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会应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原电池。
【教材分析】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资料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能够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能够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构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学情分析】
中学生对“电”的资料的认识不仅仅来源于生活经验,并且来源于学科学习。在生活经验方面,不仅仅接触了火力发电(或水利发电),并且接触了干电池等化学电源;在学科学习方面,学生不仅仅接触了摩擦起电,并且还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了电能,此外还学习了关于电的初步知识(如电源的正负极、电压和电流等资料),所以对电并不陌生。此外,高中《化学1》已较为系统的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也学习了钠、镁、铝、铁等有关的金属知识,以及电解质溶液的资料。这些经验基础为本课的教学供给了必要的基础。为本节的学习做了知识、本事上的准备。
同时原电池是高中化学学科体系的核心知识之一,它的教学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延伸与应用,也是后续电化学知识的基础。原电池的教学是体现学科交叉,科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维本事和探究本事的好素材。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关系,本节课则学习化学能转化为另外一种能量即电能,由于电化学知识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新领域,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和陌生感,所以一个好的开端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时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确定方法。
(2)经过学生设计完成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经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本事。
(2)经过实验和科学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的本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过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经过原电池构成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体会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经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