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刘
瑶
【内容摘要】“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处在全面改革的关键时期,立足于专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平台,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时代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根据在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构建培养体系的可行性,分析当前职“德技合一”业教育专业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探索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可行性教育手段。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实践;工匠精神【作者简介】刘瑶(1987.9~),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讲师,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处在全面改革的关键时期,高职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多方面考验,如何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相结合,如何立足于专业实践的培养造就学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成为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使命,也是提高职业教育竞争力,打造职业教育特色品牌的关键。
“工匠精神”一、职业教育构建培养体系的时代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中华民族自古敬重“能工巧最突出问题,是不能及时应对大学生生活环境变化,工作方法传统,难以吸引人、带动人。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依靠创“三会一课”新,策划好和主题党日活动,让党支部工作贴近学生、深入学生,才能激发和其他学生的兴趣,引起共“百家讲坛””、“诗词大会、“一站到底”鸣。如借鉴等优秀电视节目的方式,改进党课、预备转正公开答辩会、党史知识竞赛的组织环节,让严肃的政治理论学习、党性锻炼和考察培养工作与青年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结合起来,党组织的生活真实生动地展现在青年学生面前,消除党的组织生活与他们的距离感,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才有亲和力和吸引力。
(三)“党建带团建”“协力”。“党建带团建”配合出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在开展青年思想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社会主义核心
“带”价值观教育等方面有高度的一致性。如何好,学生党支部应该抓住申请人、积极分子同时也是这一关
键,寻求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与团学工作的契合点,在党日活动、团日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党支部与团组织共同策划、共同开展,始终保持团支部建设与党支部建设的无缝连接。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即时融入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获得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四)新媒体平台用出“影响力”。高校学生党支部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必须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研究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传播方式,用好各种新媒体工具。政治理
“挑战过关类”论学习或党史知识竞赛设计成游戏模式,党课
,匠”信息时代赋予“工匠”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更加强调
“工匠”的高尚品德与职业素养。李克强在2016年提出“工匠精神”了的概念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任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当代职业教育领域将“工匠精神”理解为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与求精的价值理念,坚守的责任感以及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是职业道德、专业素养、敬业精神的统一。它体现为工匠精神的专业性、人文性、事业性与创造性,对工作过内容拍摄成由学生策划演出的微电影、微动画,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采用“线下+线上”方式,纪实培养考察引入“云班课”平台,这些利用新媒体创新党建工作的尝试,能够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性、趣味性,对高校占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网络阵地也是强大的助力。
三、结语
:“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总指出因时而
”进、因势而新。自媒社会环境的变化、多元文化观念的冲击、体的发展、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都要求在加强高校学生
党支部建设中,对政治理论学习、党课教育、组织生活、作用发挥的机制进行创新,切实提高学生党支部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不可否认,当前部分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仍然集中在发展学生、开展活动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被弱化或边缘化,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新时代党建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学生党支部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路径,必然能够为高校融合思想政治工作各支队伍、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1].高教论史坤坤.新时代高校党支部建设的路径[J]2018,8:5~7坛,[2]秦在东,王威峰.以党的建设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路J].思想教育研究,2018,9:80~85径思考[
·245·
程的专注与执着、对工作目标的精益求精、对工作方式的创新体验。
(二)“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信息化高
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也是解决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方式。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对人才的社会需求迫切,然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不足、技能
人才流失严重、
职业院校学生工作态度与择业观念存在问题,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信息的高速发展,技术的更新换代,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当前职业
教育为解决市场存在的人才短缺问题,
在积极寻找突破口,如何更好的将职业教育的专业培养与素质培养相结合
,“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为二者指明了教育方向。
(三)立足于专业实践的“工匠精神”培养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工匠精神”培养体系是实现职业化人才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素质,都需要“工作技术”与
职业技术”的有力保障,“工匠精神”既培养了学生精进的专业本领,又锻造了其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职业素养,为实现职业教育的转型提供重要保障。
专业实践的“工匠精神”培养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并与“工匠精神”培养体系相辅相成。职业教育
为实现专业实践与社会的有效连接,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
上进行实践创新、
精进技艺的同时,体验实践与操作的乐趣,体验社会实践与实习就业的过程,学到了本领,锻造了职业
的素养,实现职业教育的完整性,立足于专业实践的
“工匠精神”
培养体系为职业教育的特色品牌提供了依据。二、构建“工匠精神”培养体系存在的困难及成因分析职业教育人才肩负着适应社会要求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双重使命,
职业院校构建“工匠精神”培养体系受到社会发展、院校培养能力、学生素质基础、人才培养环境的多重制约。
(一)构建“工匠精神”培养体系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社会历史的发展形成了人们重视人文教育,轻视体力技能教育的现状,中国社会经历了通过体力劳动实现温饱生活直至
幸福生活的历史变革,
在传统观念中,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制约。
(二)院校培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了“工匠精神”培
养体系的构建。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
受到经费、师资、生源等多方面的影响,使人才培养的能力存在屏障,往往重理论培养,弱化了职业学生的实践需求,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
对学生
“工匠精神”的评估与考量,加之硬件及配套设施的不足,学生不能通过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学到“工匠”的本领与精
神内核,因此了“工匠精神”培养体系的构建。
(三)“工匠精神”培养体系受到学生素质基础的制约。高职学生素质基础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受到教育环境和
心理接受能力的影响,形成职业精神的过程较长,使
“工匠精神”培养体系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大部分学
生接受
“工匠精神”培养,具备社会的竞争力。(四)构建“工匠精神”培养体系受到人才培养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部分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和市场的
需要,
忽视了学生培养的质量,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忽视了职·246·
业教育的办学初衷与学校独特的教育优势,
对工匠精神培养的定位不明确,
不能在专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与职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了“工匠精神”培养体系的构建。
三、职业教育构建“工匠精神”体系的有效途径
(一)专业实践与工匠精神培养相结合,树立
“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品牌。确定“德技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
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程度,由于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能缓
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竞争力,职业院校纷纷创新教育品牌,这为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条件,当今社会技能型人才与崇高的价值追求相辅相成,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认同,职业教育把握
教育时机,
将专业实践与工匠精神培养相结合,更加有利于明确“工匠精神”的教育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二)重视技能培训课程,创新实现多元化素质考核和评
价。设计以技能培训为主要实践途径的课程体系,
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和职业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实际演练,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到专业
实践中,
并将学生个人、家庭成员、实习单位、合作企业等多方面作为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将实践任务放大到就业当中去,创新实践多元化考核与评价机制,课程
体系丰富的内容,
从专业基础到专业选修,从实践课程到实训课程,从校园体验到实习锻炼,将工匠精神的培养注入到每个教育任务当中。
(三)以赛备战,营造浓厚的“工匠精神”校园竞争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大赛,培养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索真知的主动性,以挖掘技
能培育资源,
加强校企合作,企业对学生进行跟踪与负责,定期举办技能大赛,传承工匠精神,并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与思想的宣传工作中,引导学生树立拼搏进
取、
敬业奉献的精神,协调推进育人方案,创造工匠精神引导的校园文化宣传氛围,最终建立系统的德育教育工程。
四、结语
通过探究专业实践的“工匠精神”培养体系,不断寻找培
养“德技合一”复合型人才的可行性教育手段,把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养成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进行高素质学生培养的侧
重点,
并将其注入到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建设当中,使职业教育环节更加科学,更加系统,以服务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1]肖红梅.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工匠精
神培养路径研究[J]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7,11(4):41~462]杨力,陈焕章.我国工匠精神研究述评[J].成人教育,2018,38(4):57~613]张坤晶.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职教通讯,2016,1]李云飞,徐涵.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缺失缘由与路径
重塑[J].职教论坛,2017,16:76~78,835]王千文.德国:“工匠精神”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N]
.中国教育报,
2017-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