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化的一个必经的驿站。汉字作为一 缓、疾,这些都是由人的主观性表达出来的。因此,书法艺术 图形运用到文化底蕴较强的标志设计中具有天然的优势。 书法体标志的设计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使用传统 字帖或名人题字;另一种是为了突出个性,追求传统书法的 韵味而以书法技巧为基础特意书写或制作的。例如图5,姑 苏人家餐饮公司标志就是采用了书法艺术的运笔方式将汉 字图形化,书法字体图形化在实际创意过程中,从书法艺术 的气、韵、形、神,疏密结构等当中寻找灵感,结合现代设计 构成方法,创意出来既有视觉冲击又有文化艺术价值的标 志。书法艺术图形创意需要把握好标志的比例与关系等美 学法则,力求造型简洁明’T,比如图1北京2008奥运会的 构造的特点决定了汉字图形化的设计手法:简化与装饰、书 法艺术的借鉴、重构与夸张等常见手法较为适用,但也有其 自身的独特特点。 标志“京”在融人喜庆和运动的元素后笔画相当简洁。 3.1简化与装饰 3.3重构与夸张 汉字在构造中有“人物之形”、“山川之形”、“草木之 汉字具有“外矩方圆、内律经序”的特点。由于内部空间 形”、“鸟兽之形”、“虫鱼之形”等实物象形汉字。然而为了印 疏、密、张、弛的区分,文字在视觉中的节奏变化,根据汉学 刷和书写的方便,图像化的汉字结构化了。因此,将结构化 家雷德候在《万物》一书中对汉字的分析,所有汉字是由“预 的汉字逆反为图像可为汉字图形化的设计手法之一,结构 制的模块”构成的。根据汉字的这一特点,运用解构、重构和 汉字图形化可分为局部图形化和整体图形化。局部图形化 夸张等手法改变汉字原有“预制的模块”的排列组合方式重 新构造出新的形式可以得出较好的创意,这里的汉字可以 是选择汉字的某一个部分进行变化,以表达内涵为目的,或 是印刷字体也可以是各种书法字体。解构重构印刷字体多 分割,或替代,或变形,或夸张。例如图2,北京国际拍卖会标 适用与教育、人文自然等机构,在重构创意中赋予表达的内 志(王国伦)就采用了汉字的局部图形化,将汉字的拍上一 涵,适当地对笔画采用夸张的手法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点象形为锤子的图形,传神地表达出拍卖现场的这一氛围; 解构重构书法字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东方 整体图形化则是将汉字或者汉字的组合体整体变化,在保 色彩,多适用文化团体机构的标志设计。解构字体后,可以 证字体原有神韵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内容进行创作。例如图 选择部分或者全部的笔画进行夸张变形后重构,在选择时 3,中国包装协会的标志利用汉字“包”和包装折纸这一工艺 需要对汉字的精髓所在做全面和整体的把握,对每个笔画 完美结合,在保证汉字包字整体形制的基础上,创造出既美 的夸张和变形要认真地推敲。 观又能充分表达内涵的标志。但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一些 4结语 常见的构成美学法则仍然在这里适用。从以上两个案例中 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是中国物质文明 可以看到汉字本身带有强烈的装饰性,在标志设计的运用 和精神文明浓缩的精华,将汉字文化发扬光大是时代赋予 过程中需要分别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综合考虑,方能做出 当代设计师的历史使命。这也要求设计师对中国文化、对汉 好的创意。 字潜在和延伸的含义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这对汉字图形 3_2书法艺术的借鉴 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古汉字在演变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字体以及由于书写行 为而产生的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书体、书风给汉 参考文献 字图形化提供了多样性的借鉴。无论是哪种艺术字体表达 Ⅲ魏力敏.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解析汉字造型及形象表现特征 都有一个基础前提:汉字具有“神形合一”这一特性。神指代 [J].美术大观,2010(7). [2]王建斌.汉字图形化创意在LOGO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 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是指人由内而外展示出来的客观表 2009(1). 象,在人的主观性下,尽管很多“形”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 【3陈振濂.3]线条的世界:中国书法文化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来,但很多“神”都具有相似之处。例如图4,书法与古代的袖 2002(1 01. 舞具有相似之处,书法的松、紧、肥、瘦对应着舞蹈的轻、重、 编辑杨呈祥 (上接第35页) 3.2加强课程建设,突出特色专业 作用。因此,为确保特色发展,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价值取 专业是课程的组织,课程的有机组合形成不同的专业 向就是要更加体现人文关怀,把作为教育主体的人当成真 方向。因此,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是课程建设。对于 正受益的群体,充分考虑适应学生的求知和教师的施教,使 综合类大学,要减少相关课程的数量,增加不同学科的涉猎 之形成连贯的教学体系,确保大学特色化的个性发展,解放 范围,合理组织课程体系,根据教育目标与实际需要统合各 教育知识生产力,还高校自由与自主选择的权力。 级各类学科分布,使之形成系统、连贯的专业体系,以有利 于对学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3.3强化大学特色化的制度保障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 加强大学制度化建设,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价值 [2](美)伯顿・R・克拉克.大学的功用[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原则。制度得体可以积极引导人的创造性潜能,凝聚大学共 [3】王珉,辽宁省《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推进 同体内所有人的力量,促进大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相反, 辽宁全面振兴【z】.2010. 不当的制度阻碍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他们的行动产生消极 编辑曾敏 |If敏j蕾,c‘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