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亚湾_崛起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_欧阳德辉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大亚湾_崛起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_欧阳德辉


惠州日报/2011年/1月/31日/第A05版

“十一五”县区行——大亚湾(魅力石化篇)

大亚湾:崛起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产业集群、隔墙供应、安全保障成为大亚湾石化产业发展的三张“王牌”

本报记者 欧阳德辉 谭宇川 吴志云 通讯员 张璇 邱秋菊

大亚湾从一个茅草丛生的小渔港发展到世界瞩目的石化区,一代代大亚湾建设者践行了他们当初的承诺,并将光荣与梦想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十一五”期间,大亚湾区围绕建设“石化新城,绿色港湾”的总目标,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实施区内产品项目、公用工程、物流运输、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和管理服务等一体化的先进理念,打造专业集成、投资集中、效益集约、规划科学、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环保优良的世界级化工区。 关键词:发展优势

下游产品原料可“隔墙供应”

“大亚湾具有发展成为超大规模经济体和区域经济中心的优良条件,可以说是发展临港产业,建设石化基地最好的地方。”提到石化区的投资环境,分管石化工作的大亚湾区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王广军如数家珍。

区位交通优势。大亚湾地处珠江三角洲东岸,有着便利快捷的海陆交通网络。海运方面,大亚湾海域宽、航道短、淤积少,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良港,区内的惠州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也是京九铁路南端最便捷的出海口,年吞吐能力达5000万吨;公路方面,通过惠深沿海、惠莞、惠盐、深汕等多条城际高速,可在1个小时内抵达深圳、东莞市区。

规划布局优势。大亚湾石化区建设以来,坚持按照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的标准,从空间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65平方公里的石化区划分为炼化一体化、中下游产业、精细化工园、深海作业等功能区,并通过资源、产业链接实现各功能区的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循环发展的生态产业园区。

上游产品优势。当前,大亚湾石化区内中海壳牌、中海炼油两大龙头项目已顺利投产,中国海油惠州炼化是迄今为止我国首套单系列最大、专门用于加工重质高酸原油的大型炼油项目,年生产能力达1200万吨;中海壳牌每年可提供230多万吨高附加值石油化工产品,这些产品都可以通过“隔墙供应”为精细化工项目提供充足的原料,可以有效减少运输成本和安全风险。 市场竞争优势。大亚湾位于深港惠合作的最前沿,是珠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在的华南地区对石化、电子产品需求量大,市场辐射面广。大亚湾也是珠江三角洲东岸地区唯一的石油化工基地,随着深莞惠一体化进程的加快,5000万人的消费市场,1.3万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将为精细化工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关键词:环保措施

全天候自动监测废气排放情况

如何在发展石化产业的同时还让大亚湾保持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老百姓所关心的,正是政府部门所要做的。在发展石化的过程中,大亚湾区委、区管委会将积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贯穿于行政决策、规划编制、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坚持走循环经济之路。

该区投入巨资建设石化区综合污水处理厂和24公里深海排污管线,使石化区企业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达标后深海排放。为确保石化企业的工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环保部门除对其加强日常监管外,还要求其安装了废水在线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实行联网,对其排海水质进行实时

第1页 共4页

监控。同时,区环保局还对石化区排污口海域海水水质进行跟踪监测。

另一方面,该区投入近千万元,配置了先进的环境应急监测车及石化区大气自动监测站,可全天候自动监测石化区SO2等42种气体特征污染物,并在石化区设立大型的LED显示牌,每天公布石化区的空气质量,让市民一目了然。

除政府部门外,企业自身同样关注环保问题。中海炼油在建设期已投资800万元,对除油装置、曝气池等异味较大的设备采取加盖密封措施,同时配套抽气生物脱臭装置,并投入400多万对污水厂的异味产生源进行处理,有效控制无组织废气的排放。

大亚湾区高度重视石化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建立了企业、石化区、大亚湾区三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制定了《大亚湾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专业事故应急队伍;完善了大亚湾污染事故专家库、物流库、物资库及部门联动机制,确保石化区一旦发生环境事件可以及时有效处理。 关键词:安全保障

应急指挥中心已投入使用

随着石化园区的发展壮大,储存的危险化学品也日益增多,那么,大亚湾石化区的应急保障能力怎么样呢?

大亚湾区首先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危险化学品项目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其次,建立安全可靠的应急保障体系,成立了区一级的应急指挥中心、在石化区建设应急响应中心、在惠州港油气库区建设了封闭管理监控中心等,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对该区域现有重大危险源、重点场所进行应急响应和日常监控。第三,规范全区的应急预案管理,进行应急综合演练,增强了预案的可操作性。

目前,大亚湾区石化工业应急响应指挥中心首期已投入使用,通过整合应急资源、理顺调度关系、建立应急联动机制,辅以依托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建立起了一个集信息收集、传输、反馈,区域安全监控,事故和灾害预警,事故应急调度指挥及处理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应急响应平台。该指挥中心具有视频监控、接处警、指挥处置、专家分析评估、区域信息发布、平战结合等功能。 此外,大亚湾区现已在石化区内设置了消防特勤中队,全天候对石化区的突发事故进行第一时间的出警处置。同时,石化区内的中海炼化公司、中海壳牌公司等企业也配置了专业消防车和消防队伍,是石化区突发事故应急处置的有效补充力量。目前石化区已形成政企联动、资源共享、联防联控的应急保障体系。 关键词:配套设施

投入60亿元建设公用工程

伴随着快速发展的石化产业,大亚湾石化区的各项基础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从2001年至今,政府累计投入资金约60亿元,已完成三期移民搬迁工程、东江引水工程、土地开发及填海造地约20平方公里、市政道路约40公里等配套设施建设。为进一步拓展石化区发展空间,满足落户项目建设需要,该区计划再投入巨资实施石化区第四期移民搬迁工程及其土地开发和市政配套工作。如今,LNG电厂1050兆瓦机组已投入使用,国华惠电热电联产2x300兆瓦发电机组已建成投产;日供水量40万立方米的东江引水工程已经完成;园区内已建成三个污水处理厂,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2万立方米/日,还建成一条总长22公里、最大排海能力可达2700立方米/小时的污水排海管线。

目前,石化区公用工程配套项目已涵盖220KV/110KV变电站、消防特勤、各类通信设施、工程维修、工业气体、石化仓储、公共管廊、热电联供、污水处理、净水厂、液体码头、通用码头、煤码头及仓储等,初步形成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公用工程体系。 大亚湾“十一五”石化产业发展大事记

●2006年:1月29日,中海壳牌联合化工厂生产出合格乙烯和丙烯。同年3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大规划面积13.62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为23.6平方公

第2页 共4页

里。3月31日,中海壳牌联合化工厂投产庆典活动举行。

●2007年:4月10日,大亚湾石化区首个中下游项目——— 惠州惠菱化成有限公司MMA项目投产。7月18日,惠州港中海壳牌东联液体化工码头和马鞭洲液体化工码头开始对外开放。9月21日,《孚宝项目投资框架协议》签约,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物流基地项目落户大亚湾。10月22日,我省首个石化区大气特征因子监测系统在大亚湾石化区建成并正式运作。

●2008年:3月26日,国华电力项目一期奠基,为大亚湾石化区公用配套集中供热。5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来到大亚湾,提出“这个地方要搞成国内最好的一个石化产业基地”,大亚湾石化区适时提出了 “全力打造惠州大亚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9月22日,中海炼化惠州炼油首船原油接卸;中海炼化惠州炼油二期用地场平动工。11月21日,中海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鲁奇公司就丙烯酸及酯项目签署合作协议。12月8日,普利斯通项目建成投产。

●2009年:3月1日,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检查组到大亚湾石化区检查工作,肯定了大亚湾石化区安全生产工作。3月15日,中海油惠州炼油项目投料试车。3月29日,中海油惠州项目铁路专用线通车。4月22日惠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填海工程动工。4月30日中海油惠州炼油项目投产成功。6月18日中海油惠州炼油项目投产庆典举行。

●2010年:6月9日,惠州大亚湾精细化工园区长三角推介会举行。6月22日,惠州大亚湾石化下游产业发展研讨班举行。6月28日,国家环保部和省环保厅对中海炼化惠炼二期项目进行环评审查,肯定了该区的环保工作。7月18日,神华国华惠州热电一期工程试生产3个月届满,标志着工程全面竣工投产。8月9日,惠州大亚湾华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燃料油调和配送中心项目开工庆典仪式举行。10月12日,惠州大亚湾区石化工业应急响应指挥中心启动仪式举行。 关键词:发展成就

5年石化工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

或许有人会问,石化区已经建设多年了,现在的石化区发展得怎么样呢?如果你到石化区走一遭,一根根钢铁铸成的油气管道,一座座巨大的储油罐,你一定会被这雄伟的钢铁森林所震撼;特别是在晚上,那“火树银花不夜天”的醉人夜景同样让人赞叹,石化区,已经被包装成工业旅游项目向外界推介。

而这只是肉眼看到的感性认识,记者在该区统计部门获悉的一些数据或许更能说明问题:大亚湾区以建设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为目标,科学规划65平方公里石化区,其中包括15平方公里精细化工区,全面“做大拉长”石化中下游产业链,石化园区一期规划面积27.8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土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已基本形成石化上中下游项目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2006年,随着中海壳牌等项目的投产,大亚湾石化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90亿元;2007~2010年,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280亿元、314亿元、532亿元、970亿元,2010年石化区实现工业总产值已占全省石化工业总产值的16%。

“十一五”期间,大亚湾石化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市工业的主导产业,成为拉动惠州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导因素。目前己落户石化区的项目共计60个,总投资额逾1400亿元人民币;其中石化项目42个,公用工程项目18个;已投产或试运行的项目31个,在建项目9个,筹建项目17个,在谈项目12个,石化区“炼化一体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据统计,2006~2010年,大亚湾区石化产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234.6亿元,2006~2010年分别增长4861.6%、36.8%、3.6%、86.6%、46%;电子产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542.6亿元,历年分别增长11.7%、38.7%、52.7%、30.4%、32.8%。2010年前三季度,在石化产业中,中海壳牌、中海炼油两大项目实现工业总产值549.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1%,石化中下游项目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40.3亿元,增长70.4%,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5.3%。 记者手记

经济发展与碧海蓝天同在

第3页 共4页

世界级石化基地将给大亚湾带来什么?是地区生产总值数字增长背后的环境污染代价,还是经济发展后的社会、环境和谐?当不少人带着疑问的眼神看待大亚湾时,大亚湾已经用蓝天碧海、绿树红花回应了这些质疑,以一个清新的滨海新城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科学的发展战略、和谐的发展思路,在大亚湾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设计理念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抓好整体规划,做到规划先行,大亚湾对重大项目的土地规划、码头规划、航道规划、供水供电规划,都是提前几年就做好了的,并且是坚定不移地推行。坚持环保优先,污水处理管网、环境监测站、淡澳河整治……环保新风吹拂下,大亚湾的河流、山川正洗净沉重的铅华。严格环保准入,大亚湾走出了招商引资的老路子,步入新的“招商选资”阶段,一些污染大的企业想在大亚湾安家落户,成为登天难事;大型重化工业项目均实现了达标排放。

可以说,大亚湾的石化产业发展模式,随着大亚湾经济的再次腾飞,将以更加令人振奋的姿态,给所有大亚湾居民和关爱大亚湾的人们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4页 共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