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2期 农艺学 杂交稻新组合Ⅱ优851亲本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邱慧明江文清周仕全谢冬容邓云马妙明刘梦莹刘娟 (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南平354200) 摘要 Ⅱ优851是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福建省建阳、 武夷山等地对该品种双亲特征特性进行观察及制种实践,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以为其制种提供指导。 关键词杂交水稻;II优851;制种技术;高产 中图分类号¥511.0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o7—5739(2011)22—0099—02 Ⅱ优851系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II一32A 与自选恢复系南恢851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5、 2006年参加南方稻区晚籼中迟熟A组区试平均单产7 277.40 kg/hm 。比对照汕优46增产3.48%: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单 产7 799.25 kg/hm ,比对照汕优46增产5.89%。2007年通过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7030)。该组合 株型集散适中,株叶形态好,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产量 高。为了加快该组合的推广与应用,2008--2010年在福建省 建阳市溪口村、南山村,武夷山市黄土村等地进行亲本特征 特性的观察和高产制种生产研究,制种产量平均单产稳定 在2.83~3.17 t/hm ,其中最高单产达4.52 t/hm2o现将其高产 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1亲本特征特性 1.1母本II一32A特征特性 I1—32A是强配合力的三系籼型不育系,目前已在生产 中大面积使用。该不育系株叶形态表现好,茎秆粗壮,耐肥 抗倒,分蘖力强,繁茂性好,穗大粒多,剑叶挺而稍卷,叶色 较深。叶缘、叶鞘呈紫色,株高85~90 enl,穗长22~24 cm,穗 总粒数135~155粒。在建阳市一般5月下旬播种,播始历 期8l~85 d,主茎叶片数16~17叶,开花习性好,花时早而集 中,在晴天情况下,每天9:00—10:0o为始花期,1O:00一 ll:30属盛花期,午前花占总日开花数的60%以上;花期较 长,一般每穗开花历期5~8 d,单株开花历期在13 d左右;柱 头外露,高颖壳张开角度大,一般双外露率达45%左右,而 总柱头外露率达75%以上,柱头活力强。 1.2父本南恢851特征特性 南恢851是用中间材料GK659(明恢82/多系1号)与 南恢辐819杂交选育而成,分蘖力强,花粉量足,制种易获 高产,抗性好,株高115.3 em,株型适中,主茎总叶片数16~ 17叶,平均穗长26.2 cm,平均单穗粒数158.8粒,谷粒呈中 长粒形,干粒重28.1 go在建阳市6月上旬播种种植,播种至 始穗天数为77—80 d,主茎叶片为17.6—18.O片,单丛始花到 终花约为7 d,始花到盛花约3 d。该组合父本分蘖力强,花 粉充足,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父本比母本抽穗扬花期早5~ 7 d。制种时母本应提前播种5~7 d,母本柱头外露率高,异交 结实率高。 基金项目 省科技厅星火计划项目高产优质杂交稻新品种Ⅱ优85l配 套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高产优质抗病杂交稻新品种II优851、特优180配套技术 集成与示范推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平综合试验站。 收稿日期2011-09—23 2高产制种技术 2.1选择适宜制种田块 适宜制种田块的选择是确保制种丰产、优质的关键。要 求隔离条件好,温光条件适宜,水源充足丰富,排灌自如,地 势平坦,土壤肥力均匀,地力较好,田块前茬为非水稻农作 物,农户具有较丰富的制种经验。 2.2合理安排播差期。确定最佳抽穗扬花期 通过闽北多年气象资料分析,建阳、武夷山等地制种父 母本最佳抽穗扬花期在8月1一l5日为宜.该时段温光条 件适宜(日均气温25℃~32℃,相对湿度80%左右),同时可 避开8月中下旬台风活动频繁期,同时根据双亲亲本的生 育特性,在闽北夏制一般父本安排在4月底至5月上旬播 种,8月上旬齐穗扬花,采用2期父本,2期父本,时间间隔 7~8 d,母本I1—32A与I期父本时差12 d,叶差4.2叶,确保 扬花期父、母本相遇。 2.3培育多蘖壮秧。打好高产基础 培育多蘖壮秧可促使秧苗早生快发.增加制种田父母 本有效穗,促进穗层整齐,同时使得主穗和低节位强势分蘖 穗能充分发挥穗大粒多的优势,为制种高产打好基础【11。选 择肥力水平中上、排灌通畅,水源水质较好、无鼠鸟害的田 块作秧田。一般父本播种量为150 kg,hm ,父本秧龄25—30 d;母本播种量225 k m ,母本秧龄20 d左右;采用湿润育 秧,稀播、匀播。 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确保秧苗健壮。在播 种前5~7 d秧田要施足、重施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 使用磷钾肥,一般施用腐熟有机肥7.5 t/hm 、进口复合肥 125 175 kg/hm :秧苗在I叶1心时喷施0.3 mg/L多效唑促 蘖;2叶1心时施尿素75 kg,llm 或复合肥250 kg几m 作断 奶肥;移栽前4~5 d追施尿素150 kg/llm 作送嫁肥。水管做 到4叶时前干湿交替,保持畦面湿润,4叶时后灌水上秧 畦,建立浅水层以利拔秧。 2.4安排适宜行比。插足基本苗 父本南恢851生育期较短,分蘖中等,应适当缩小行 比,父母本行比以2:8~10为宜,畦宽1.65~1.95 m,父本双行 相间种植,父本株行距21 cmx21 em,丛插1粒谷,插3_3万 丛mm2以上,插足基本苗20万一28万株mm2;父母行距24cm, 母本株行距15 cm ̄15 em,插32万丛/hm ,丛插1 2粒谷,保 证基本苗175万一245万株/hm 。 2.5科学肥水管理。培育高产群体 施肥应坚持重施基肥、早追肥、后期适量补肥的原则闭。 农艺学 由于该组合播差期不大,父本I期与母本移栽时间相同,基 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2期 父本开花结束,以提高花粉利用率,达到高结实率的效果。 2.7去杂保纯.严防混杂 肥可同时施用,一般在父母本移栽前1 d用碳铵360k m 、 过钙375 kg/hm2、氯化钾150 kg,hm ,拌匀撒施后耙平田块。 在母本移栽返青后进行1次追肥,用尿素150 kg/hm2,氯化 去杂保纯贯穿整个种子生产过程,其中抽穗扬花期最 为关键,在此期间应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制种户及技术人 钾150 kg/hm2;根据苗情可在第1次追肥后2周进行第2次 追肥,用尿素75 kg/hm。、氯化钾75 kg/}lm2o在幼穗分化第6 期看叶色酌施1次穗肥,防止早衰,一般用尿素37.5 kg/hm2、 氯化钾75 kg/hm ,叶色较深则少施或不施。 水管一般掌握浅水勤灌、干湿交替、够苗烤田的原则, 当母本苗数达到360万株/hm2时,拉沟晒田,促根控蘖,壮 员。深入到田间进行去杂保纯。在去杂中应努力把不同株叶 形态、不同生育特性、不同开花习性的杂株去除干净,特别 注意母本行内带粉株,应及时尽早去除。种子成熟后要及时 抢晴收割。而在收种、脱粒、晒种、储藏、包装、运输各环节 中,应严防机械混杂,确保种子质量。 2.8综合防治病虫害。确保丰产 秆防倒,直至田边干裂、白根跑面、叶色转淡后覆水;抽穗扬 制种田病虫害防治应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花期灌深水降温增湿,保水养花以利结实;灌浆后期干湿交 结合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测,进行化学药剂防治。根据多 替至成熟,防止过早断水,促进籽粒壮实,提高粒重。 年制种实践,由于高肥水的栽培管理,田间繁茂性过好,通 2.6科学喷施九二o。适时人工授粉,提高异交结实率 风透气性差,易诱发各种病虫害,其中以纹枯病、稻粒黑粉 母本II一32A植株较高。对九二。敏感,包茎度低。在父 病、稻瘟病和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为主[41。病虫害防 母本花期相遇情况下,一般用九二o300~360 g/hm ,分3-4 治前期主要以防治螟虫和稻瘟病为主,在分蘖期和破口 次进行喷施。把握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第1次在母本抽 期时用三环唑、粉锈宁、杀虫双等药剂防治1~2次;后期主 穗1O%左右喷75 m2,以喷施母本为主;第2次在母本抽 要以防治纹枯病、稻粒黑粉病和稻飞虱为主,可使用扑虱 穗25%~30%时喷施180 g/hme,与第1次喷施间隔1—2 d;第 灵、井冈霉素、爱苗、灭黑1号、70%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及时 3次在母本抽穗40%~50%时喷施,用45 g/hm。;最后追加喷 防治,同时采取增施磷钾肥,加强水分控制,及时割除父本 施父本,用量在60g/hm ,使父本略高于母本,以利于改善授 等措施来改善制种田块环境.增强稻株抗病虫能力,减轻 粉条件。 病虫害。 人工授粉在生产应用中一般有竹竿摇动或皮管牵拉2 3参考文献 种方法,竹竿赶粉可减少父、母本花器的损伤,确保花粉充 【1]谢冬容,江文清,周仕全,等.杂交水稻新品种特优180保纯高产制种 分散开,但耗工耗时;而牵拉皮管其速度快,效率高,耗工 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1,29(1):8-10. [2】饶溶晖,江文清,刘端华,等.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两优688高产制种技 少,是大面积生产的主要使用方法。在赶粉时应掌握有花粉 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0,28(4):9-11. 就赶的原则,晴天高温天气,赶粉时间宜早,低温阴雨天气 【3】周广春,刘才哲,南钟浩,等.吉林省三系杂交稻研究现状与对策[J1. 要在雨后抢晴赶粉13]。一般赶粉期在父母本见花后10~12 d, 安徽农业科学。2008(10):4024~4025. 【4]孔宪旺.粳稻三系亲本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D】.扬州:扬州大学, 每天9:30左右开始赶粉,每次赶粉间隔时间在0.5 h。直到 2O07 (上接第95页) 8精耕旱耙旱整地。适时晚泡田耙地技术 注意施肥要采取配方施肥,多次施肥好于少次施肥,增施优 整地要在秋翻或春翻的基础上旱耙、旱整平,土壤要耙 质有机肥,可以起到补水作用,重施底肥,多施缓效肥有利 细碎、疏松,耕层在20 cm左右,每个池子内高低差不过寸, 于打下丰产基础。水稻覆膜插秧湿润栽培,基本上全程保证 保水透气性好,精耕细耙可减少水田漏水,一般3 cm水可 膜面无水,沟中有水,不要串灌、深灌,以防止膜面淹水浸泡 保持2-4 d。采取适时晚泡田耙地,能大大的减少田面的蒸 出现水稻徒长倒伏,后期早衰 。地膜覆盖水稻栽培主要优 发量和土壤的渗漏,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 势是:抗低温,能有效防止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对水稻产量 9参考文献 的影响;节约水源,还能有效地含蓄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节 [1】陈温福.北方水稻生产技术问答[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水量可达正常水稻种植用水量的7O%左右;抗草防虫,有效 2010:100—174. 防除杂草生长,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抗倒伏,有效避免水稻 【2]史书仁.水稻生产实用技术问答【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30—169. 倒伏造成的减产,节肥省药,是生产绿色有机稻米最好的技 【3]曹静明.吉林稻作[MI.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68—209. 术措施。 [4】徐一戎.寒地稻作[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89—198. (上接第96页) 4参考文献 激素或者是喷洒生物农药等措施进行防治。 【l】陈代顺.立体生态茶园是提高茶叶生产效益途径【J].福建茶叶,1992 在对茶园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人工作业时,要给天敌留 (2):31,46. [2】武光明,刘金峰,朱万燕.发展良性生态茶园促进茶业优化升级—— 下适合生长的生态环境,尽量不破坏植被,不捕杀野生动 关于日照生态茶园建设的思考[J].蚕桑茶叶通讯,2010(5):19—21. 物。通过对茶园虫口的监测,科学安排茶园用药的种类、时 【3】巩雪峰,余有本,肖斌.陕西省生态茶园的建设与探讨[J】_安徽农业科 机、间隔期和用量,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尽量做到 学,2007(26):8262—8263. 【4】史云峰,禹利君,刘富知.建设生态茶园的理论依据及其效益评价[J]. 少用和不用农药等化学合成试剂,回收利用废物,保护环境。 茶叶通讯,2000(4):39—42. 1O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