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问题较为突出。怎样才能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呢?根据我多年教学经验感悟到,因材施教顯得非常必要,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充分考虑学生的程度差异,实施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

1.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首先必须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现状,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分层教学。上学期,我教的是两个高二年级普通班,使用了一套难易适中的考题进行了测验,然后按测验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优秀成绩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基础成绩组。在分组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差生”一词,我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优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基础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C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感。

2.分层备课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我在备课时对某些习题的安排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层设计,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

通过对例题的解答,我给C组的学生指出,对于例题数列求和会用倒序求和; 对于B组的同学,我除要求它们掌握A组的例题外,还要求它们掌握比例题较为复杂一点的倒序求和方法。;对A组的同学我除了要求他们掌握B组的问题外,对A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讲例题后,要求A组的同学切实掌握这类题的思路及能力要求。

3.分层作业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对学生的课堂作业也是分层布置的,我给A组同学布置的作业经常是那些高考题或者是与高考题难度相近的题目,这可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优良的学习效果;给B组同学布置的就是那些中等难度的题目,给C组同学布置的当然就是那些课本上的基础题了!

4.分层辅导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办法是,课外直接对A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A组的同学进行辅导,C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我对学生说,自己会做题还不表示你真正弄懂一道题,只有你讲解后别人能听懂才说明你自己真正懂了。另外,我给学生说,你们都是老师的助手,你们之间的相互辅导实际上也是在减轻教师的负担。

5.采用分层教学对学生的测验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试卷,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在测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即A组的同学可以选择B组的试卷,同样,B组的同学也可以选择C组的试卷。每次测验后,各个组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个小组,而退步的同学则降到下一个小组。总之使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二、收获与体会

分层教学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人总结分层教学中的得失。我有如下体会:

(1)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实教落到了实处。

(2)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向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兼顾了差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这便是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

(3)在分组的过程中以A、B、C组出现,而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此外,在课堂上,某些A组的同学能听懂一些B组的内容,B组的一些同学能听懂一些C组的内容,这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在辅导的过程中,让C组的同学辅导B组同学,B组同学辅导A组同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教学方面的工作。

(5)使用分层教学,在测验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试卷,学生不会因为白己的测验成绩过低而抬不起头,不少同学都愿意选择上一个小组的试题以显示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6)由于分组的情况将随时因学生的成绩而改变,C组的同学不愿降到B、A组去,同时A、B组的同学又希望能升到C组来,这样便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了教学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因而学习的提高也较快。

实践证明,对学生分层教学,既有利于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教师适当调整教学节奏、授课重点、难点,既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独创之见,又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