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具体条件包括可能判处刑罚、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等。取保候审适用对象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人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立案标准包括行为人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并以聚众方式实施。情节严重、造成严重损失才能构成本罪。因此,参与扰乱社会秩序的活动可能面临严重处罚,应遵守法律规定的方式表达意见,以免犯罪行为。
法律分析
一、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能不能取保候审?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只要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就可以申请。具体条件为:可能判处、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二、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象有哪些?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依法应当逮捕,但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不宜逮捕的;
4、对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讯问、审查,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
5、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不能结案,采取取保候审方法没有社会危害性的。
6、对持有有效护照或者其它有效出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1、行为人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关键。此处必须同时符合两点:其一,要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即干扰和破坏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人民团体正常的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秩序;其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必须是以聚众的方式实施的,即纠集三人以上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扰乱。至于扰乱过程中是否使用暴力,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2、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必须是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方能构成本罪。情节严重,实践中一般可从扰乱时间的长短、聚众人数多少、扰乱的对象的性质和侵害后果是否严重等予以认定。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情节严重的认定条件是要根据具体的人数、行动时间以及具体的行为活动内容认定的,如果认定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处罚。因此不要参加这种扰乱社会秩序的活动,如果需要进行相关活动,请根据法律规定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免造成严重的犯罪行为。
结语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可以申请取保候审,条件包括可能判处刑罚、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况,以及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等情况。取保候审适用对象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人,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人,以及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的妇女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立案标准包括行为人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并且扰乱行为必须是以聚众的方式实施的,且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参与扰乱社会秩序的活动可能面临严重的处罚,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声音,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二节 取保候审 第八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以及提请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依法取保候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