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河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决策观察 河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文/丁永健 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高度重视 级工程,实现了党员知识、政策和农业常 信息员的培训工作。二是实施了“一村一空 间”计划。“一村一空间”是指由河南漯河市 临颖县大学生村官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信息 农村信息化建设。近年来,不断加大农村信 息化建设力度,全省基本建成了从省到市、 识、文化娱乐、互联网信息的适时接受与互 动。二是1 231 6三农热线省级农业综合信 县、乡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从 省到乡的农业信息工作体系,2012年被批 准成为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建设试点。总 结河南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分析存在 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农村信息化的快速 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对于推动河南农村信 息化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河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 的主要成效 2012年2月,河南省被批准成为国家 农村信息化示范建设试点,标志着河南农 村信息化工作步入快车道。近年来,河南 省不断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全省基 本建成了从省到市、县、乡的信息网络服务 平台,建立了一支农业信息化队伍。主要 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卜一)建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信息 服务平台 截至2011年,全省实现了3G网络在 省辖市以上的全覆盖,提前完成了全省自 然村电话网络“村村通”工程计划任务量, 行政村通光纤率、自然村通宽带率分别达 到61%和60%。另外,建立了中原农村 信息港服务平台,以粮食核心区建设为重 点,形成了统一的农业服务平台,为农村信 息化发展提供了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二)信息系统在农村已经得到了一定 程度的应用 一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得到广泛应用。201 1年以农村党员干部现 代远程教育系统为平台,开展了“三屏合 一”(电脑屏、电视屏和手机屏)工程,整合 了农业、文化、教育、商务、科技等部门信息 资源,加快了“农信通”信息服务平台的升 息服务平台初步形成。2006年以来,在农 业部支持指导下,河南省开通了12316全 国农业系统公益性服务专用号码,逐步建 立起集12316三农热线电话、农业信息网 站、农业电视节目、手机短信服务等于一 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体相结合的农业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化解了信息进农 村的“两公里”(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难题,已成为农村信息化的关键载体。三 是建立了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平台的覆盖 网。河南省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平台的覆盖 面已经扩大到全省4.6万个行政村,占全 省行政村总数的97%。农村商务信息服务 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农民开展网上批发和 网上零售,以及农业合作社与城市超市对 接和订单农业,有利于降低农产品的交易 成本。四是建立了农产品的市场预警系统。 全省共建立3O个农业基点统计调查县、 2O个物价调查县、24个成本调查县,涉及 797个基点村、7100个样本户、151个物 价信息采集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采集 点21个,基本实现了各地主要农产品产 业结构重点全覆盖。 (三)实现了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进村 入户 一是对农村开展免费送信息、送科技 培训活动。信息大篷车是信息产业部实施 农村信息化知识培训和普及而精心打造的 集科技兴农、信息惠农、应用培训于一身的 农村计算机知识培训专用车。漯河、许昌 等地还利用信息产业部捐赠的信息大篷车 开展免费送信息、送科技培训活动,深入到 农村的田间地头,向农民宣传农村信息化, 开展电脑技能和网络应用培训,加强农村 技术优势、借助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平台—— 百度,为每个村建立一个空间,通过网络发 布有关本村的村情村貌、实行村务公开、财 务公开,展示村内发展动态等信息。该项成 就在百度农村信息化创新大赛项目中获得 大奖,同时被全国各地大学生“村官”管理 部门誉为“临颍模式”。目前,已有138位 大学生村干部为所任职的村申请创建了百 度“村空间”。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 本村的各项工作,并引导村民为农村发展 献计献策,不仅实现信息化村务管理目标, 还搭建了包括农产品生产、/]IT与销售的 信息平台,带动村里的种植户致富,使广大 农村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村网站。三是大力 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河南省从2009年 启动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以来,在岗科技 特派员总数达到9820多人,累计选派科 技特派员12220多人,数量和规模已位居 全国前列。各省辖市及多数县(市、区)都建 立了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领导机构,已开 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县(市、区)达到94 个。科技特派员针对农民的科技需求和农 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了贴近农民生 产实际的专业技术推广和综合知识培训, 指导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提高了农民 的科学素质,‘推动了农业的科技创新。 二、河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 的主要问题 河南省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虽然取 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目前市场经济发展 的要求相比,还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发 展的需求。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系统硬件建设方面 一是能够为提供农村有效信息的网 决策探索2013 7 2013.7 q ̄II一  27 ◇决策观察 站的数量太少。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农业 合作社、农业企业自主选择政府推荐名单 评价建设和应用情况。我们可以把向农村 大省,农业占经济总量比重较大,却只有 内的产品,一旦使用就给予一定的补贴,降 推广信息技术、传播信息理念、提升农民信 农业类网站169家,还不到全国的1%。 专业类网站18个,其中还有--I1分网站 打不开页面,完全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需 要。二是信息资源不能实现有效共享。农 业信息化实际上涉及到十几个部门,由于 低先使用者购买成本。 (二)建立健全涉农信息化法律法规 在农业信息管理上,从信息资源采集 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 息素养,作为对大学生村官的重要考核内 容之一。 (六)培养农民搜集、分析、利用、传递 是引导农民养成搜集信息的习惯。 到发布都进行立法管理,政府部门特别 信息的能力 一缺乏统一协调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机制,但 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信息资源 不能做到及时的交流和充分的共享,信息 资源在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存在分割拥 有、垄断使用现象,很难共享,出现了信息 重复发布、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的问题。三 是缺乏针对性强的为农民服务的特色信 息。大部分网站主要是为农民提供政务、 资讯类服务,如政策法规、气象预报、价格 行情、供求信息等。能够为农民提供所急 需的信息如种植品种、技术服务、适销对 路等农产品种植市场预测引导的却不多。 有的网站虽然有分析预测,但是提供的信 息量少,并且信息滞后,真正对农民有指 导性的信息很少。 (二1农民利用信息的意愿没有培养 起来 大部分农民的观念落后,除了少数尝到 信息致富甜头的农业大户、农民经纪人、有 知识的农村青年能够积极地利用网络信息, 大部分农民只能坐等致富信息上门。 三、完善河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 的对策研究 要使农业和农村信息技术得到应用 和推广,一定要建立强有力的管理体系, 强化对农业信息化的组织管理,确定各部 门的职责并分工协作。 (一)制定并实施农业信息化补贴政策 一是对农户上网及购买信息服务实 行补贴,包括对互联网接入、农户购买电 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化终端设备、农民信息 技术培训、所付信息服务费等,建议给予 50%左右的费用补贴。二是对应用信息化 技术产品实行补贴。例如,农户、农民专业 28 I决201策3探.7 T索 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应充分发挥其主 导作用。 (三)进一步健全农业信息发布制度 为了保证及时为农村提供优质服务, 政府要联系农业、农村和农民信息需求多 样化的实际,切实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工作, 引导农户或组织专业人员开发利用信息资 源。对所有提供信息的机构都必须得到省 内相关部门的资质审核,以确保信息的真 实性、权威性、准确性。通过农业信息化系 统、公共传媒等,连续、系统的发布农业信 息,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间 的平衡关系,加强农民、原料供应商等对市 场需求的了解,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盲目性,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四)打造多层次的信息服务体系 在服务内容上,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 涵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包括 国家宏观决策、生产者微观决策,法规、政 策、市场、技术、气象、灾害等信息。此外, 要积极开发适合农业、农村信息的产品,利 用信息技术提高农村地区广大农民的生活 水平,探索开发低成本且宜于在农村推广 的信息终端与软件系统,真正做到使广大 农民用得起、乐于用。 (五)建立地方政府推动信息化的目标 考核体系 为了建设好、运行好农村信息化服务 能力建设工程,就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 制度,例如:项目专家认证制度、资金使用 管理制度、项目检查验收制度、信息收集、 整理、分析和发布制度、网络安全运行制 度、信息保密制度等。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政 府年度目标考核,建立考核机制,定期考核 教农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信息:比如 利用网上的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在网上 搜索;也可直接查阅农业网站的相关内容 栏目;没有网络,也可委托专家、大户、农 业信息员搜集信息等等。二是引导农民 学会分析信息。网上搜集来的信息并非每 条都是“金点子”,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加 工。引导农民在分析加工信息时应该把握 好几条原则:首先,应围绕自己的主导产 业。从事什么行业、需要什么信息,就搜集 什么信息,从而使搜集来的信息有针对 性,能为我所用。其次,应注意所搜集信息 的地域性。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各地 农业生产的种植制度、品种选择、采收管 理、市场运销等方面差异明显,在一个地 区成功的案例未毖适合另一个地区,不能 生搬硬套。再次,应注意所搜集信息的时 效性。任何信息都有时效性,对网上搜集 来的信息一定要考虑这一点。另外,还应 学会辨别所搜集信息的真伪和利用价值。 有些情况下,农民群众对信息无法进行分 析、确定真伪,可请教咨询能人、专家。 三是引导农民学会利用信息。网上搜集来 的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就可以为我所 用。告诉农民把收集到的信息与自己的生 产实际相结合,要注意因地制宜、活学活 用。四是引导农民学会发布信息。引导农 民在生产经营中,学会把自己的产品信息 及时发布出去,善于利用网络宣传推销自 己的产品。教会他们学会利用互联网发电 子邮件、网上咨询、网上发布供求信息等 等,达到推销产品、购买种子农资,联络招 揽客户的目标。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