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一种药物就算它再神,也总有害处。所以,丙戊酸钠缓释片也不例外,那么它的不良反应又会有哪些呢?我们应该如何防患于未然?
它的不良反应可见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妇女月经周期改变。亦有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脱发、嗜睡、乏力、共济失调。偶见肝脏损害。骨髓象示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巨核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待排除,骨髓造血组织增生极度低下,罕有肝功能损害(见注意事项)致畸胎危险(见妊娠)神经病学障碍:在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出现昏睡或木僵,并导致一过性昏迷(脑病),治疗过程中,可单独出现或和癫痫发作同时出现。当剂量减少或停用时,这些症状会减少,这些病例常发现在联合治疗特别是用苯巴比妥或突然增加丙戊酸剂量之后。
更具体而言,会出现这些不良反应:
1.消化道紊乱(恶心、胃痛)多出现在治疗开始时,但是不需停止治疗,症状通常可在数天内消失。
2.短暂的和/或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常有报导:脱发,轻度姿势性震颤和嗜睡。
3.已有报导单纯纤维蛋白原减少或出血时间延长,通常不伴有临床体征,此多发生于大剂量时(丙戊酸钠对血小板聚集第二期有抑制作用)(见妊娠)。
4.血液系统:多为血小板减少,罕有贫血、白细胞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
5.偶有胰腺炎的报导,有时导致死亡。
6.有脉管炎的报导无肝功能异常的单纯和轻度高氨血症时有出现,但不需要停止治疗体重增加,闭经及月经紊乱也有报导。
7.偶有报导可逆或不可逆的听力丧失,但其因果关系尚末明确。
8.丙戊酸可引起皮肤反应,如皮疹。在某些病例有毒性上皮坏死溶解,Steven-Johnso综合征,多形性细斑也有报导。
9.有单独报导,伴随丙戊酸治疗出现可逆性Fanconi氏综合征,但其作用机理未明。
既然它有这些不良反应,那我们应如何做好防御措施抵制它的出现?
首先,病人服用的每日剂量应根据病人年龄及体重来定,而且,应考虑到对丙戊酸的广泛个体敏感性差异。每日剂量、血清浓度和疗效之间相互关系尚未建立。最佳剂量需根据临床反应来确定:当发作不能控制或怀疑有副作用发生时,除临床监测外,要考虑做丙戊酸钠血浆浓度水平的测定,已报道有效范围为40-100mg/l(300-700μmol/l)。初始治疗给药方法(口服):在没有接受其它抗癫痫药的病人,每2-3天间隔增加药物剂量,1周内达到最佳剂量。在以前已接受其它抗癫痫药物的病人,本品要缓慢增加剂量,在2周内达到最佳剂量,其它治疗逐渐减少至停用。
另外,妊娠D类。孕妇、哺乳期妇女、明显肝功能损害者禁用。严禁击碎服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个人或家庭有严重肝炎史特别是药物所致肝炎;对丙戊酸钠过敏者;卟啉症等禁用。
一种药品就如一枚硬币,既有正面也有反面,但我们不能因为它的不良反应而摒弃服用药品,这样反而措施治疗的最佳良机,只要我们遵循说明书所言,再听从专业医师指导,便能防止不良反应的出现,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