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弟的词语解释是:同母之弟。别于庶弟。母亲的弟弟,即舅母弟[mǔdì]⒈同母之弟。别于庶弟。⒉母亲的弟弟,即舅。基础解释:同母之弟。别于庶弟。母亲的弟弟,即舅。
母弟的词语解释是:同母之弟。别于庶弟。母亲的弟弟,即舅母弟[mǔdì]⒈同母之弟。别于庶弟。⒉母亲的弟弟,即舅。基础解释:同母之弟。别于庶弟。母亲的弟弟,即舅。 结构是:母(独体结构)弟(独体结构)。 简体是:母弟。 拼音是:mǔ dì。 繁体是:母弟。 注音是:ㄇㄨˇㄉ一ˋ。
关于母弟的诗词
《邓彪·让国异母弟》 《和全母弟题暖重三丈居》
母弟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同母之弟。别于庶弟。引《左传·宣公十七年》:“冬,公弟叔肸卒,公母弟也。凡大子之母弟,公在曰公子,不在曰弟,凡称弟,皆母弟也。”《书·牧誓》“昬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孔传:“母弟,同母弟。”孔颖达疏:“《春秋》之例,母弟称弟,凡《春秋》称弟皆母弟也。母弟谓同母之弟。”唐韩愈《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铭》:“公之母弟全素,孝慈友弟。”清薛福成《母弟季怀事状》:“母弟季怀,讳福保,於兄弟行第四。”⒉母亲的弟弟,即舅。引《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司马贞索隐:“谓布之舅也。”
二、网络解释
母弟母弟mǔdì,汉语词汇,释义为同母之弟。别于庶弟。母亲的弟弟,即舅。综合释义:同母之弟。别于庶弟。《左传·宣公十七年》:“冬,公弟叔肸卒,公母弟也。凡大子之母弟,公在曰公子,不在曰弟,凡称弟,皆母弟也。”《书·牧誓》“昬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孔传:“母弟,同母弟。”孔颖达疏:“《春秋》之例,母弟称弟,凡《春秋》称弟皆母弟也。母弟谓同母之弟。”唐韩愈《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铭》:“公之母弟全素,孝慈友弟。”清薛福成《母弟季怀事状》:“母弟季怀,讳福保,於兄弟行第四。”母亲的弟弟,即舅。《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司马贞索隐:“谓布之舅也。”母弟[mǔdì]称谓。称同母所生的弟弟。《史记.卷一零零.季布传》:「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网友释义:母弟mǔdì,汉语词汇,释义为同母之弟。别于庶弟。母亲的弟弟,即舅。汉语大词典:(1).同母之弟。别于庶弟。《左传·宣公十七年》:“冬,公弟叔肸卒,公母弟也。凡大子之母弟,公在曰公子,不在曰弟,凡称弟,皆母弟也。”《书·牧誓》“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孔传:“母弟,同母弟。”孔颖达疏:“《春秋》之例,母弟称弟,凡《春秋》称弟皆母弟也。母弟谓同母之弟。”唐韩愈《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铭》:“公之母弟全素,孝慈友弟。”清薛福成《母弟季怀事状》:“母弟季怀,讳福保,于兄弟行第四。”(2).母亲的弟弟,即舅。《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司马贞索隐:“谓布之舅也。”国语辞典:称谓。称同母所生的弟弟。母弟[mǔdì]⒈称谓。称同母所生的弟弟。引《史记·卷一〇〇·季布传》:「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辞典修订版:称谓。称同母所生的弟弟。《史记.卷一零零.季布传》:「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其他释义:1.同母之弟。别于庶弟。2.母亲的弟弟,即舅。
关于母弟的成语
孟母三迁 水母目虾 难弟难兄 恩逾慈母 漂母进饭 兄死弟及 称兄道弟
关于母弟的词语
恩逾慈母 孟母三迁 母夜叉 漂母进饭 母老虎 兄死弟及 水母目虾 桐叶封弟 孤儿寡母 酒肉弟兄
关于母弟的造句
1、宫廷内部的斗争,八卦教、捻军的造反,同母弟庆亲的去世,不能不使嘉庆的负担加重。
2、为了这次特殊的旅行,黄海涛夫妻休班,黄歆轶和彭馨瑶休学,耗尽了所有的积蓄,父母弟妹倾囊相助。
3、信阳县五里店公社有一家人,父母、弟弟都饿死了,剩下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她把弟弟煮了吃,县又以“破坏尸体”的罪名,把她关在监狱里饿死了。
4、霸,和母弟也,宠爱崇特,与和无殊。
5、无权无财,为同父异母弟弟当车夫的丁浩也因此有了梦想,就是在这万恶的社会下成为一个逍遥阔少,平平安安度过一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