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4卷第2期 Vo1.14 No.2 中 医 药 导 报 Cuiding Journal of TCM 2008年4月 April.2008 4讨 究证明l3】:川乌、草乌含乌头碱,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腰肌劳损属于中医“痹证”、“腰痛”等范畴,其 独活内含香豆素,抗炎活性抑制率比消炎痛的作用 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外受风寒湿邪侵袭,导致腰 还强,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的作用相当;威灵仙含白 部络脉不通,肌肉筋脉失于濡养,瘀血、痰湿、寒邪 头翁素,有镇痛作用:牛膝内含三萜皂苷,有消炎镇 论 痹阻肾络而成,日久出现关节变形,肌肉萎缩。《内 痛作用,能激活小鼠巨嗜细胞系统,改善微循环,促 经》日:“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故慢性 进炎症病变的吸收等;红花含红花醌苷,其醇或水提 腰痛与肾虚及风寒湿邪侵袭、气血瘀阻经络的关系 取物能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足肿胀,红花黄色素有 最为密切。治疗当散寒除湿、通络止痛、活血化瘀, 镇痛作用。 兼补益肝肾。 腰痛汤中制川乌、制草乌祛风散寒止痛共为君 参考文献: 药;独活祛风湿、止痛,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 【1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jE京:中国医药科 痛,没药、五灵脂行瘀止痛,共为臣药;熟地黄、菟丝 技出版社,1997:145 ., 子、牛膝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香附、延胡索行 【2】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_2版.北京:人民 气活血,舒筋活络止痛;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有活 军医出版社,2003:1136 血通经、祛瘀止痛,共为佐使药。全方共奏祛风除湿, 【3】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77 散寒止痛,补益肝肾,益气活血之功效。现代药理研 (收稿日期:2008—01—31编辑:湘泉) (上接第24页)将上药加清水500 ml,先泡20 min, 急后重。迄今西医治疗其药物大致分为抑制炎症反 再煎至200 ml;第2煎加清水300 ml,煎至100 ml,两 应药物为柳氮磺胺吡啶及调节免疫反应药物,如硫 液混合,每次取汁150 ml,便后保留灌肠,每日1次。 唑嘌呤。但仅能缓解病情,尚不能使疾病痊愈。 每次保留l—1.5 h。 本病属于中医“泄泻”、“下痢”、“便血”、“肠风”等 2.2对照组 VI服柳氮磺胺吡啶,lg/次,4次/d;症 范畴。其病因外因大多与风、寒、暑、湿、热之邪侵袭和 状缓解后,每次减量为0.5g,4次/d。 饮食不洁等因素有关;内因多与七情郁结,劳倦过度 两组均以10日为l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 d。共观 等有关。其病位虽在结肠,但与脾胃密切相关。本病 察6/i"-疗程统计疗效。 实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以脾胃虚弱为本,湿 3疗效观察 热蕴滞为标,气滞血瘀贯穿于本病的全过程。故其治 3.1疗效标 t】显效(或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 疗当以清肠解毒,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为 失,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 大法。采用内外合治的方法,自拟中药内服方中,以 观察6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木香、白芍、甘草行 复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内形成。无效:临 气缓急止痛;黄连、马齿苋清热解毒;丹参、生蒲黄活 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血祛瘀;槐花、地榆止血止痢;白及祛腐生肌;苍术燥 3.2治疗结果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 湿,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 均有统计学意义(尸l<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腐生肌、行气止痛之功。保留灌肠方药中,以黄连、黄 (见表1) 芩、黄柏、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地榆善治肠风下 表1.两组疗效比较 【例(%)】 血;蒲黄活血化瘀;白及祛腐生肌。以其药液保留灌 肠,使药液直达病所。通过临床观察,采用中药保留 灌肠并内服的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 注:组间比较,aP<0.05;bP<0.05 组。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 4讨 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 参考方献: 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l生结肠炎,病变以溃疡为 【l】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2002:129—133 主,主要限于结肠黏膜,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 - (收稿日期:2008—02—2O编辑:湘泉) 可遍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 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