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陡 院 籁 ̄2013年第3期 皖江区域经济 基于概念模型的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 朱 磊 潘 辉2 (1.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安庆 246011;2.安徽大学,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皖江城 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泛长三角的有机组成部分,该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快速发展的 引擎和突破口。而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文章以瑞奇和克里奇的旅游目的地竞争 力“概念模型”为基础,从限制性因素、目的地管理、核心资源与吸引物、支持因素和资源四个关键因素及竞争(微 观)环境和全球(宏观)环境两个辅助因素对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做了相关分析,提出皖江城市带旅游 目的地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关键词:目的地竞争力;概念模型;皖江城市带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47(2013)03—0062-05 皖江城市带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 的问题。我国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安徽省也将推动服务业加快发 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 舒城县[”。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安徽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核心,区域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已经 成为安徽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突破口,安徽旅游业的 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皖江城市带旅游的发展。皖江城 市带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而言,竞争力优势并不明显, 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以“概念模型”为分析范 式,全面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一展作为“十二五”重要任务,社会各界对旅游业发展 的认识不断提高,为旅游业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 环境。尤其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 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 大举措,为推进安徽打造旅游强省点燃了助推器。 然而,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游客大量涌入,商业化 现象越来越浓,导致皖江地区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地 方文化——徽州文化的遗韵流失。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与“概念模型” 从提出假设到构建模型,经过了四年的时间。 在学者及相关研究机构地不断商讨论证之下, Ctouch&Ritchie(瑞奇和克里奇)1999年提出了“概 念模型”【21,尽管其中的因素较为抽象,缺乏形象的 实证概括,但是它较好地解释了目的地的竞争力影 响因素。该模型认为目的地竞争力取决于限制性因 素(quali ̄ing determinants)、目的地管理(destination management)、核心资源与吸引物fcore resources and attractors)、支持因素和资源(supporting factors and resources)[]个关键因素及竞争(微观)环境(competitive fmicto)environment)和全球(宏观)环境(global(macro)en. vironment) ̄个辅助因素,如图1所示。 二、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图1 目的地竞争力概念模型 (二)竞争环境分析 竞争环境是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最突出 因素(科特勒,1988)。除了目的地本身因素之外,还包 全球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人口流动加快,人 机资源界面日益复杂,文化同质性危机等因素使得 目的地所处的宏观环境不断变化,产生了一些特殊 括旅游交易方,目的地利益相关者等。2010年皖江城市 带旅行社数量达747家,出境游组团社l6家,导游数 量9183人:星级饭店393家,二星级及三星级数量占 收稿日期:2013—03—05 作者简介:朱潘磊(1986一)。男,安徽合肥人,安庆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辉(1988一),女,山东高唐人,安徽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62— 《们陵 院譬幸矗)2o13年第3期 到总数的77%,五星级数量仅占到总数的3.1%①:给予 旅游项目建设及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一系列优惠 政策,如对新企业减免税1年。总体而言,旅游企业虽 显的竞争优势。 皖江城市带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资源相比,总体竞 争力偏弱,但是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型和丰度也十分饱 满,如表2所示。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汉族地区全国重 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但政府出台了多种措施维护 企业之间的有序竞争。 微观及宏观环境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旅 游目的地的管理者将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之中,通 过定期密切关注环境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适应这 种变化。 点寺院、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在全 国有较高的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传统戏剧(池州 傩戏、安庆黄梅戏)以及传统手工艺(歙砚、宣纸、铁画、 罗盘等的制作工艺)在全国所占比重较高。文化主题资 源特色鲜明,如铜陵的铜文化、滁州的花鼓文化、芜湖的 (三)核心资源和吸引物 核心资源和吸引物是潜在旅游者选择到旅游目的地 旅游的关键动因,是目的地成功经营的前提条件。包括自 然景观、文化和历史、市场关系、综合活动、特殊事件、上层 建筑六个方面。旅游资源竞争力取决于旅游资源的丰度、 垄断度、知名度和美誉度等因素,事实表明,知名度高、影 响力强、声誉好的高等级旅游资源,既是大尺度旅游者的 唯一选择,也是中小尺度旅游者的首要选择日。根据《旅游 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GWF18972,全国旅游资源分为8 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皖江城市带所属范 围内,其旅游资源分属8大主类,25个亚类,81个基本类 型。其中,主类拥有率为100%;驱类比全国少6个,拥有 率为80.65%:基本类型比全国总数少74个,拥有率为 5226%。(见表1)旅游自然资源可谓得天独厚Ho 1启然景观。景观及气候展示了目的地的美学特征, 给游客以不同的感官体验。由于自然景观不在或很少在 管理者的控制之下,主要是由其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目 的地的其它因素正是围绕这一因素而创造性展开的。皖 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核心,区域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拥有国际知名的佛教 圣地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皖山天柱山等,吸引着海内外 游客的到来。 表1:皖江城市带自然旅游资源类型与丰度 亚类 基本类型 主类 皖江 类型占 皖江 类型占 城市 全国 全国% 城市 全国 全国% 地文景观 2 5 40.0o% 8 37 21.62% 水域风光 4 6 66.67% 5 15 33.33% 天象与气候 2 2 l0o.0o% 8 12 66.67% 生物景观 4 4 l0o.o0% 8 11 72.73% 2.文化和历史。文化和历史是衡量目的地吸引力 的第二个尺度,是由时间积淀而成的。尽管人们认为 这一因素比自然景观因素更具有可塑性,但是,从旅游 业发展的目的来看,保持目的地原有的历史和文化是 必要的。当前旅游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目的地恰好 可以通过向游客提供独特的游览环境,以及感受在特 定历史文化氛围之下与原有环境所不同的生活方式. 从而在为游客创造难以忘怀地旅游体验方面获得明 时尚文化和汽车文化、马鞍山的钢铁文化等。 表2:皖江城市带人文旅游资源类型与丰度 亚类 基本类型 主类 皖江 类型占 皖江 类型占 城市 全国 全国% 城市 全国 全国% 地文景观 4 4 l00.00% 13 l6 81.25% 遗址遗物 2 2 1oo.0o% 8 12 66.67% 建筑与设施 6 7 85.71% 29 49 59.18% 旅游商品 l l loo.00% 7 7 l0o.oo% 3.市场关系。与前两者不同的是,市场关系在管理 者的直接控制之内,并由此构建了目的地与当地居民 之间的关系。由移民所形成的种族血缘关系,为建立长 期系统的、可预期的旅游流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尽管 以探亲访友为目的的旅游市场盈利水平有限,但是,由 此引发而建立的商业关系所带来的经济效果却不可小 觑。商业关系的存在为强大旅游流的产生及其它经济 形式的创造发展提供了条件。 4.综合活动。目的地的活动范围是影响吸引力的关 键因素之一,在管理者的直接控制影响之下。尽管活动 的开展与当地自然景观及历史文化相联系,但是仍有 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旅游者从被动观光旅游向体验 旅游的行为转变,活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管理者所面 临的挑战就是在保持当地的自然景观及历史文化的前 提下,发挥目的地的竞争优势。 5.特殊事件。特殊事件是旅游活动的一个延伸,由 于目的地管理者可直接对其进行控制,因此特别关注 特殊事件。特殊事件是指那些能够较大范围内引起旅 游者和居民参与的事件,小到社区活动,大到奥运会。 事件的举办给当地居民提供了参与其中的的机会,而 且还吸引着周边地区旅游者的到来,为目的地树立国 际形象提供了机会。举办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活 动的商业化及专业化特性要求管理者在做出决策时。 必须考虑到社区居民的参与兴趣。 安庆世界旅游小姐大赛、黄梅戏艺术节、纪念道祖 老子诞辰朝圣大典、徽文化节、中国李白诗歌节、茶文 化旅游节等活动的举办,吸引了周边地区大量游客的 到来,但是同桂林“印象刘三姐”文艺活动相比.还存在 一63— 《锏陡 院譬籁)2o13年第3期 着较大差距。 6.上层建筑。这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目的地管 理者的控制,因此,受到了管理者的广泛重视。上层建 景气指数总体平均值为115.9’125.5,138.9,140.9,而社会 服务业的景气指数分别为129.4’137.3,156.0,150.0,显著 高于行业的平均指数值,且均大于临界值100,说明社 会服务业的经济状况趋于上升,处于景气状况。旅游业 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大环境下,行业内 企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10年,除了六安和滁州以外 皖江城市带其他五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52.84万人次. 实现旅游外汇收入达2.15亿美元。 (五)目的地管理 目的地管理是指组织那些能够提高核心资源吸引 力、增强支持性因素和资源的质量和效力的活动,并且 筑,即通常所说的旅游业构成要素,包括:住宿设施、饭 店服务、运输设施等。尽管有些学者将其列入支持系统 中,否则,旅游者到目的地旅游的目的就单纯是为了吃 饭、睡觉。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些因素的质量在目的 地吸引力的构成中占了较大部分。因此,这一模型将其 归入了核心吸引力之中。 (四)支持因素和资源 尽管目的地的核心资源和吸引物是旅游者前往目 的地的主要动因,支持因素和资源的存在有利于旅游 业“附属效应”的发挥。 1.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对于任何经济和社会活动都 是十分关键的。包括:交通网络覆盖面及质量、饮用水、 卫生、通讯设施、公共设施等。截止到2010年,安徽省 境内铁路营运里程为2850公里。公路里程149184公 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5282公里,航线里程83942公 里:铁路复线里程比重为53.4%,等级公路历程比重占 到93.5%,等级航道里程比重为8O.3%,皖江城市带作 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区域,近几年基础设施建 设明显加快,交通网络已经基本做到全覆盖,“最后一 公里工程”也取得很大进展.可见交通线路长度不断延 伸、质量不断改进。 2.辅助资源。辅助资源包括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公 共服务,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资本资源的 数量和质量、拥有的教育和科研机构等内容。这些资 源与服务是旅游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截止到2010 年底皖江城市带地区拥有普通高等学校有76家、中等 专业学校62家,其中合肥市所占比例为57.9%、 53.2%,几乎占到总数的3/5、1/2,人力资源、知识资源 大都集中在合肥市。 3.可达性。目的地的可达性受到当地经济、社会、政 治条件的制约。以航空业为例,入境签证,枢纽城市、线 路连接及着陆点,机场乘载能力,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 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目的地的可达性。通往海滨、景 区、国家公园、山岳等旅游资源所在地的道路的通达 性,尽管受到旅游者需求的影响,通常还是由当地的经 济和社会需要所驱动的。 4.企业。富有活力的企业、企业家,以及不断出现的 新企业,它们共同促进了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旅游行 业中的中小型旅游企业数量众多,使得市场得以饱和, 因此旅游业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繁荣和居民生活 质量的提高显著依赖于这些企业的行为及其经营成 果。波特(1990)指出“企业家和创新精神是国家优势的 核心”,机遇对企业成功有着重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 着企业的成功是不可预期的。 2010年安徽省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季度的企业 .64—。 这些活动必须在限制性因素的约束之下进行。 1.市场营销。到目前为止,最传统的目的地管理活 动就是市场营销。尽管目的地的营销活动较大程度上 倾向于促销,但是,产品研发、价格策略、分销渠道以及 产品包装等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目的地的目标 市场选择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也要包括在内。 2.服务。人们早已认识到目的地管理中服务的重要 性。随着全面体验理念的发展,旅游者满意度影响因素 变得更加复杂,促使着目的地不断提高并完善服务的 水平及质量。为了保证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体 验质量,目的地管理者必须尝试着建立一个完整的、 “一站式服务”的系统。在实践中,要密切关注交通的便 利性及旅行社产品的质量。简而言之,单靠现场的游客 服务是不够的。 3.信息。信息涉及到信息系统的发展和有效利用, 它为管理者提供旅游者需求及产品研发等相关有效信 息。通过该系统,可以定期对旅游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同时追踪行业绩效信息。为了向决策者提供专业信息, 必须设计专门的研究项目来完善监测功能。目的地管 理组织有责任及时地向旅游企业提供关键的市场信息 及绩效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对目的地的有效生产是十 分必要的。 信息化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向,皖江城市带上 的各市政府及各市旅游管理部门都加大了对信息化建 设的重视。在数字安徽、智慧旅游的指导思想下,以网 站为例,各级旅游政府网站、旅游企业网站(酒店、旅行 社等)、旅游景区网站的内容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提高, 但仍然存在着内容重复度较高、商务功能缺乏、企业政 府间合作力度不大等问题。 4.组织。旅游管理组织中的管理强调整体管理。而 不仅仅是营销。运用目的地的组织结构概念,诠释管理 对目的地良好运营的重要作用。目的地管理的领导导 向方式,充分发挥了组织的团队合作积极性。角色的转 变给管理者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但也为目的地竞争 力的提高创造了更多机会。 5.资源管理。资源管理这一概念强调目的地管 理者的重要性。目的地管理者有责任对资源进行有 《御陵 院霉籁)2o13年第3期 效保护,尤其要注重对易毁坏资源的精心培育。管 理有助于实现旅游目的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 华山、天柱山等特级旅游资源,这就要求两地加强旅游 资源合作,借对方的资源优势来弥补自身的资源缺陷, 不仅仅要关注经济竞争力,同时要通过对生态、社 会及文化资源的管理实现持续竞争力。如果热衷于 单一的经济目的,势必就会出现开发利用过度,或 者错位利用,忽视保护,因而不断出现建设性破坏、 旅游性破坏的种种问题【5】。 (六)限制因素 目的地的规模、约束条件及发展潜力是影响目的 地竞争力的重要限制条件。去除其他几组因素的影响 之后。这些限定因素适当地调整或者降低了目的地的 达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的目的t61。相对于皖江城市带地 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而言,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尤 为不足。长三角地区作为旅游业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 区域内旅游企业正呈现出资本、管理、服务不断向皖江 城市带输出的趋势。通过区域合作,在竞合的发展理念 下,实现旅游一体化发展。 3.安全性。旅游者到目的地旅游,如果对当地的社 会安定、饮用水、自然灾害及医疗服务等心存顾虑.那 么对于潜在旅游者来说,目的地所拥有的其他竞争优 竞争力。同时规定了旅游需求和旅游发展潜力的上限, 势就会大打折扣。虽然旅游行政部门可采取补救措 但是,仅靠旅游部门的努力,这~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 施,缓解这一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降低了旅游业单独反 无法控制和改变的。 应的能力。 1.区位。目的地吸引游客的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制 4.成本。成本包括运输成本、汇率变化成本、目的地 约,但区位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对于旅游目的地而 停留成本,尤其是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尽管旅 言,其地理位置是不可改变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游业的竞争、特定税收及生产率等因素会影响到成本, 区位会随着客源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近年来,亚太地区 但最重要的影Ⅱ向因素则来自于全球的社会经济变化。 的旅游竞争地位不断提高正是由于该地区多数国家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成本不总是受到目的地管理水平 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促使客源地 及特定旅游生产率的影响,因此认为它是一个限制 市场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性因素。 皖江城市带是泛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 三、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角向外拓展的重点之重点。是东中西协调发展的重要 利用概念型模型从限制性因素、目的地管理、核心 纽带,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也 资源与吸引物、支持因素和资源四个关键因素及竞争 是沿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 (微观)环境和全球(宏观)环境两个辅助因素对皖江城 展的纽带,尤其是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最具活力和潜 市带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做了相关分析,发现皖江城 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为融入长 市带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角旅游圈的建设提供了先天优势。随着经济发展和 但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皖江城市带区域旅游目的地市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旅游有效需求也将随之增加。随着 场竞争力还很不够,一些标志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的指标 潜在客源市场的不断发展,皖江城市带的区位优势将 标较低,这反映了该地区旅游业现阶段规模与效益的 会更加明显,如图2所示。 不对称,这也正是皖江城市带与国内区域的主要差距 所在,为进一步提高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举措进行提升。 (一)培育核心资源和吸引物 根据旅游管理者对核心资源和吸引物的干预程 度,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是不受管理者控制的因素 (自然景观、文化历史);二是较大程度上受到控制的因 素(市场关系、综合活动、特殊事件、上层建筑)。通过这 一分类,旅游管理者可以在保持原生态自然景观及历 史文化的前提下,致力于市场关系的维持开发,综合活 图2皖江城市带区位分布 动及特殊事件的举办,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提升,以此来 2.竞合关系。目的地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培育核心资源和吸引物。目前,皖江城市带在依托安庆 以夏威夷为例,它是来往于亚太地区的旅游者的必经 的天柱山和池州的九华山为核心的观光旅游下。大力 之地,因此,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主要依靠其它国家旅 打造新的核心旅游品牌和吸引物。不断平衡各地区的 游业的带动。另一方面,世界其它地区发生的恐怖事件 旅游发展水平,实现区域间的联动发展。 或者战争也会影响到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二)形成支持性资源供给体系 旅游资源的非均衡性,如上海有东方明珠广播电 对于支持性资源,政府要增加基础设施及公共服 视塔等高级别的人文构造景观,而皖江城市带拥有九 务的投入,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核心资 一65— 《御陡 院譬寺j;)2013年第3期 源和吸引物相比。皖江城市带的旅游目的地管理水平 较低,在信息、服务、组织、资源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 的改善提升空间。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投资,获取多 方位资金筹集渠道,在交通、旅游信息化等方面着重建 设,为支持性旅游资源发展创造条件:加强旅游人才队 九华山、天柱山两个国际品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良好 口碑,为旅游目的地参与世界市场竞争获取砝码,从政 策、法律等角度获取全方位的环境支持,芜湖、铜陵、马 鞍山、滁州旅游资源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把深厚的文化 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在旅游目的地建立有效的激励 机制、决策权分享机制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切实留住 人才依靠高素质人力资本全面提高旅游企业的创新能 力、优质服务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通过基础设施建设 和人才建设,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形成支持性资源 背景融入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171,池州、安 庆、巢湖、主要以自然旅游资源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旅 游业,继续巩固旅游业领军地位,合肥要大力发展城市 旅游,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 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国际滨湖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知 名旅游会展名城。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美好乡村 的强大供给体系,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三)加强区域合作降低限制因素的影响程度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谋求旅游业 的共同发展。皖江城市带各市在加强旅游业内部发展 合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外围的合作,例如:在省内 旅游合作方面,黄山、池州、宣城三市签署了区域旅游 建设”等政策,皖江城市带应该抓住机遇,获得政策和 资金上的支持,大力发展旅游业,全面提高该地区的旅 游目的地竞争力。 注: (D数据来源:安徽省“十二五旅游人才规划”小组调查结果。 参考文献: [1]柏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构 想 唐山学院学报12叭o,(9). 联动协议,从机制上保证“两山一湖”旅游联动和无障 碍旅游区的实现。皖西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建设、大皖 南、皖江、泛巢湖、合肥经济圈和皖北旅游业建设有了 新进展。在省际旅游合作方面,安徽省与江浙沪三省市 [2]G工Crouch and J.R.B.Ritchie.Tourism,Competitiveness,and Societal Prosperity田.Journal of Busine ̄Research,1 999,(44): 137-152. 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安徽省与湘赣鄂豫四省建立了 中部五省旅游共同体。通过各种途径的合作使得客源 市场更加广阔,旅游目的地建设维护成本得到降低,最 终达到一种双赢或者多赢的效果,从而最终使得限定 因素对目的地的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降低。同时使得旅 [3]李经龙,郑淑婧.中国品牌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研究 资源科学, 20o6,28(1):174-179. [4]赵伟峰.皖江城市带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叨.重庆科技 游需求和旅游发展潜力的上限不断扩大,让皖江城市 带区域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f四1获取全方位宏微观环境支持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强弱 学院学报,2012,(9):89-92 [5]郑孝燮.世界遗产的“不可再生”价值叨.现代城市研究,2004, (6):27-29. [6]罗文斌.试论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 .北京第Z-外国语学院 学报,2004,0):82—86. [7]张洪,潘辉。张洁.安徽省旅游资源竞争力区际比较研究叨.安徽 和竞争(微观)环境和全球(宏观)环境有着重要的联系, 为了提高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应着力打好 农业大学学报,2013,22(2):2o_.26. Tourism Destination Competiitveness of the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Province Based on the conceptual model Zhu Lei ,Pan Hui (1.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Anhui 246011,China;2.Anhui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601,China) Abstract:Industrial transfer demonstration resion of the city-cluster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Pan-Yangtze River Deha,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region,has been to promote Little Ci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ngines and a breakthrough,an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epends largely on the competiitveness of tourist destinations.To R Crouch &Ritchie Destination Competiitveness“conceptual model”based limiting factor,destination management,core resources and attraction, supporting factors and resources on four key factors and competiiton(micro)environment and global(macro)environment two auxiliary factors the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tourism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do correlation analysis,and recommendations on this basis is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competiitveness of the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Province destination. Key words:destination competiitveness;conceptual model;cities belt of Wanjiang 一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