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黄委事业单位招聘行测一站式判断推理解题
技巧口诀
2016年黄委会招聘报名时间是2016年1月15日17:00至2016年1月21日17:00。 2016年黄委事业单位招聘笔试时间是:2016年4月10日。
2016年黄委会招聘笔试内容是:重点测试应聘者的公共基础知识、黄河基础知识及职业能力。笔试不指定考试复习范围。
点击查看:2016年黄委会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备考专题 2016年黄委事业单位公开招考312个岗位。其中: 要求具有博士学历学位条件的岗位3个; 要求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条件的岗位25个;
要求具有学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条件的岗位219个(含6个企业编制岗位); 要求专科学历的岗位65个。
完整黄委会招聘信息查看:2016年黄委事业单位招聘312人考试公告 2016黄委会招聘行测备考
职业能力测试考试内容一般包括: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需要注意的是除河北、天津、上海、湖北等省市考试内容与公务员考试有区别外,其他省份考试内容题型及题量上与公务员考试是有差别的,例如河北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验的考试是不考常识判断部分的。
更多黄委会行测备考资料关注:2016黄委会招聘
2016年黄委会招聘笔试职业能力测试备考资料
一、真假型
题干特点:题干给出几句对话(猜测)及其真假情况,但并未指明哪句为真哪句为假,要求根据所给条件进行推理。
点拨:当题干信息只有唯一一个确定条件时,可由与该条件相关的话的真假入手解题。真假型题目的解题关键是找到题目的突破口,通常可以从确定条件、一致条件和唯一条件这几个点出发,需要大家多做题多积累经验,此外,假设法和代入法是真假型题目的通用解法,如果在考场上一时没有思路,可直接进行假设或代入。
二、排序型
题干特点:题干给出多个确定条件,只涉及了一类元素,但这些元素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位置上的次序关系或者数量、程度的比较关系等等。
河南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http://www.zgsydw.com/henan/
排序型题目的解题关键是由能确定位置的元素出发,优先排列与该元素相关的其他元素的位置,通常需要使用图表来确定位置或时间的先后顺序。对于比较大小的题目,需要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区别“>”、“<”与“≥”、“≤”的不同。
附:推理解题口诀:
确定条件出发推,相关条件作突破; 假设代入最常用,选项全面可排除; 几类元素列图表,先后顺序需注意。
更多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料关注:河南事业单位招聘网
1.当了二十多年教师,从小学教到高中,我发现一个规律,学生的好奇心与年龄的增长是成反比的。按理说,知道得越多,好奇心也会越强,探究新知识新领域的愿望也会越强烈,而现实却恰恰相反。随着就读年级的增高,学生的头脑越来越僵化。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生活,学生的脑袋里似乎装了许许多多学问,而好奇心却渐渐被磨灭了,再也提不出独到的问题。
如果这段文字之后还有下文,讲述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好奇心的作用 B.孩子的好奇心都去哪儿了
C.究竟什么是好奇心 D.孩子年龄越大,好奇心越小的具体表现
2.陈祖培教授介绍,天津医科大学最近完成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必须微量元素过量(碘过量)对健康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食盐中加碘的浓度是碘的生理需要量,不会造成人群碘摄入过量,因此也不会造成因食用碘盐而形成的碘过量的公共卫生问题。碘浓度即使再增加5倍,依然对健康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利影响,当然我们并不提倡摄入大于生理需要量的碘;然而如果浓度增加10倍就开始影响人体的健康;增加50倍、100倍将肯定有损人体健康。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盐中碘浓度稍微增加会影响人体健康 B.不提倡摄入大于生理需要量的碘 C.天津医科大学的研究是非常可靠的
D.碘过量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可以无限制增加碘用量
河南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http://www.zgsydw.com/henan/
3.你要想得到一般人不能得到的,你就必须失去一般人不愿失去的。什么都想抓住,什么也抓不住;什么都想得到,什么也得不到。我们只有两只手,两只手只有十个指头,只有扔下一些东西,才能抓住更多更好的东西。只有停下一些事情,才能干成干好更多的事情。
下列成语的意思最接近这段文字主旨的是: A.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4.正如克里南伯格所言,和结婚一样,独居也是生活的可选项,视每个人“实现自我”的需要而定。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应受到排斥和歧视,它所通向的则是充满挑战因而也是前景不甚清晰的未来。因此,我们眼下似乎更应将讨论的焦点从围追堵截的道德批判,转移到更为务实的、亦即更好地迎接单身社会到来的方向上来,未雨绸缪、预作准备,因为它们关乎的是对人的终极关怀和尊重。而这个人,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子女,或者就是你自己。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独居的态度是: A.支持 B.中立 C.不支持 D.不确定
更多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料关注:河南事业单位招聘网
1.【答案】B。中公解析:文段讲了孩子从小到大随着知识的增多,好奇心本应该越来越强,而现实却是相反的。那么作者接下来应该讲,孩子的好奇心为什么会变弱了,换句话说就是孩子的好奇心去哪儿了,故本题选B。
2.【答案】B。中公解析:由“碘浓度即使再增加5倍,依然对健康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利影响,当然我们并不提倡摄入大于生理需要量的碘”可知,A项说法有误,B项说法正确。由“然而如果浓度增加10倍就开始影响人体的健康;增加50倍、100倍将肯定有损人体健康”可知,D项说法有误。文段只介绍了天津医科大学的研究,而未就其研究的可靠性进行论证,无法推出是否可靠,C项说法有误。故本题选B。
3.【答案】D。中公解析:文段主要论述了“得”与“失”的关系。B项强调没有完美的人,C项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均不涉及得失关系,排除。A项为迷惑项,文段说的是主动放弃、停下一些事情,它的“失”是主动的。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它的“失”不是主动的,排除A。“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强调的是以“失”换“得”,与文意相符,故本题选D。
河南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http://www.zgsydw.com/henan/
4.【答案】B。中公解析:由“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应受到排斥和歧视”,可排除C、D。文段用客观的角度论述了“独居”的正当性,倡导人们了解独居、接受独居这一现象,但并未提倡独居。故排除A,本题选B。
更多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料关注:河南事业单位招聘网 2016黄委会笔试备考关注:2016年黄委会事业单位笔试备考专题
河南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