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
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备,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专家们预言:二十一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
关键词: 数控 人才 培养 调研对象:中国·亚龙科技集团
有关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企业概况及调研内容:
中国·亚龙科技集团前身是浙江亚龙教仪有限公司,创建于1985年,是我国教育技术装备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公司主导产品是为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技师学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等专科学校、技工学校、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及其他类普通高等院校提供可高度实现工程现场环境的,具有个性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工业化的系列实训设备。公司针对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的要求,与科研院校、职业技能鉴定部门、教育专家和行业专家共同研发的系列智能化实训考核设备,体现了典型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的要求,完全符合“行动导向”和“项目教学”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理念。为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咨询、规划、设计、培训、装备、售后、技能竞赛等服务。
公司始终遵循以“引领教育新理念,创造教育新环境;全方位服务求诚,无区域服务求信” 的经营理念,本着“质量求生存、创新求发展、诚信赢市场、管理出效益”的宗旨,全面实施品牌战略,长期注重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价值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由于公司业绩突出、诚信度高、社会责任感强,2000年荣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光彩之星”
企业称号,并被教育部职成司认定的职业教育资源开发基地,公司也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推荐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设备的生产供应企业。
根据亚龙的调研情况,数控技术人才可分为三个层次:“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灰领层”数控技术人才和“金领层”数控技术人才。
“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人才。其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机械加工与数控加工的工艺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力,了解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这类数控技术人才可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来培养,企业也可依靠自身力量从普通机床操作工中培养。
“灰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这类人员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25.0%,其中数控编程工艺员占12.6%,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2.4%。其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1) 数控编程工艺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模具制造基础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力,能运用至少一种三维CAD/CAM软件进行三维造型和自动编程。此类人员在模具行业尤其受欢迎,待遇也较高,如在华东地区所调研的企业主要是汽车零部件、模具行业的民营企业,其数控编程人员占到数控技术人员总数的12.8%。这类数控技术人才可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2) 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掌握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掌握主要数控系统的特点、接口技术、PLC、参数设置和机电联调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手工编程和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护维修能力。此类人员需求量相对少一些,但也非常缺乏,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抢手人才,待遇较高。由于此类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可通过本科或高职教育作基础培养后,经企业大量实际工作经验积累不断提高。
“金领层”是指具备并精通数控操作、数控工艺编程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很广。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设计和数控系统的电气设计,掌握数控机床的机电联调。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精度优化。能独立完
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数控机床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
经调查我们发现,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知识面较窄。2.数控加工的基础不扎实.实践经验不足。 3.心理素质较差,随机应变能力不强。
二.对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数控技术人才要以素质高.能力强为培养目标。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精密测量和机械设计等方面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它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
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要以行业需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即学校培养的数控编程员应达到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模具设计和制造基础知识i熟练掌握常用CAD/cAM软 件的应用;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数控机床维护人员应达到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能进行P L c的参数设置:清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懂得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维修。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大实训环节的力度和时间。
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单一的理论教学不可能培养真正实用的数控技术人才.即使是开一些实验课也不过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对专业技能的训练作用不大。所以.我们应加大实训力度.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应用性.适用性.以提高学生对新工艺.新方法的适应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满足教学要求的实训设备是完成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以前在实践技能实训方面,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对数控加工工艺、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
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做到如下几点。继续加强传统金工实习。传统的金 属加工理论与实践技能.是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不懂得刀具角度.切削用量和制造工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数控人员。所以,在专业教学计划的设置中要加强机械制造模块中的金工实训的训练时间和加强对训练效果的考查。加强数控模拟仿真.CAD/CAM和自动编程的训练。在数控实训中心建设
的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数控模拟仿真.CAD/CAM和自动编程的重要性.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技术实验实训设备,优先满足教学与培训要求.增加软件实训时间和加强实训效果,这样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接受数控加工技能基本训练的机会。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缩短理 论和实际的距离。我们不能片面追求设备的”高.精.尖.洋”,而使学生参与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时间缺乏,影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将数控机床操作与数控模拟仿真有机结台起来,加大实训力度.增加实训时间和实训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控技术基地设备,设施的作用。实行双证书制是加强实践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证.拿 到就业的”敲门砖”。同时.学生在经历 了学校的”模拟战”后,积累了实战经 验,能够做到快速的“上岗顶用”。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满足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压缩不必要的理论论述、推导内容,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实践教学课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