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雉门看见一座宏敞的厅式建筑,便是午门,虽然称“门”,实为过道。四周环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板,两端镶嵌五彩琉璃的松鹤和小鹿。步人午门,石栏的匠额,楹联引人注目。这幅长联是时解县郭象蒙所书,上联是“数操,谁曰不然,顾权无以异也。张挞伐,建纲常,天地低昂鬼神泣”;下联是“圣乡说鲁,复乎尚矣,惟解亦相侔焉。仰威灵,明把事,山川磅礴庙堂巍”。联中骂操、贬权、颂羽一气呵成,又盛赞关庙之盛况,可以说是联中神品。门厅内东西两侧和中壁有彩绘关羽生平的画像,为河东民间艺人所绘,表露出百姓对关羽的敬仰之情。
沿着冬青簇拥的大道,穿过雕造华美的“山海钟灵”木坊,便是御书楼。我们置身楼下仰望,可见建筑造型精巧别致,八角藻井叠架而上,直至顶层,这是座二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又称“八卦楼”。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为纪念康熙皇帝御书“义炳乾坤”牌匾而改称御书楼。楼下挂有一长方草书“绝纶逸群”横匾,是清朝解州知府言如泅所书。
我们面前的这座高耸的建筑,是正庙的主体建筑——祟宁殿。大家听我叙述一下祟宁殿的建造过程。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20__年),徽宗利用关羽忠贞君主的特点,对其进行大肆渲染和教化,并追封关羽为“祟宁真君”,建造此殿。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20__年)又予重修。大殿为重搪歇山顶的建筑结构,面阔7间,进深6间,是专为关帝处理政事而设置。我们站在殿台上,立刻会感受到基址高耸,月台宽敞,颇具帝王宫殿气派。在石栏环廊下,醒目地立有历根石质大柱,柱上游龙昂首奋爪飞舞在缭绕的样云之中,雕刻技法和造型均属上乘之作。大殿的门楣上方及前檐下,悬挂着十余方题匾,“万世人极”是清代咸丰皇帝的御书,“神勇”由乾隆皇帝钦定。殿内木雕神龛之中,供奉着头戴冕旒冠,身着龙袍、腰系玉带的关羽帝王装塑像,神情刚毅,端庄肃穆。大殿顶部的正脊上八仙峙立,两只雄健的蹈龙鸱吻矗立于歇山之上,使人感受到殿宇的宏丽壮观,具有“甲于天下”的美称。大殿月台两侧有石雕华表和铁旗杆,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属明代所铸,据说重达300斤(150公斤)。
女士们、先生们,游览完正庙,我们将参观寝宫,习称后院。这里原有关夫人殿和其子关平、关兴殿,惜现已塌毁,如今翠柏、劲竹满园,已辟作花园。花径之前,正面为“气肃千秋”木坊,两翼是刀楼和印楼。穿过花园便是矗立在参天古柏之中的春秋楼。
请看,我们面前是庙内最高的建筑物——春秋楼,整个建筑面阔7间,进深6间,两层三檐,九脊歇山顶,高约30余米。它上下两层均有回廊,四周勾栏相连。值得一提的是二层上用木柱吊挂而悬空的四周回廊,奇巧别致的结构给人以空中楼阁之感,这种建筑手法是我国建筑史上难得的一例珍品佳作。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一下春秋楼的历史和命名。春秋楼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__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因楼内塑关羽读《春秋》像,且二层暖阁板壁上嵌有木版镌刻的全部《春秋》,故名“春秋楼”。《春秋》亦名《麟经》,因此春秋楼又称“麟经阁”。现在,让我们进楼内参观,楼内分二层设供奉关羽的神龛,底层塑关羽帝王装金身坐像,威武端庄。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四周安装木制隔扇108个,疏密相间,图案古朴,工艺精巧。沿木梯拾级而上,可见二楼正中的木制暖阁内,塑有关羽夜读《春秋》的微服像。大家看,烛光闪闪映照着关羽的赤褐色脸庞,他侧身而坐,左手扶案,右手捋髯,目注《春秋》,若有所思,传说中关羽面部七痣清晰可见。塑像两旁的对联道出了关羽的大将风度,上联“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下联“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参观了楼内的陈设,漫步林荫道旁,让我们回首再望春秋楼的风貌,整座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楼顶五彩琉璃,与阳光映照生辉夺目。正如楼上的楹联一样,充分显示了春秋楼的雄伟气魄。让我们一起朗读对联结束我们的关帝庙旅游,“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应挂斗,南山来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各位女士、先生,关帝庙内景致参观结束了,让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颇具民俗气息的解州古庙会。大约隋唐时期,乡人仰慕关羽的功德,集资兴建关帝庙,并在此举行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朗中和百姓前来朝拜关帝,各地商贩也赶来做生意,客栈、酒店应运而生,形成解州古庙会。到清乾隆年间,庙会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庙会每年举行两次,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关帝庙前商贩云集,艺人献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盛况空前。关帝庙会成为具有影响的祭祀大会,正引来众多寻访关帝祖的海内外游客。
中国的关帝庙很多,但以解州关帝庙为最大。因为关公是解州镇常平村人,所以这座庙宇又被称为“武庙之祖”。它与山东曲阜孔子家乡的“孔庙”,一文一武,遥相呼应,构成传统文化文武崇拜的两脉之源。
解州关帝庙,南临巍峨秀丽之中条山,东依万顷碧波之银湖(盐池),它创建于隋代初年,宋代进行过扩建,明代毁于地震,清代乾隆年间重修。是我过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建筑技艺最精湛的关帝庙。庙院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200余米,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各种房屋200余间,规模巨大,气势恢弘,颇具王宫气派。庙宇布局分南北两大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前后两院,前为庙堂,后为寝宫,构成传统的“前朝后寝”格局。
端门是个纯砖结构的建筑,位于全庙中轴线的最南端,其造型古朴厚重,中门较高,左右略低。中门上书“扶汉人物”,表明关羽是匡扶汉室的英雄人物;右门上书“精忠贯日”;左门上书“大义参天”,巧妙地将关羽立身处世的“忠”,“义”二字,融入联语之中。
端门对面的这一琉璃影壁,图案是清朝宣统年间烧制的,画面自上而下分为天,地,海三界,主体是四条蟠龙遨游飞动,衬以凤凰,麒麟,玉兔等祥禽瑞兽,流光溢彩,华贵典雅。我国龙壁一般有九条蟠龙,而关帝庙只有四条,这是因为关羽是死后才被封帝的,“四”与“死”谐音,暗喻关羽不同于一般的真命天子。
门前交叉斜竖着的这三根铁柱,俗称“门档”,也叫“挡众”。它提醒人们,到此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显示圣庙的威严。
各位游客朋友:
欢迎大家来到关帝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玫瑰圣母堂附近,建于1750年,庙宇规模较小,内供奉关帝,其塑像雕刻精巧。
关帝庙大殿为金代原构,面宽三间,进深四间,歇山顶琉璃脊饰。前檐明间特宽,平柱约与后檐次间中线相对,柱头栏额肥大,次间栏额伸至明间砍成雀替,犹如门楣形制。有正殿、前后殿、东西配殿及山门,均为传统的砖木结构建筑,正殿高10米,三铺顶,正脊饰有二龙戏珠,山墙正上方有精美石雕,装饰华丽。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