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教师是幼儿园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幼儿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幼儿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幼儿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幼儿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能够仿效的榜样。 作为教师首先要注重形象礼仪,做到仪表衣着文明。首先要给对方或大众留下第一印象:仪表整洁,衣冠端正。形象对一个人来说是其综合素质的最初展示。教师的仪表是开启幼儿心扉的钥匙,教师的职业形象关乎幼儿的成长。
其次教师要注重语言礼仪。语言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情达意的工具。语言的美与否,直接关系到思想感情的表达、交流的完美与否。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用语言去发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 再次教师要注重教学礼仪。教师的教学礼仪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教育艺术性、科学性和方法性,需要针对不同的幼儿特点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尊重每个幼儿是前提,与幼儿互动时要使用文明语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们都急于去模仿,所以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同时幼儿具有个别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幼儿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习<教师礼仪规范>,使我意识到自己的品德情操、处世态度、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幼儿,也学习到了如何使自己成为幼儿最亲近、最信任、最崇敬的教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通过学习金正昆教授的<教师礼仪规范>,从中我学习到了礼仪的概念是尊重别人尊重自己,规范的行为表达方式;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师礼仪;懂得了什么叫做教师素养;教师的形象应该怎样去注意;教师的语言应该怎样去运用;教师的装饰、穿着应该如何搭配较得体;教师的仪表应该注重些什么……为人师表,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除了自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应必备的技能,还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自觉地、高标准地提高自身的素养,这样才能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培养出学生的健康人格。提倡教师礼仪是时代的要求,职业的期待。教师在礼仪推广和普及中,扮演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角色。教师礼仪规范读后感。
教师礼仪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只有屏弃那些不合身份的穿戴,不拘小节的言行,才能树立教师的威信,才能教育和影响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针对课堂礼仪而讲,课前整理好自己的服饰,穿着得体,至少提前一天准备教案、教具,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位孩子,课堂上教师要和蔼可亲,平等交流,关注每位孩子,尊重每位孩子。
在给孩子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效果时,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根据活动内容进行,努力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素质教育的着力点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素质不高,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礼仪规范读后感。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内在修养一样重要。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根本,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能说你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做为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人格塑造,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着良好素质的人,这样你的一言一行才能感染你的学生,美化他们的心灵。 教师的言谈和人际关系也体现一个教师的素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态度真诚真实无虚,无论对领导、同事、家长还是幼儿,教师的言谈态度应该是真挚真诚的,多用探询、商讨的口气;用词准确注意文明,教师的言谈要显出教师的水平和修养,准确表述非常重要。夸奖的时候不能言过其实,批评的时候不能尖酸刻薄;对待幼儿,批评和表扬都要讲究艺术,批评时要就事论事,切中要害。特别不能用伤害幼儿人格和挫伤幼儿自信的语言,如:笨、蠢、没出息、神经病等都是课堂中的禁忌语。
“师表”是榜样、表率的意思。所谓“为人师表”就是教师在人品学问方面要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不仅影响教师的形象,而且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明道德修养等都有着直接地感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好书、上好课,还要在着装言行举止礼节礼貌等方面加强修养,做到“美其言,慎其行”,做好示范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身教”甚于“言传”。平时我们总是教导学生要尊重他人,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但是,一个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她是把“尊重”渗透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面对学生犯的错误她不是大声斥责,而是耐心地教导,懂得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当学生帮我们做了一件事,哪怕是很小的事,也懂得真诚地对他们说声“谢谢”。只有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被尊重,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尊重他人。这样,教师的言传身教就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礼仪的修养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中传播人类文明的效果。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幼教事业,要认真贯彻国家教委的幼教方针,忠于职守、甘心奉献,热爱幼儿、尊重幼儿、了解幼儿、对幼儿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偏爱、不歧视、不体罚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把品德、情感教育、良好的行为规范贯彻始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幼儿道德品质的教育者。首先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孩子服务的思想。教师是孩子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也是他们学习、模仿的榜样。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貌待人接物对幼儿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幼儿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
因此,幼儿教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幼儿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能够仿效的榜样。特别要注意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的启蒙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良好的职业才能和创造性的教学能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教学又是一门艺术。一位歌唱家或一位演奏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音乐教师。要说唱歌,金铁霖不一定比宋祖英、阎维文唱得好,但金铁霖是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在我国声乐教育中的地位无人可比。教师的功能是“传道授业”。如何“传道”?怎么“授业”?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有一定的语言修养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语言修养。讲一口标准、流畅、具有感染力的普通话,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提高自身的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唱歌讲究以情带声,教学语言也要讲究条理清楚、生动幽默、简洁明了,充满感情,特别是讲述枯燥的知识、传授抽象的技艺时,更要讲究这一点。“艺术的精髓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心灵”。尤其是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化学生,让学生真正得到艺术的熏陶、心灵的感应,做到声情并茂的同时达到形态完美的统一。
教学方法。教学是一项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达到圆满的教学效果。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2、对音乐教学法的熟练掌握,如:听唱法、视唱法、图乐结合法、听唱动结合法等;
3、了解国外较有影响的教学法,如:铃木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等;
4、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根据自身和学生的特点以及条件、环境等因素,设计出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并能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今天就来简单盘点一下教师必备的几大职业素养:
1、职业道德素养
(1)爱国守法: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守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素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不进要“专”,而且要“博”。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5)丰富的实践知识:基于教师个人的经验积累。
3、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巧妙结合。
(2)组织管理能力:要有确定合理目标和计划的能力;要有引导学生的能力。
(3)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要善于制定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材,以加强教学工作的预见性、有序性;善于组织课堂教学,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善于组织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是各方面相互配合,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和管理、学生活动的促进、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评价学习行为、教学后省思等。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表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能力;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调整自己的预定计划以适应变化的能力。
4、职业心理健康
(1)高尚的师德: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团结协作等内容。
(2)愉悦的情感:是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强大精神力量。
(3)良好的人际关系:认知方面表现为互相认识和理解的程度,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情感方面表现为彼此融洽的各种状态,如喜爱或不喜爱、好感或厌恶、妒忌或同情,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行为方面表现在各种共同活动中是否协调一致,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结果。
(4)健康的人格:是在培养人、教育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成熟的、积极的心里素质。
除了上文提到的职业素养外,教师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要求,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欢迎大家积极讨论,看看在自己心中教师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要求。
现代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对自身的态度和教育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在教育观念的背景下展开的。不同的思想支配不同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
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无一例外都是以现代的音乐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基础形成的。如:铃木才能教育思想中“培养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人类是环境之子”,“兴趣是能力的源泉”,“直觉或灵感也是一种能力”,“艺术是按照人类自身的能力创造出来的”等等。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正确地、科学地、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体现在借“他山之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教育观念的许多“转变”,如:从偏向少数拔尖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从过多的统一要求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转变,从单纯追求知识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等等。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自古以来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爱情”的典范之作,如《梁祝》、《茶花女》、《图兰朵》等,而许多音乐教师就因为这些作品中的“爱情主题”不敢面对,仅停留在表面,却无法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与学生共同探讨、欣赏,这其实就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