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诚
莆田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是海峡两岸交流的前沿。近年来,莆田大力实施“跨越发展、宜居港城”发展战略,一批重大的城建项目和交通项目正在兴建,随着向莆铁路、福厦铁路、通港大道的持续推进和开通、木兰溪两岸开发、妈祖城项目建设,一座港口新城的雏型日渐显现。建筑是石头写就的“史书”,是文化的象征符号。为了使莆田这颗海西明珠更加耀眼夺目,并且在历史的长河中光彩永驻,加强其特色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加强特色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需要
莆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继承和发扬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并充分利这笔宝贵财富是城市发展的需要。 1、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精神风貌的流露
城市形象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展现城市形象,首先都应该是文化意义上的深度和魅力,即文化的内涵。城市文化形象犹如一面旗帜,饱含着科学的、先进的和民族的文化,凝聚着城市的灵魂,引导着人们的思维,决定着市民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能鼓舞人、激励人去热爱自己的家园,并且尽力为其做出自己的贡献。
2、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无形的资产
由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品位和文化发展状况综合形成的文化力及由此塑造成的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无形的资产,这种无形资产具有极大的亲和力,它可以吸纳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各
1
种资源要素,加快城市发展,增强城市的竞争力。高品位的城市文化形象可以使城市吸引大量的投资和技术,聚集各方面的人才,承接各种大型商务、会展、节事、体育活动,可以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文化所创造的城市形象和整个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将起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城市文化形象的引导,市民的素质也会普遍提高,从而转化为巨大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区域竞争力。
3、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在一个社会系统内,经济和文化从来都是共生互动的,城市经济活动无不体现着城市文化的内涵。城市文化渗透在城市经济的各个领域,从政府经济政策,到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到消费服务的各个方面,无不渗透着文化的影响。文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最终又以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促使人们追求高层次的城市文化,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从而进入良性循环。把城市文化形象建设与经济活动相结合,还可以提升经济的价值和品位,以形成行业特色,可增强行业竞争力,增加经济总量,这是被许多实践所证明了的。 4、城市文化形象是地域特色文化的集中表现
一个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在于特色美,而城市特色正是一种文化形象。城市文化形象总是代表着该城市所在地域的文化特色,是地域特色文化的集中表现。可以说建筑物形体、城市空间形象形成的本质是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如法国巴黎的香榭利舍大街、几何图案的凡尔赛花园、纽约曼哈顿岛的摩天楼群、
2
阿拉伯世界伊斯兰建筑等;我国的水乡苏州和它的园林、西安古城的格局、拉萨的布达拉宫,这些城市建筑、空间形象等都与其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格局、街道和花园与广场等都是某种文化的空间上的展示,一个城市有它的特色,并在历史和文化传统上不断创造和美化自己,就会魅力永在。 二、莆田特色文化分析
莆田特色文化就是具有莆仙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体现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于民间的日常生活,影响牵引着社会经济、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的发展和演变。莆田应其面对大海、背靠山脉的地理特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丰富的特色文化。 1、妈祖文化
湄洲岛是海峡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生平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妈祖升天后,人们就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其目的仍是为了化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妈祖文化在台湾影响深广,据统计在台湾的2200 万人口中,信仰妈祖者1600多万,占总人口的70%以上。从湄洲祖庙分灵出去的妈祖庙在世界上有5000多座,我国台湾就有3000多座。为提升两岸妈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层次,成立了全国性组织---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协会会址是全国100多个文化类社团组织中唯一设在莆田
3
的组织,在海峡两岸及东南亚各国经济文化互动交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莆田学院设有妈祖文化研究所,湄洲妈祖祖庙设有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妈祖祖庙、妈祖祭典已分别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海滨邹鲁文化
莆仙古时非常重视文化教育,有“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之说,莆仙人读书者多,民间兴办的书堂亦很多。据史载,仅唐代福建全省共有书堂40多座,而莆仙就有27个。莆仙最早的书堂是陈郑露三兄弟创办的“湖山书堂”,另有“澄渚书堂”、“福平书堂”、“夹祭草堂”等著名书堂,在他们的影响下,莆田兴学之风兴盛。此外,莆田俊彦辈出,以文章学问扬名立世者比比皆是。自唐迄清,莆田学者的著作达1666部,12690多卷,其中较为重要的有郑樵的《通志》、蔡襄的《蔡忠惠文集》、刘克庄的《后村先生大全集》等,这些著作为中华文化宝库增添了光彩。
3、莆仙戏曲文化
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据考证,莆仙戏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中国戏曲剧种中历史最悠久,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演出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在表演艺术上最具特点的剧种之一。因宋时莆田、仙游隶兴化军,明、清时隶兴化府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改称莆仙戏。莆仙戏的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莆仙戏的行当沿袭南戏旧规,原来只有生、旦、贴生、则旦、靓妆(净)、末、丑等七个角色,俗称“七子班”。莆仙戏的音乐传统深厚,唱
4
腔丰富,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遗响。莆仙戏的声腔主要是“兴化腔”,它综合溶化莆仙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而形成,用方言演唱,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风味的声腔。目前,莆仙戏正在积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4、特色建筑文化
莆仙地区尚存着为数众多的民居住宅园林、古街小巷,还有县衙、府衙、城楼、书院、祠堂、道观等,都是古代建筑师的精湛杰作。值得一提的是旧民居住宅,多为状元、进士得意之作。他们从自己的仕途和实际生活出发,不断构筑反映纲常和宗法礼教的文化堡垒,比较强烈地散发着封建时代端庄方正、严谨肃穆、封闭自私、守旧自保的文化思想。莆仙传统民居的基本格局是以厅堂为主轴的单体建筑和以天井为中心的单元院落建筑,单体建筑大体分三间厢、四目厅和五间厢三种规格。屋顶造型大多作双坡面、悬山顶、燕尾脊,燕尾脊亦称武脊,屋脊呈鞍形,两端脊头起翘,尾部开双叉或三叉,形似飞燕尾巴。民间五间厢以上的大厝,一般都做成中间高、两边低的三段脊和高低檐,形成重叠向两边起翘的态势,状如飞翼,前后坡略呈曲线下垂,檐口微翘,状若楷书的“人”字。莆仙民居的造型特征,使曲线的坡面与起翘的屋脊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显得飘逸、洒脱而富有韵律。
三、建设具有莆仙特色文化元素的城市
特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标志,继承和创新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永恒的主题。在城市的规划建设时,需要尊重、把握、体现城
5
市的历史文化,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民居、传统街道、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加以保护和发展,使城市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独特个性。莆田应建设具有与传统特色文化元素相关的特色建筑,可体现城市建筑上的风格,为弘扬和传承特色文化创造基础和条件。
1、建筑物上渗透特色文化元素
莆田的建设近些年可谓是日新月异,但给人的印象是“一杂二快”:一杂就是杂乱无特色;二快就是建得快,拆得快,少有雕梁画栋的民族建筑传统、粗犷简洁的西洋建筑风格和莆仙文化的地域特色的建筑样式。外地一些城市的建筑,其地域文化的特色尤为突出,如景德镇,其路面、电杆以及建筑物上都巧妙地融进了瓷都文化的元素,对于弘扬和传承地域文化来说,其作法不能不说是一个成功的尝试。莆田在城市建设中,其建筑整体上要有全面、细致、缜密的科学规划,而且具体设计时要融进妈祖文化、海滨邹鲁等地域特色文化的元素,新式建筑要吸收莆仙传统民居的独特风格,提取莆田传统民居“燕尾脊、生巾脊”等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运用现代的设计思维进行加工、发展,创作出具有莆仙地域特色的标志性建筑。这样一来,莆田的建筑尽管有高矮、大小以及式样的区别,但有莆仙特色文化的元素存在,地域文化的特色整体上就得到了显现;久而久之,莆田的建筑不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更重要的是为弘扬和传承莆仙特色文化找到了一个理想的载体。
2、建设具有特色文化的主题公园和文化长廊
莆田在城市建设中,仅仅是建筑物上渗透具有地方特色文化
6
元素的举措远远不够,还要规划建设具有莆仙特色文化的主题公园和文化长廊。莆田现在虽有凤凰山、龙脊山等公园,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难与莆田的城市发展规模匹配。加大力度、整合资源建一个凸现莆仙地域文化主题的大型公园是目前的首要任务。公园在功能上要设计齐全,休闲、娱乐、学习、健身、演出等方面的众多项目均要能同时开展,而且要运用现代的声、光等科学技术手段,将妈祖文化、莆仙戏文化等方面的有关内容融进相应的项目中去,以增加参与者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力求达到寓教于乐之中。文化长廊可以在公园里、广场上、街道边安排建设,全面展现莆田的历史风貌、传统习俗、特色文化,以彰显莆仙文化的内涵。如果说在建筑物上渗透具有莆仙特色文化元素是面上的布局,那么建设特色文化的主题公园和文化长廊就是点的突破,点与面相结合,就为弘扬和传承莆仙特色文化开辟了全方位的载体。
3、建设具有特色文化的街道
特色文化的街道是一个城市的亮点,莆田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条体现地域特色文化的街道,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建设特色文化的街道,首先要突出特色文化的元素:街道两旁的建筑均采用明清时期莆仙的建筑模式,配以雕梁画栋。其次街道要突出使用功能,可分为餐饮、信仰、娱乐、商贸等若干个区,然后进行商业化运作:餐饮区可邀请莆仙老字号进驻,集中莆田各种传统的风味小吃,并引进外地名食与本地产品嫁接,提升出一系列具有莆仙特色文化内涵的品牌食品如妈祖面、妈祖糕、炒兴化米粉等供市民和游客享用;信仰区要突出妈祖信仰主题,建设集捐款
7
与救助于一体的民间救助场所,设立基金会,集中善男信女的施舍和企业家的捐款,然后再去救助需要救助的人,而全市民间自发的募捐活动也可在此举行,进一步弘扬妈祖的扶危济困的高尚思想;娱乐区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地方,其活动的内容与娱乐的项目均应与“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文化有所关联;商贸区主要经营莆仙的土特产品以及莆田的名牌产品,还要经营与妈祖文化相关的旅游纪念品。让市民和游客在特色文化街这个全新的环境里,吃得开心、玩得赏心、给得称心、买得放心,使得莆仙特色文化在轻松的环境中得到传承。
作者单位:莆田市委宣传部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