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青城山的导游词介绍

青城山的导游词介绍

来源:爱站旅游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青城山景区参观游览!我是各位今天的导游小×,很高兴能陪伴大家旅行,在今天的游览过程中,请您全程紧跟团队,注意安全,祝您旅途愉快!

  作为川中名山的青城山,背倚莽莽苍苍的千里岷山,面对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距离成都仅68公里,地理位置极为优越。早在汉代,这里就已经成为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青城山与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相距仅12公里,这一山一水相映成辉,并于20xx年,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旅的精华景区。

  青城山又称“赤城山”,因为传说中“赤城”乃是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道教创始人张陵当年在青城山一带创教传教,以青城山为道教祖庭的所在地。唐玄宗时力主道教,使青城山的道教宫观有了空前的发展,最鼎盛的时候全山有道观七十余座,现保存下来的有天师洞、上清宫、祖师殿等几座较大的宫观。青城山全山有三十六峰,峰峦如聚,林木茂盛,终年四季常青,状似绿树包围的巨大城池,故名为“青城山”。在蜀中众多名山里,青城山更是以其“幽”独树一帜,不管是参天古木还是通幽小径,无不与宫观楼阁相映成趣,幽中见奇,幽中见秀,难怪世人皆道“青城天下幽”。于是这一道一幽,就巧妙地构成了我们探访青城山的线索,让我们走进青城山,拜读道教文化,感悟幽深清静。

  游客朋友们,我们一路走来,不知您是否在已感受到青城山独特的清凉幽静了呢?现在,我们来到了海拔1260米的老宵顶,而您眼前所看到的就是位于青城山第一峰绝顶之上的老君阁。

  老君阁原为“呼应亭”,有“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后改亭建阁,而得名“老君阁”。老君阁基宽四百平方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青城山所有的道教建筑,都依自然地理环境而建造,上下重叠错落有致,并都以“三”为建筑构思,体现了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乾坤概念。建筑上布满了绘画和浮雕装饰,表达了道家清静无为,健康长寿的思想。老君阁选择在青城绝顶上而建,上接天下连地,也正是对道教崇尚天人合一的最好诠释。当我们登阁远望,岷邛群山和天府平川尽收眼底,即使是山雾缭绕时,也能感受到天地间仿似仙境,有攀云登日之感。在20xx年的汶川大地震中,老君阁曾遭受重创,好在修复及时,才让这绝世之作今天还能呈现在大家眼前。

  老君阁的由来,是因为阁内所供奉的太上老君骑青牛巨像,请大家随我走进老君阁,一睹太上老君的风采。大家可以随我手指方向看去,眼前这座就是老君阁镇阁之宝——太上老君骑青牛像。老君像高13.6米,连牛身通高16米,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为蓝本,经许多学者精研,并由青城山道友绘制、塑造而成。造像过程按古典建筑规范,用钢筋水泥浇铸,精铜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堪称是自古及今绝无仅有的老君塑像。

  老君即“三清”中的“太清道德天尊”,其原型便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据传,周昭王22年,老子对周王朝的衰败感到无力,不得已的情况下准备离开家乡,去四处游历。待他走到函谷关的时候,函谷关的总兵尹喜将他拦了下来,因为尹喜在城关上眺望时,看到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漂移而来,接着,风骨非凡的老子就骑着青牛出现,所以尹喜认为老子是贵人,想要挽留。但是老子去意已决,尹喜想要留下他,于是想了一个为难老子的办法,让老子留下自己的一篇文章,如果老子写不出来,那么就不放他出关。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老子仅仅花了非常短的时间就将一篇文章写给了他,于是轻松地出了函谷关。而他留下的这篇文章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道德经》,文章中阐明“道”即是宇宙之源,是万物生化规律,具有清静无为自然的本性。老子出函谷关后,不知所踪,据说是羽化成仙。后来,老子出关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地传说和演绎着,而老子出关时的“紫气东来”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基因。其后,张陵创建道教,拜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有趣的是,老子出关所乘坐的青牛也成为道家文化中的一个著名的意象,青牛成为后来神仙道士的坐骑。

  讲到这里,想必大家已按捺不住想要等阁远眺,众览青城群山,一尝飘然成仙之感了吧?接下来我们在此作短暂的自由活动,请大家一定注意脚下安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