得享十多年的清闲福气。 敬慕三忠 周必大曾在乡里建三忠堂,因欧阳修(谥文忠)、杨邦乂(谥忠襄)、胡铨(谥忠简)都是庐陵人,也都是周必大平生所敬慕的人,所以周必大撰文记述他们的事迹,这是他的绝笔。
四、主要成就
周必大一生功绩显赫,名誉远播,是一位极富才干的政治家。无论辅佐朝廷或主政地方,他“立朝刚正”,言事不避权贵,处事有谋,治政勤奋。且主张:一要强兵,并制订“诸军点试法”,整肃军纪;二要富国,主张大力发展商贸业,以增加收入;三要安民,以民为本,减赋赈灾;四要政修,要择人才,考官吏,固职守。以上作为皆表现了周必大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且终其一生,始终秉持刚正不阿,清廉执政,爱国爱民的作风。 周必大还是是一位“九流七略,靡不究通”的文学家。诗词歌赋,“皆奥博词雄”。书法“浑厚刚劲,自成一体”。 周必大有诗600多首。他的诗有的善于状物,如《池阳四咏·翠微亭》中的“地占齐山最上头,州城宛在水中洲;蜿蜒正作双虹堕,吸住江河万里流”,比喻浅近新颖。又如《游庐山佛手岩雪霁望南山》中的“十日顽阴不见山,山中一夜雪封庵。伊予的有寻山分,日照北窗云在南”,气骨稍弱,却清新淡雅。 他初学黄庭坚,后由白居易溯源杜甫。在有些诗里他喜欢用典,未能摆脱江西诗派的影响。他执掌内外制时间很长,不少代表朝廷的重要文章,都由他撰写。如《岳飞叙复元官制》,词婉义正,是宋代骈文佳作。 他的序文如《〈皇朝文鉴〉序》,写得典重雅正。题跋如《题陆务观送其子赴官诗》,游记如《南归录》所写游石湖,则颇富情致。总的说来,这类散文内容丰富,文采则时有不足。 周必大知识渊博,熟悉当朝人物、掌故。在他的散文及《二老堂诗话》中,保存了不少研究宋代文学的资料。他的神道碑、墓志铭一类文字,主次分明,颇有史法,往往为元代修《宋史》者所取材。 周必大著有《玉堂类稿》等八十一种,共一百三十四万余言。后人将其遗作辑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计二百卷,其中包括《省斋文稿》、《平园续稿》、《省斋别稿》、《二老堂诗话》等24种,有清咸丰刊本。其中《玉堂大记》、《二老堂诗话》选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周必大用时四年,主持刊刻了宋代著名的四大类书之一的《文苑英华》计一千卷,还刊刻了《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使《欧集》自此以后有定本,且得以保留至今。“周必大刻本”被历代名家奉为私家刻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