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非经济类专业的人,第一次读关于经济学类的书,感觉很新鲜。《卖桔者言》里没有经济学机械、枯燥的词藻和大量的数学公式之类,里边的大多是讲故事一样的结合生活中的事讲一些经济学的理论,让人一读感觉豁然开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也学到了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
首先这本书让我学到了一些经济学的知识。比如价格分歧产生的一些原因。不同的价钱卖给不同的买家,这种情况是由于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等,买家的边际收益等等。比如在产权明确界定,而且可以自由交换的条件下,如果产权交换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则产权的初始分配对资源的最优配置没有影响。并且交易的各方所得皆是其最优。养蚝者得到利益,环境得到保护;三文鱼放养者同样小本得大利,消费者获得实惠价钱;灯塔建造者得到回报,过路船只买来航海安全。价格分歧的现象众所周知,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在经济学上,年宵卖桔的经验却使我领悟到几个重要的含意。在所有经济学课本上的分析,实施价格分歧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将市场分开或将顾客分开,而经济学者都一致认为在同时同地将顾客分开是不可能的。这个观点显然是错了。价格的讯息费用相当高,而这讯息卖者要比买者知得多。只要买者相信自己议订的价够便宜,他不会再费时去查询,也没有意图去公布自己的买价。 第二个价格分歧的主要条件,就是付不同价钱的顾客的需求弹性(price elasticty of demand)必定有所不同——付较高价钱的弹性系数一定是较低。这个条件显然也是错了。讯息较少的人付价较高,而讯息的多少跟需求弹性的系数却没有一定的关系。在逻辑上,以需求弹性引证的价格分歧的分析,在基础上是有着很大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不容易在报章上向读者解释的。
其次让我认识到了要以浅观察看深问题。如果我们没有足够大的视野去观察宏观事物,那么我们可以从小的地方着手,毕竟大的是由小的组成的。对于重要的经济问题,往往也可从微不足道的现象中找到答案。即用浅观察来先找答案的大概,再用其他观察加以引证。我们统计局调查队是研究社会经济的部门,要先行进行客观地观察、调查,并进行认真地思考和推理,得出与客观世界最相符合的结论。要以真实世界现象为起点,然后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引用真实世界过去的和现在的数据来推论将来的社会经济运行情况。
最后,这本书给我指明了辨别真理与谬误的科学方法。理论若经不起实证的考验,很难站得住脚。一个有实据在手的后起之秀,有时只用三招两式,就可以把一个理论的高手杀得片甲不留。
总结我对《卖桔者言》这本书的看法,这是一本非常有阅读快感的书,阐释了他自己的产权交易理论,此书中的实证研究理念应当是社科类学生、学者们所应具备的。在这本书里面,张五常先生试图讲自己的学术知识,治学理念,学习方法都流传下来,其中很多看法和理解都让我产生了“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鸣感,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入门级经济学好书。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侧重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解释一些经济学概念和理论的看法,也未能读透其中的知识内涵和精髓,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进一步学习,以深化自己对于产权以及交易理论的认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