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电导法测植物低温伤害
专业: 生物系统工程
姓名: 竺涵宇
学号: 311010079 实验报告 日期: 2013/06/19 地点:紫金港实验中心
31333313 课程名称:指导老师: 成绩: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乙) 实验名称: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验证型 陈翔宇 不良环境对植物的伤害——电导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不良环境对植物细胞的伤害与电导率的关系; 2. 掌握利用电导仪测定植物生物膜受损程度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装
订 线
低温可导致植物细胞膜受到伤害,由常温下的液晶态转变为凝胶态,膜脂相变使膜和蛋白质原来的结合方式破坏,如外在蛋白脱落,内在蛋白收缩和膜脂间产生裂缝,加速离子等物质渗漏,因而外渗量可反映植物细胞膜受到伤害的程度。外渗量上升会导致导电率上升,因而可用电导法测定植物生物膜的受损程度。
三、主要仪器设备
1、实验仪器 电导仪、烧杯、针筒、量筒、剪刀、镊子; 2、实验试剂 蒸馏水;
3、实验材料 4?冰冻24hr的云南黄素馨、新鲜的云南黄素馨。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称冷冻和新鲜云南清洗后吸干,剪成加蒸馏水30mL,抽 黄素馨枝条各1.0g 0.5cm小段 气1min
补加蒸馏水
煮沸2min 测电导率 30 ?恒温30min 到原体积 , 测电导率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表一 冻叶、新鲜叶电导率测定
项目 重量(g) 煮沸前电导率μS 煮沸后电导率μS 相对电导率 冻叶 1.04 457 643 71.1% 新鲜叶 1.02 183.2 540 33.9%
相对电导率(%)==煮前电导率/煮后电导率×100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处理相对电导率/对照相对电导率=0.711/0.339= 2.10 ,可知冻叶的相对电导率比新鲜叶高得多(2.1倍),即实验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会使得植物细胞受到损伤,且对照组与低温处理组差异较为明显。
七、讨论、心得
一、本实验中,冻叶、新鲜叶在煮沸后的电导率为何不同,
理论上来讲,冻叶、新鲜叶在煮沸后的电导率应该是相同的(当两份材料非常均匀时),但本实验中有较大差别,主要是由于煮沸时,两烧杯受热不均匀,新鲜叶先煮沸,且在煮沸过程有溢出,经过补水后,其溶液实测离子浓度低于实际应有的浓度,进而导致其煮沸后的电导率下降;材料自身的差异也是造成煮沸后的电导率不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新鲜叶取材重量低于冻叶,溶液转移过程中的损失等也可能是造成新鲜叶煮沸后电导率低于冻叶的原因。
二、在实验原理中,提到了低温与细胞膜的关系,那么,为什么细胞膜的损伤可以作为植物低温受害的指标呢,
目前普遍认为细胞膜(特别是质膜和类囊体膜)系统是植物受低温伤害的初始部位,低温处理后膜相对透性以及膜上各组分的变化, 是衡量植物抗冷性的一个指标。温度逆境不可 逆伤害的原初反应发生在生物膜系统类脂分子的相变上。膜脂从液晶相变成凝胶相,膜脂上的脂肪酸链由无序排列变为有序排列,膜的外形和厚度发生变化,膜上产生皲裂,膜的透性增大。所以说,细胞膜的损伤可以作为植物低温受害的指标。
又由于细胞膜在低温下透性增大,会造成离子大量外泻,因而电导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故可用相对电导率来检测植物受伤害程度(即本实验原理)。
三、实验心得
1.本实验要严格控制变量,方可进行对比。首先要防止外在杂离子干扰,故所有器具及植株要清洗干净。所加蒸馏水的量要相同,试验过程中也要尽量避免溶液的损失,煮沸后蒸发掉的水要补回;
2.为减少误差,浸出液测电导率时应将溶液冷却至室温时再用电导仪进行测量; 3.用电导仪进行测量时,每换一种溶液应用蒸馏水将电极清洗干净,并擦干; 4.植株应先洗再切段,反之则较难处理;
5.应使用同样规格的烧杯,否则在煮沸过程中,两个不同规格烧杯由于受热面积不同,导致先后煮沸,给计时带来困难。
6.电导率仪的使用。先将测量/校正旋钮转到校正的位置,然后根据电导电极上的参数调节常数旋钮到显示数值与电极参数一致,这时就不要再动常数旋钮了,将测量/校正旋钮转到测量的位置,然后就可以选择量程档位进行测量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