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趋易的拼音是:bì nán qū yì。
避难趋易的汉语大词典是:见“避难就易”。《汉语大词典》:避难就易(避难就易) 拼音:bìnànjiùyì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元史·文宗纪四》:“大都总管刘原仁称疾,久不视事,及迁同知储政院事,即就职,侥倖巧宦,避难就易。”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宗教信仰》:“两者他都是信仰的,但他认为求佛近而求仙远,成佛易而成仙难,因而他有意于舍远求近,避难就易。”亦作“避难趋易”。《人民日报》1955.6.1:“这就因为以前不承认简体字的合法地位的原故,因为群众写字的习惯总是避难趋易的。”。出处是:见“避难就易”。其他释义是: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
避难趋易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避难趋易详细内容】
⒈ 见“避难就易”。
二、综合释义
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这就因为以前不承认简体字的合法地位的原故,因为群众写字的习惯总是~的。◎《人民日报》1955.6.1
三、出处
见“避难就易”。
四、其他释义
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
五、关于避难趋易的成语
六、关于避难趋易的造句
1、避难趋易、初中淡化理科是原因。
2、采访中记者看到,少数单位在考核中安全顾虑大,避难趋易;也有少数单位搞简单化操作,选好考、好比、好看的考。
3、看似天经地义的背后,基于避难趋易的本能,校园活动因噎废食便人为地一再缩小了。【查字典造句网www。chazidian。com/zj-26182/】
4、这就因为以前不承认简体字的合法地位的原故,因为群众写字的习惯总是避难趋易的。◎《人民日报》19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