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骥遇伯乐这篇古文的翻译

骥遇伯乐这篇古文的翻译

来源:爱站旅游

骥遇伯乐这篇古文的翻译

《骥遇伯乐》全文翻译:

您也听说过千里马的事吗千里马牙齿长齐到了可以服役的年龄,拉着装盐的车爬太行山。累得蹄子僵直了,膝盖弯曲着,尾巴被浸湿,皮肤也溃烂了,口水洒到了地上,汗水满身流淌。拉着车子爬到山路的中间,再也上不去了。

伯乐看(遇)到了它,从车上跳下来,抱住它痛哭,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给它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叹了一口气,又昂起头高声嘶叫,那声音直上云天,响亮得就好像金石发出来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他知道伯乐是自己的知己啊。

资料拓展:《骥遇伯乐》

简介

中文名:《骥遇伯乐》

作品出处:《战国策·楚策四》

历史:汗明见春申君时所引用的

语言:文言文

作品原文:

(1)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2)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 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作品主旨:

(2)《骥遇伯乐》选自《战国策·楚策四》,这则千里马遇伯乐的故事是汗明见春申君时所引用的,他要用这个故事向君主阐明这样一个道理:当政者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就不仅要善于发现人才和恰当地使用人才,还要用伯乐爱护千里马那种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2)一句话概括,也就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或“人才固然重要 发现人才 从茫茫人海中发现人才的人 才是真正的人才”。

作品思想:

千里马的特长,是奔驰绝尘,日行千里,却不见得会负重拉马。这则寓言就是以这匹千里马拉盐车的故事来感叹怀才不遇者的苦恼并说明在用人的时候要学习伯乐的精神,知才善用,并关心他。它也告诉人们,千里马是瑰宝,而伯乐尤可贵。如果没有伯乐,实际上也就不会有千里马。

重点词释义:

(1)【骥遇伯乐】骥:良马。伯乐:姓孙,名阳,秦穆公时期的人,是战国时有名的养马能手。

(2)【齿至】牙齿长齐了,指马到了可以役使的年龄。

(3)【服】拖,拉。

(4)【蹄申膝折】申:同“伸”,伸展。折:弯转。

(5)【尾湛胕溃】湛:通“沉”。胕:同“肤”。胕溃:意为皮肤被汗水渍烂了。【漉汁】:渗透出的汗水。

(6)【中阪迁延】中阪:指半山坡。迁延:拖延而不前进。

(7)【负辕不能上】拉着沉甸甸的车子上不了坡。负辕:拉着车把子

(8)【攀】牵【解紵衣以幂之】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给它披上。

(9)【俛而喷】俛:同“俯”,低着头。喷:喷气

资料拓展:《战国策》:

简介:

(1)《战国策》,33篇,记载了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间的历史。因此书思想活跃,有许多纵横阴谋之术,不合于儒家的思想,故被儒家所排斥,未得在世广泛传播,后来便逐渐残缺不全。

(2)如刘向所编订的《战国策》有《蒯通说韩信自立》一篇,曾被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淮阴侯列传注》所引,但后来《战国策》中此篇佚失。

历史地位

《战国策》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尤其是刘向编校成书的古本,在中国古代史上曾占有很重要的史料地位。《战国策》是继《春秋》之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的历史记载。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