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唆犯是否算共犯?

教唆犯是否算共犯?

来源:爱站旅游

教唆犯的刑事责任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分为主犯、从犯和胁从犯。对于被教唆人犯罪的情况,教唆犯根据其作用被处罚。如果被教唆人未犯罪,教唆犯仍可独立构成教唆犯,但处罚可从轻。对于未满18岁的教唆犯,处罚应更严厉。

法律分析

教唆犯属于共同犯罪,教唆犯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那么就是主犯。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那么就是从犯。如果教唆犯是被胁迫教唆他人犯罪,那么就是胁从犯。关于教唆犯的刑事责任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被教唆人犯了被教唆的罪的,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出发,起了主要作用,则按照对于主犯处罚的原则处罚;起了次要辅助作用,则按照对从犯的处罚原则处罚。

二,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由于教唆人主观上具有较出的故意,且客观上实施了教唆的行为,所以独立构成教唆犯。但是考虑到教唆行为没有造成实际危害后果,对于这种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也不适用共同犯罪的概念。

三,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

拓展延伸

教唆犯的法律责任和共犯的区别是什么?

教唆犯和共犯在法律责任上存在一些区别。教唆犯是指通过言行或行为促使他人犯罪的人,他们在犯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或激励作用。教唆犯通常被视为犯罪中的主要参与者,承担较大的法律责任。而共犯是指与主犯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他们在犯罪过程中起到了协助、支持或者共同实施的角色。共犯的法律责任通常与其在犯罪中所扮演的具体角色和行为程度相关。总的来说,教唆犯的责任更倾向于主动引导犯罪,而共犯的责任更倾向于协助实施犯罪。因此,教唆犯和共犯在法律责任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结语

教唆犯和共犯在法律责任上存在一些区别。教唆犯是指通过言行或行为促使他人犯罪的人,他们在犯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或激励作用。教唆犯通常被视为犯罪中的主要参与者,承担较大的法律责任。而共犯是指与主犯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他们在犯罪过程中起到了协助、支持或者共同实施的角色。共犯的法律责任通常与其在犯罪中所扮演的具体角色和行为程度相关。总的来说,教唆犯的责任更倾向于主动引导犯罪,而共犯的责任更倾向于协助实施犯罪。因此,教唆犯和共犯在法律责任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