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博物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浅谈博物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博物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作者:曾凌颂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10期

【摘 要】社区文化建设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博物馆应积极融入社区文化建设。如何有效地融入社区文化建设,福建博物院这几年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有效的成果。 【关键词】博物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尝试

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设施和机构,是人类收藏过去的文明记忆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正从传统的“藏宝室”向服务公众的文化机构转变。社区文化建设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在不断增强,客观上要求博物馆更加注重社会服务职能,提供优秀展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宣传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博物馆应积极融入社区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社区文化建设需要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社区是国家和社会的接口,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社区的数量和规模也得到了空前发展,众多人口以社区为单位聚居在一起,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占据着日益显要的位置。对广大社区居民而言,社区不仅是他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也是相互沟通交流、满足精神文化需求、获得发展的地方,因此,引入博物馆的参与,建设丰富多彩、健康积极的社区文化已成为社区工作的一大要务,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博物馆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合作者和参与者。

社区文化建设内涵丰富,包括社区居民的情操陶冶、知识学习、社会教育、信息获取、文化休闲等,而上述种种大多与博物馆的职能和服务息息相关。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物信息馆藏资源、完善的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高素质的专业工作人员,可以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合作和参与者。欧美博物馆界的权威人士也作出了极具前瞻性的预测:“300年前,教堂是社区活动的中心,在不久的将来,博物馆将是社区的中心。”充分强调了博物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三)服务社区文化建设是博物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机构,博物馆承担着文物搜集、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可供社会全体成员自由和平等利用的公共文化设施,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博物馆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积极服务于社区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服务了社会最广泛、最基层的人群。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社区居民实现个人的发展,正是博物馆充分履行自己社会职能的最好体现。可以说,服务社区文化建设是博物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博物馆将在社区文化建设服务之中很好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为文博事业开拓出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博物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具有积极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区是社会的基石,社区文化建设事关全民素质的提升、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博物馆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将公共文化服务带到社区、带到居民身边,就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现实意义重大。博物馆的服务,可以有效地满足社区民众对历史、文化、知识的需求,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民众的道德水准和综合素养,有力地推动社区文化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对于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博物馆融入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

如何有效地融入社区文化建设,福建博物院这几年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11年开始,秉承“用智慧展示岁月、让记忆启迪心灵、以文物见证历史、携诚意奉献观者”的总体理念,创新性地开展了“文物在我身边—福建文博进校园、进社区双百活动”(以下简称“双百活动”),将馆藏资源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展览、读物,免费送入各个签约居民社区,结合陈列展览、各种社会主题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举办公益专题讲座,组织作品征集比赛,开展问卷调查等等,搭建出一个博物馆教育的外延平台。2011年以来,福建博物院和福州市108个社区签约共建,为这些社区编制并赠送200套展览、2万册文物读本,举办讲座175场、开展社教活动百余场,惠及社会群体百万人次。

(一)特色服务是博物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

(1)根据社区文化建设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博物馆提供的社区文化服务,就受众而言,更多地集中在社区老年人、少年儿童、主妇等人群以及残疾人、下岗人员、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他们与社会主流生活接触较少、获取文化和信息资源的能力不足,更需要博物馆的帮助;就需求而言,社区民众更需要的是方便快捷、贴近社会生活、大众化、普及化的文化、教育、信息、娱乐休闲等服务。

(2)福建博物院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结合院内优势和各个社区实际,树立“共驻互助”的理念,加强与社区内单位的横向交流,社会单位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为服务社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社区开辟“福建文博长廊”,以宣传展品知识、八闽文化、历史人物、学术成果、宣教活动等方面为主要宣传内容,在创作上突出艺术美感和文化品位,让居民看了赏心悦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以人为本是博物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福建博物院充分利用自身工作特点,主动实现“三贴近”,努力把各个层次、各种人员团结和凝聚起来,充分调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扩大社区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1)发挥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福建省文化厅、文物局领导亲自参与到服务社区的活动中来,率先垂范将文化服务送入社区;福建博物院调动全体工作人员、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等尽可能的力量进社区服务,先后派出近400人次的专家和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近500人共同参与活动。

(2)针对不同需求开展活动。福建博物院注重开展社区文化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在活动形式上,提倡多样化,努力做到富有情趣,喜闻乐见,贴近生活,与时俱进。如:经常邀请院内外专家到现场为签约社区居民提供文物咨询及鉴定服务。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培育,从而吸引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到“双百活动”中来。

(3)发挥博物馆志愿者的特殊功能。福建博物院引入志愿者力量,使教育理念以公众之间相互传播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融入社会,同时又将公众的观点和愿望传达给博物馆。志愿者们参与了科普书籍的编写校对、协助开展社教活动、积极送展览进社区,为居民们送去场场精彩的公益讲座。

(4)广泛征求社区居民的建议。观众满意程度是评价博物馆文化服务是否达标的基本依据。福建博物院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组织开展观众问卷调查工作,通过观众的眼睛审视活动的效果,为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如:在《福建古代文明之光》陈列预展期间,开展了观众问卷调查工作,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吸收建设性的创意,为整改提供了有力的参考。该陈列在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评选中取得了“最佳内容设计奖”。

(三)多方结合是博物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福建博物院积极探索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深受广大社区居民喜爱的活动。 (1)增进闽台文化交流。福建省地处海峡西岸,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福建博物院多次邀请在榕的台湾家庭,为他们专场举办“体验传统 享受文化”系列活动达11场,从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两岸的情感交流和文化沟通搭建了桥梁。 (2)加强对外互动沟通。福建博物院非常重视对外的文化沟通,在赴美国、日本、墨西哥、欧洲等国家引进或举办展览的同时,积极宣传“双百活动”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并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为双方博物馆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文化惠及弱势群体。在关注普通社区居民的同时,福建博物院同样关心弱势群体的身心发展。专门为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设计了活动项目。如:福建博物院为残障人士开通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障碍通道,提供专场免费讲解服务;为聋哑观众开展专场绘画临摹活动;在新春之际开展走进社区,慰问孤寡老人和五保户活动等等。

(四)创新内容是博物馆深入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着眼点

福建博物院努力健全和完善社会服务职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文化产品。

(1)延伸展览内涵。福建博物院针对每个展览,开展符合居民审美和喜爱的社教活动。如:结合《福建古代文明之光》陈列,为社区家庭开展了“体验远古文明”——泥条盘筑制陶亲子活动;针对临时展览《山水之间——浙江省博物馆馆藏山水画精品展》,为社区居民开展了“丹青妙笔临名画”——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老年美术爱好者临摹活动等等。将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解读困难降到最低,使展品的历史和审美的价值得到恰如其分的展现,完成文明传承与交流的使命。

(2)探寻特殊日子文化底蕴。福建博物院在重要节假日、纪念日开展了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如:为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编写了科普书籍《红色记忆——福建苏区历史回顾》,设计《八闽丰碑——福建革命文物精品图片展》,并无偿地送入108个签约共建的社区,并为居民开展《红色遗珍——福建博物院馆藏苏区革命文物选讲》公益讲座活动。

(3)弘扬传统促进和谐。福建博物院不定期组织各种“体验传统 享受文化”系列活动,“亲子活动”等等,如: 为社区家庭举办的“花香寄语”——感恩节亲自插花活动。以亲子互动,家庭协作和邻里合作等方式,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彰显出博物院致力于推荐社会和谐的理念和职责。

福建博物院融入社区文化建设,增强了博物院的生命力,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社区文化建设,使博物馆文化真正地为社区公众服务,从而提升社区公众文化素养,增强城市文化气息,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和理念上的飞跃。

总而言之,博物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博物馆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是顺应21世纪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的需要,是博物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巩固自身成活根基,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新世纪,博物馆发展与社区文化建设紧密相连,当博物馆关怀社区、研究社区、服务社区成为它的实践目标时,它就会从社区获得相应效益的回应,获得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玉梅:《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年 [2]崔玉刚主编:《中国现代社区文化建设文库1.2(综合卷)》,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阎宏斌 杨丹丹:《博物馆教育新视阈》,文物出版社,2009年 [4]北京博物馆学会编写:《博物馆社会教育》,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