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化学必修2朝阳目标检测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2朝阳目标检测答案

来源:爱站旅游
高一化学必修2目标检测答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知识与方法】 1 BC 7 C 2 BC 8 B 3 D 9 B C 4 AD 10 AB 5 BD 11 B D 6 C 12 D 13.三 ; ⅦA ; 三 ;ⅠA ; O 【能力与探究】 1 BC 2 D 3 D 4 C 5 A 6 AD 7 CD 8 AC 9.(1)氮 ;硫; 氟 (2)三 ; VIA 10.N; P ;CO ;CO2

11.(1)Ar (2)kOH (3)K+;Ca2+;Mg2+

(4)H2O;2H2O+2K=2KOH + H2 ↑;H2O + Cl2=HClO + HCl (5)NaOH;HBRO4;NaBr;黄;2NaBr+ Cl2=2NaCl+ Br2 (6)NaOH+ Al(OH)3=NaAlO2+ 2H2O;OH-+Al(OH)3=AlO2- + 2H2O

(7)CCl4;橙红 (8)18。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 【知识与方法】 1 C

2 C 3 D 4 A 5 D 1

6 C D 7 C 8 A 9 A 10 C 【能力与探究 】 1 BD 2 B 3 D 4 B 5 C 6 A 7 D 8 B 10.(1)4.6 g (2)2.3 g (3)3 mol/L11. 39;钾 2.卤族元素 【知识与方法】 1 A 2 D 3 C 4 D 5 C 6 D 7 A 8 A 9 D 10 C 12.(1)溶液分成两层,下层为红棕色(I2时为紫红色)液体,上层溶液近于无色 Cl2 + 2Br— == 2Cl— + Br2 Cl2 + 2I— == 2Cl— + I2

(2)溶液分成两层,下层为紫红色液体,上层溶液近于无色 Br2 + 2I— == 2Br— + I2(3)Cl2 > Br2 > I2 不能

13、黄或橙色;苯或汽油;溴水;变为橙或橙红;变浅或褪色;有机溶剂;水; 【能力与探究 】 1 D 2 BD 3 C 4 A 5 A 6 C 7 C 8 D 9 B 10.二 VA Li 11.O ; P; Cl 12.(1)固 ; 深 ; 弱; 没有; 溶 (2)深 ; 难 ; 弱 (3)最弱; 最强13. Cl2;HBr;O2;H2;HCl;HI

14、CuCl2;NaOH;KBr;AgNO3; 方程式略15、NaI 三.核素 【知识与方法】 1 B 2 D 3 AC 4 B 5 B 6 B 7 C 8 B 9 D 10 B 3534404011.(1)6 (2)17Cl ; 3717Cl (3)1H ; 2He (4)18Ar ; 19K 12.175 ; 118 ; 118

13.AD ; 质子数 ;质子数和中子数 ; 质子数和中子数 ;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2414.(1)188O (2)12Mg

15.⑴17;20;18;37 ⑵ 2 8 8 +17 ⑶同种元素⑷3:1 【能力与探究】

2

1 D 2 CD 3 A 4 D 5 BC 6 D 7 A 8.0.9 ; 1.8 9. (1)二 (2)H2O2 (3)Na2O2 10.(1)氮 氧 氟 硫 (2)三 VIA (3)O < S ( 4 ) H2O 11.H;O;Al;S;K 12.Br;H;O;S;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知识与能力】 1 BD 13. 符号 35 17

2 A 3 AD 4 A 5 C 6 B 7 D 8 B 9 C 11.能量;壳层;电子层;K L M N O P Q ;较低;较高12.9, 质子数 17 中子数 质量数 18 35 电子数 17 结构示意图 +17 Cl 2 8 7 24 12Mg 12 12 24 12 +12 2 8 2 S2- 16 16 32 18 +16 2 8 8 Al3+ 14.

13 14 27 10 +13 2 8 +7 2 5 +12 2 8 2 【能力与探究】 1 2 3 D 4 C 5 D 6 B C 7 D D/C/B/B BC 8.(1)H Li Na (2)He Be Mg (3)Be Ar (4)C (5)O (6)Li P(7)H Be Al (8)Li Si 9. A > C > B10.m+n 二.元素周期律

3

【知识与方法】 1 B 2 C 3 C 4 C 5 A 6 D 7 C 8 A 9 A 10 A 11.不变 ; 增大 ; 减小 ; 减弱 ; 增强 ; 减弱 ; 增强 ; 减弱 ;增强 ; 增强 12.F ; HF

13.Cl ; Na ; 硅 ; NaOH ; HClO4 ; Al(OH)3; Ar ; Cl 14.(1)N ; Si ; S ; Ar (2)Na; F ; Ar (3)HClO4 ; NaOH ; Al(OH)3 H+ + OH— == H2O ; Al(OH)3 + 3H+ == Al3+ + 3H2O ; Al(OH)3 + OH— == AlO2—+ 2H2O(4)F Na 15. (1)<、< (2)>、> (3)<、=

(4)>、< (5)>、< (6)<、> 【能力与探究】 1 B 7 B 14.(1)

2 BC 8 BC

3 CD 9 B 4 D 10 C 5 D 11 B 6 A 12 A

15.

,氮,

16.两,沉淀溶解,溶液澄清; 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知识与方法】 1 B 1

2 AC 2 3 D 4 B 3 5 C 4 4

6 B 5 7 D 8 A 6 9 C 7 10 A 【能力与探究】 C C A A B B D 8.(1)Ne、F、F 、Na(2)NaOH、HClO4、Al(OH)3 (3)HF HCl NH3 (4)Na 9.(1)Na、Si、P (2)和(3)略

10.(1)MgS;(2)NaOH或LiHS;(3)H2b-mXOb;(4)KCl或CaCl2。 11.(1)HCl H2S PH3或H2O2 (2)CH4O

第三节 化学键

【知识与方法】 1 AC 10 AD 2 A 11 D 3 D 12 B 4 D 13 B 5 CD 14 AD 6 A 15 B 、

NaOCl7 D 16 C 8 A 17 C 9 CD 18 A 23.CaCl2 24(2)

NaOHClCa2Cl、

HOCl

【能力与探究】 1 D 2 B 3 C 4 B 5 C 点燃 6 D 7 CD 8 B 9.黄 ; 大量白烟 ;2Na + Cl2 2NaCl 失去1个电子 ; 得到1个电子; 最外层的1个电子 ;正 ; 负 ;静电 ; 静电 ; 离子 ; 离子; 离子化合物 10.(1)S、K、Al、Cl、P

(2)K、S2-

(3)H2SO4、KOH、Al(OH)3、HClO4、H3PO4,HClO4、KOH (4)Cl2+2OH- ==== Cl-+ClO-+H2O(5) Al(OH)3+KOH===KAlO2+2H2O 11.(1)氮 ; 二 ; VA (2)略 (3)略

12.(1)⑥ (2)④ (3)① (4)⑦ (5)⑤ (6)③⑦ (7)② 13.(1)

微粒代码

原子核数 其余

带电荷数 微粒 a 单核 0 Ne b 单核 1+ Na+ c d e f g 多核 0 H2O 略

双核 多核 单核 多核 1- 0 2+ 2+ 1+ NH4+ OH- NH3 Mg 5

14.(1)H2SO4 HClO4 <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知识与方法】 1 B 10 AC 2 D 11 D 3 D 12 B 4 C 13 D 5 B 14 D 6 B 15 D 7 C 16 C 8 BD 17 C 9 C 18 D 19~21. 略 22.②③④⑤⑥ ; ① 23~25. 略

26.消耗1368 KJ 放出1852 KJ 放出484 KJ 【能力与探究】 1 A 5.(1)HCl

(2)放热 断开1 mol I—I键和断开1 mol H—H键所吸收的总能量为(151+436)kJ=587kJ,形成2 mol H—I放出的能量为2×298 kJ=596 kJ,放出的能量大于吸收的能量,为放热反应。 (3)Cl2

(4)能 X2单质与H2反应的条件和现象不同,条件越易,反应热效应越大。 6.(1)H+ + OH— == H2O (2)E1 > E2 7.1)NaHCO3 ; 53:84 (2)II ; I

8.(1)H2 (2)①来源广泛 ②不产生污染 ③可循环使用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知识与方法】 1 B 10 B

2 B 3 B 4.(1)化学 (2)> (3)> 2 B 11 A 3 D 12 D 4 A 13 D 5 B 14 A 6

6 C 15 D 7 A 16 D 8 D 17 A 9 B 21. 负 Zn-2e-=Zn2+ ; 正 2H2O+O2+4e-=4OH- ; 铁 【能力与探究】 1 D 2 C 3 C 4 C 5 A 6 AC 7 D 8 B 9 B 10 B 11 BD 12 C 13.C>D>B>A14.合理都对15.合理都对16.合理都对 17.(1)O2+4e-+4H+=2H2O (2)2H2-4e-+4OH-=4H2O 18. (1) PbO2 ; Pb

(2) PbO2+2e-+SO2-4+4H+=PbSO4+2H2O

Pb-2e-+SO42-=PbSO4 (3) 变大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知识与方法】 1 D 11 D 2 C 12 D 3 BD 13 B 4 A 14 C 5 C 15 D 6 B 16 AC 7 D 17 B 8 A 18 BD 9 B 19 D 10 CD 23.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随着反应进行,温度升高,速率增大;随着反应进行、盐酸中C(H+)逐渐减下,速率减小。 【能力与探究】 1 C 2 D 3 A 4 CD 5 B 6 A 7 D 8 C 9 C 10 C 11.不是 v(A2) 12.(1)(2)略(3)100~200s之间

(4)因实验F中,锌为粉末,与酸的接触面积大,反应快 13.(1)2(2)Y+3X2Z(3)0.05 mol/(L·min) 14.(1)0.8 mol/L (2)60%(3)0.2 mol/(L·min) 15.(1)0.013

(2)2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验2先达到平衡状态

(3)30min—40 min之间某一时刻 20min—30min之间某一时刻 (4)﹥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甲烷的性质【知识与方法】

7

1 C 9 D 2 AD 10 D 3 B 11 A 4 B 12 A 5 A 13 C 6 D 14 A 7 A 15 D 8 D 16.水 ;有机溶剂 ;易燃

17.CH4 ;

18.无 ;无 ;轻 ;极难

;正四面体结构

19.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 20.C ; CH4 ; 25% 【能力与探究】 1 C

2 B 光

3 A 4 C 5 B 光

6 C 7 CD 8 B 11. H2+Cl2 2HCl ; 2AgBr 2Ag+Br2 ;

2HClO 2HCl+O2↑ ; 4HNO3 4NO2↑+O2+2H2O 12. 2.5 mol

13. (1)HCl (2)B (3)B

(4)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且生成的HCl能

够溶解于水,所以左侧压强减小,故右侧玻璃管中的水柱降低,左侧气柱减小。 14.(1)H2 (2)CO

(3)CH4或CH4和H2 或CH4和CO或CH4、CO和H2 二、烷烃【知识与方法】 1 C 9 A

2 C 10 B 3 B 11 CD 4 B 12 C 8

5 B 13 A 6 A 14 D 7 C 15 AB 8 C 16.一个或若干个CH2 ;分子式 ;结构 ;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现象的 ;碳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且碳原子间也能相互成键 17.②⑤⑩ ;②③④⑤⑧⑩ ;②⑤

18.③ ;① ;⑤ ;④ ;正丁烷、异丁烷 ;⑥⑦

19.(1)A (2)丁烷 ;丁烷易液化,溶液罐装,并且常温下是气体 22. AD; C ; B; F; E

23. (1) 2—甲基丁烷 (2) 2,2—二甲基丙烷

(3)2—甲基—3—乙基戊烷 (4) 2,3,4,4—四甲基己烷 24. (1) 4.48L (2)7.2g

25. (1) n(c)=1mol 、 n(H)=4mol ; (2) CH4 26. CH4 【能力与探究】 1 D 2 A 3 CD 4 C 5 B 6 B 7 D 8 D 9 B 10.1︰7 11.(1)CH4+2O2(2)B

(3)从上述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耗氧性的反应,爆炸时

耗尽了矿井的几乎所有的氧气,所以人在其中会窒息死亡 (4)可燃性气体的加热、点燃操作前必须进行验纯操作 12.C4H10 13.1︰1 14.

CH3

CO2+2H2O

C5H12 ; CH3—C—CH3

CH3

9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一、乙烯 【知识与方法】 1 C 8 B 2 CD 9 B 3 B 10 C 4 BD 11 B 5 B 12 B 6 AB 13 C 7 BC 14 BC 15.石油 ;无色 ;略有气味 ;难 ;C2H4 ;

;高

16.明亮且伴有黑烟 ; 二氧化碳和水 ;大量热 ;略 ;紫红色褪去 ;红棕色褪去 ;略 ;加成反应;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 ;聚乙烯 ;加成聚合 17.CH2=CH4+HCl

CH3CH2Cl ;加成 ;氯乙烷因沸点低、易挥

发使受伤部位皮肤表面温度骤然下降,减轻伤员的痛感

18、 (1)略 (2)D (3)防暴沸 (4)迅速升温到170℃

(5)反应混合溶液中 (6)催化剂、脱水剂 (7)验纯;掐乳胶管 (8)撤出水面 (9)浓硫酸使乙醇炭化;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变浅;

不能。因为SO2也能使KMnO4(H+)溶液褪色

19.CH4和C4H8 20. C5H10 【能力与探究】 1 B 2 A 3 AD 4 D 5 C 6 C 7 D 8 B 9 C 10 B 11.(1)使乙烯转化为乙醇而无催熟作用使水果在较低温度下保鲜时间长。

光C2H5OH。 (2)CH2=CH2 + H2O 12.(1)品红溶液 ; NaOH溶液 ; 品红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10

(2)装置①中品红溶液褪色 装置③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④中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3)除去SO2气体以免干扰乙烯的检验 检验SO2是否除尽 13.

除杂物质 A 选用试剂 b 选用仪器 丁 B a 甲 C a 乙 D c 乙

14、 CH2=CH2+HCl

催化剂 CH3 CH2Cl ;

CH3CH3+Cl2 CH3CH2Cl+HCl

第1种。因为产物纯净,且易于控制 二、苯 【知识与方法】 1 D 8 C 2 C 9 C 3 A 10 BD 4 B 11 A 5 C 12 D 6 BD 13 A 7 D 光照 14.;无色 ;特殊 ; 无色 ;

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平面正六边形 ;介于单键和双

15.液体分层,上层呈橙红色,下层近无色 ; 小 ; 不 ;有机溶剂

点燃

16.(1)2C6H6 +15 O2 12 CO2 + 6 H2O ;燃烧时发生明亮并带

11

有浓烟的火焰

(2)(3)(4)方程式略

17.(1)苯 (2)甲烷 (3)乙烯 19.

甲 乙烷(乙烯) 苯(甲苯) 溴苯(溴) 【能力与探究】 1 C

2 B 3 C 4 BD 5 A 6 C 乙 Br2水 KMnO4溶液 NaOH溶液 丙 洗气 分液 分液 7.(1)

它合理答案)

(或其

(2)稳定 (3)a c d (4)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独特的键8.C7H8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一、乙醇 【知识与方法】 1 A 2 A 3 D 4 D 5 B 6 B 7 B 8 B 9 B 10 BD 11 D 12 A 13.酒精,无,特殊香,液,小,互溶,小;挥发,密封阴凉处保存。

14.(1)铜丝从表面黑色变

2CH3CH2OH+O2 Cu加热2CH3CHO+2H2O成红色,刺激,乙醛,

12

(2)溶液褪色,氧化。

15.溴原子 羟基 —NO2 【能力与探究】 1 B 2 AB 3 C 16. C2H6O; CH3CH2OH 4 D 5 C 6 BC 7.C2H5OH CrO3 C2H5OH 二、乙酸 【知识与方法】 1 D 9 B 2 C 10 C 3 A 11 BC 4 D 12 D 5 A 13 D 6 D 14 C 7 A 15 BC 8 D 16 A 18.(1)F

(2)CaCO3 + 2CH3COOH = Ca(CH3COO)2+ H2O + CO2 ↑

Mg(OH)2+ 2CH3COOH = Mg(CH3COO)2+ 2H2O

19.(1)碳酸钠 醋酸 (2)浓硫酸 干燥CO2 (3)有白色混浊产生 20.(1)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与乙酸(2)Na2CO3 防倒吸 (3)催化剂 脱水剂(4)A 【能力与探究】 1 A 2 C 3 A 4 C 5. (1) 防止加热不均匀引起倒吸

(2) 乙酸乙酯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度小,易分层;除乙酸、吸收乙醇,

便于闻酯的香味(3) 羧基; 羧基中的H; 取代

6.1)CH2=CH2 (2)羟基 羧基 (3)加成 取代(酯化)

(4)CH2 = CH2 + H2O  2CH3CH2OH+O2 C2H5OH △

13

2CH3CHO+2H2O

7.(1)C4H6O2

(2)羧基 ; CH3—CH=CH—COOH

(3)CH3—CH=CH—COOH + NaOH CH3—CH=CH—COONa + H2O

CH3—CH=CH—COOH + CH3CH2OH CH3—CH=CH—COOCH2CH3 +

△ 浓硫酸

H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CH(4) 3—CH—COOH CH(5)22.4 L 3

8.(1)CH3COOH (2)37.4 g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一、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知识与方法】 1 B 11 C 21 D 2 C 12 A 22 A 3 D 13 D 23 C 4 A 14 C 24 D 5 CD 15 C 25 BD 6 B 16 D 26 D 7 D 17 A 27 B 8 D 18 A 28 A 9 D 19 B 29 A 10 B 20 C 30.C6H12O6 单 羟

31.无醛基 砖红色沉淀生成 蔗糖水解生成葡萄 糖葡萄糖含醛基 催化剂

14

32.(C6H10O5)n ; n ;同分异构体 ; 蓝 ;

(C6H10O5)n + n H2O 催化剂 n C6H12O6 淀粉或纤维素 葡萄糖 33.多 葡萄糖 淀粉 纤维素

34.(1)H2SO4 ; NaOH ;新制Cu(OH)2 (2)否 ;略 二、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知识与方法】 1 D 11 B 2 B 12 C 3 C 13 D 4 BD 14 C 5 D 15 C 6 A 16 D 7 AC 17 B 8 CD 18 A 9 D 19 C 10 B 20 A 21.淀粉;葡萄糖 22.纤维素23.多;(C6H5O10)n;分子组成不同,结构不同24.单糖;二糖;多糖25.(1)DF (2)EG (3)ABCDF 26.(1)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葡萄糖 ;氨基酸 (2)蛋白质 (3)蛋白质 (4)油脂27.加成 高级脂肪酸钠 甘油 皂化 28.④ ;⑤ ; ②③ ;④ ;⑤ ;①

29.(1)不正确 如果淀粉只部分发生水解,未水解的淀粉遇碘水也会呈蓝色。 (2)不正确 水解液没用氢氧化钠中和所以加入的氢氧化铜会溶于硫酸,从而

无法氧化葡萄糖,也就无红色沉淀生成,但淀粉可能水解了。

(3)不正确 该实验只能证明淀粉已经或正在发生水解有还原性糖生成,无法

证明是否仍有淀粉存在,所以无法证明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4)淀粉溶液 △ 中和液有银镜 水解液现象

碘水

无现象

NaOH溶液银氨溶液 微热30.(1)方法三生产酒精能够缓解石油短缺带来的能源危机,因为方法一中原

料乙烯来源于石油,方法二中原料溴乙烷来源于乙烯,生产酒精过程中均没有脱离石油的使用,而方法三原料淀粉可以来源于玉米等农作物中,减少使用石油。

15

(2)

31.BCA 32.取代 酯化 33. 4.53 t 34.C12H22O11 蔗糖或麦芽糖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知识与方法】 1 CD 8 D 2 BD 9 C 3 C 10 D 4 B 11 C 5 A 12 B 6 D 13 C 7 CD 14 A 高温

15.强 还原 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2Al + Cr2O3 ==== 2Cr + Al2O3 16.(1)化合; 游离

(2)还原 ; ① ; ③;④ ;② (3)回收利用 17. O,Al,Cu 18. 电解法,MgCl2【能力与探究】 1 D

6.(1)加少量氯酸钾,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铁

(2)Fe2O3+6H+=2Fe3++3H2O;MgO+2H+=Mg2++H2O (3) Fe+2H+=Fe2++H2↑;Fe+2Fe3+=3Fe2+ 7.2Cu2S+3O2

2Cu2O+2SO2 2Cu2O+Cu2S

6Cu+SO2↑

2 C 3 B 4 C 5 C 电解 Mg+Cl2↑;

热还原法,使化合物中金属离子得电子变为金属原子。

8.(1)Mg + 2H+ ==== Mg2+ + H2↑

高温

16

(2)2Al + Fe2O3 ==== Al2O3 + 2Fe (3)2H2O + O2 + 4e- ==== 4OH- (4)Al – 3e- ==== Al3+ 铝表面易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金属继续氧化,

使金属具有抗腐蚀性能。 (5)27.2 g 9. 2CuO+C

高温 Cu2(OH)2CO3

2Cu+CO2↑;热还原法

高温 2CuO+H2O+CO2↑;

10. (1) 当硬质玻璃管中红色物质开始变黑时,说明已开始发生反应,B中

澄清石灰水开始浑浊

(2) CO燃烧的火焰呈浅蓝色;因为CO有毒,为防止空气污染而燃烧掉

过量的CO

(3) ② (4) Fe2O3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与方法】

1.A 2.A 3.B 4.D 5.B 6.C 7.B 8.D 9.B.10.B 11.BC 【能力与探究】

1.D 2.D 3.D 4. C 5.蒸馏法 电渗析法 离子交换法 反渗透法等 6.(1)蒸馏烧瓶中温度计水银球应在支管口处,而不应插在液面下 (2)冷凝管的冷水流向是错误的,应从a处流人b处流出

(3)接收仪器应用小口的锥形瓶,而不应用大口的烧杯,以免蒸气挥发太多 7.(1)③①②⑤④

(2)铁架台、酒精灯、圆底烧瓶(或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 (3)相反(4)防止暴沸

8.(1) B E F (2) 过滤 (3) D 理由:H2O2在氧化过程中不引入新的杂质 (4)蓝色

9. (1) Cl2+ 2Br- = 2Cl- + Br2 (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 :5 (3) 3H2SO4 + 5NaBr + NaBrO3= 3Br2 +3Na2SO4+ 3H2O 四氯化碳 萃取后分液 加适量NaBr溶液,振荡。

17

10. (1)Cl2 + 2Br- == 2 Cl- + Br2 Br2 + SO2 + H2O == H2SO4 + 2 HBr

Cl2﹥Br2﹥SO2

(2)NaOH或Ca(OH)2等均可 过量 Mg(OH)2+2 H+ == Mg2+ + 2 H2O

过滤 MgCl2(熔融) ===== Mg + Cl2↑

(3)MgCl2·6H2O ===== MgO +2 HCl + 5H2O 37 g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知识与方法】 1 A 9 D 2 A 10 B 3 B 11 AC 4 A 12 C 5 D 13 D 6 A 14 BD 7 D 15 BC 8 A 16 A 523℃

电解

17、 (1)蒸馏烧瓶支口处(2)防暴沸 (3)下进上出 【能力与探究】 1 B 2 C 3 CD 4 B 5.液化石油气 汽油 煤油 重油 沥青 6.(1)提高温度条件 催化

(2)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冒出 C8H18 C4H10+C4H8 C4H8 2C2H4 C4H10 C2H4+C2H6

CH4+C3H6 C4H10

7.

18

8.(1) C4H10 CH3CH2CH2CH3;CH3CH(CH3)CH3

(2) B:CH4 C:C3H6 或 B:C2H6 C:C2H4 (3) C3H6 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知识与方法】 1 B 13 A 2 C 14 A 3 BD 15 B 4 C 16 D 5 C 17 A 6 B 18 A 7 B 19 C 8 D 20 A 9 21 A 10 22 C 11 D 23 A 12 D 24 D C/B A 25.化学 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

26.SO2 ; 氟氯烃; CO2 ; 塑料等难处理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海水含有大量的含磷物质使海水富营养化。 【能力与探究】 1 C 2 (1)D (2)B 3.(1)2NO+2CO 催化剂 N2+2CO2

(2)是SO2转化为SO3,SO3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生成硫酸,使空气的酸度增加 (3)AB 4.(1) 7︰20

(2)SO2+Br2+2H2O=H2SO4+2HBr ;1

综合练习一

1 C 11 A

19

2 A 12 D 3 B 13 B 4 A 14 A 5 D 15 C 6 C 16 D 7 C 17 D 8 D 18 C 9 D 19 D 10 C 20 C 21.

族 周期 1 IA 0 IIA IIIIVVA VIVII A A A A 2 3 4 5 6 7 (2) Na 、 Cl 、 O

(3) 二 、 IVA 、 、 (4) NaCl 、 (5) >

+6 2 4

22 HClO4 、 NaOH 、 Al(OH)3 、 HCl 、 Na 23 化学 、 电 、 热 24.(1) 2周期IV A族 (2)

;2 H2O2

催化剂 2 H2O + O2↑

20

(3) 2Na2O2+2CO2=2Na2CO3+O2 25. 吸热;H+ + OH— = H2O 26.(1)

(2)Pb—2e + SO42 === PbSO4 ; 5.07 mol/L (3)Fe +2Fe3+ === 3Fe2+ (4)2Fe3++2e === 2Fe2+

使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在电解质溶液中的不同区域内发生 27. (一) 观点 学生1 是否正确 简述理由 海水中镁离子浓度小,沉淀剂的用量大,不利于镁离子.........的沉淀。 学生2 学生3 (二)

(1)NaOH (2)C

综合练习二

1 A 11 A

否 是 能源消耗大,海水的综合利用低,成本高。 .....镁离子富集浓度高,成本低。 ........2 D 12 D 3 D 13 D 4 A 14 D 5 D 15 B 21

6 D 16 C 7 C 17 B 8 B 18 D 9 B 19 B 10 A 20 B 21.

(1)(2)Al (3)

(4)HClO4 ;KOH ;Al (OH)3 ;Al (OH)3+ OH- = AlO2-+ 2H2O (5)Cl2+2Br-=2Cl-+Br2;强 22. Fe2O3;Al;1 mol

23.(1)羟基 (2)2C2H5OH+2Na→2C2H5ONa+H2↑;AD (3)D (4)2CH3CH2OH+O2

催化剂 △ 2CH3CHO+2H2O

24. (1) 加成

(2)略 取代 (3)略 加成 25.Cu Zn — 2℮ == Zn2+

Zn + 2H+ == Zn2+ + H2 ↑ 65 2

26.(1)H+ (2)烧杯(或试管)、玻璃棒、酒精灯、漏斗、胶头滴管等 (3)溶液变为蓝色 27.

(1)羟基 (2)防止暴沸

(3)CH3COOH + C2H5OH CH3COOC2H5 + H2O

酯化反应

催化剂

22

(4)饱和碳酸钠溶液(5)分液

2 8 7 28.(1)三 IA (2) Cl +17 (3)H2O OH (4)共价键 (5)Cl2 + 2OH = ClO + Cl + H2O

综合练习三

1 C 11 D 2 A 12 B 3 C 13 B 4 B 14 C 5 D 15 A 6 D 16 A 7 B 17 C 8 B 18 B 9 A 19 A 10 A 20 D 22. (1)HNO3 (2)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色证明存在NH3 (3)4 NH3 + 5 O2 催化剂 加热 4 NO + 6 H2O 23. (1)红 酸

(2) 乙醇 CH3COOH + C2H5OH 24.(1)解:乙烯的物质的量为:n(C2H4)= 混合气的物质的量为n(混合)=

CH3COOC2H5 + H2O

7.0g0.25mol 128g•mol33.6L1.5mol 122.4L•mol n(CH4)=1.5 mol-0.25 mol=1.25 mol n(C2H4) : n(CH4)= 1:5 m(C2H4) : m(CH4)=

7.0g7:20

1.25mol16g•mol1 23

(2)SO2+Br2+2H2O=H2SO4+2HBr; 1 25.(1)0.01mol/(L·s);0.02mol/(L·s)

c2(HI)(2);0.25

c(H2)•c(I2)(3)0.16 mol/L

26.(1)2H2O2 MnO2 2H2O + O2↑

(2)研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加快H2O2分解速率,使实验现象易于观察

(3)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烧杯中,或向两支试管中同

时滴入2滴1mol/L 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4) C点的即时速率 27. CH3—CH—CH3 (1)

CH3

CH3—CH2—CH2—CH3

(2)① CH3CHO ② 62.5%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