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2009年9月份,张利建副所长、小学语文教研员杜慧君和我经过主动中报、教育局审核审批,有幸承担了 “创新 教学
设计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踏实研究至今,将近一年时间,现对前一阶段研究工作 做以梳理总结。
一、 立项中请着眼教学一线,契合宁晋教育振兴脉搏
2009年8刀份,我县“省教育基础改革综合实验县”申报成功。我们课题组抓住这一机遇,申报了 “创新教学设 计模
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这一课题,并获批准。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抄教案、补教案、 教案格式单一、重教轻学、缺乏对课标的深入研究、缺乏学情的研究、教学方法单一•等。我们力图通过研究解决此类 问题,使教案真正高效地服务于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同期,我县教冇局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振兴教冇”的号召。此项研究紧贴课堂教学,研究的扎实开展定能更好 地服务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提升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契合宁晋教育振兴的脉搏。
二、 实验开展稳步推进
1. 课题方案反复审定,对课题实验作出科学规划
申请批准后,本课题组积极查阅资料,了解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下乡调研,了解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 问题和困惑。在充分调杳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方案(草稿)。考虑到此课题研究与教学一线密不可分,经课题组研 究决定吸纳部分实验学校,经过反复认真筛选,敲定实验一小等11所学校作为实验点。召开课题会,交流审核课题总 方案和实验学校方案,经过激烈讨论,三审三改,最后定稿,报省审核通过。以上工作,为研究开展奠定了思想和理 论基础。
2. 邀请省市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强化理论基础
为熟悉课题研究相关知识,诊断课题研究屮存在的问题,2009年11月23 U,省教科所副所长耿荣久,义教室主 任缴志清、研究员杨永军,市教育局主任禅学赵新芳、市教研室副主任潘新学、教研员孔令凯等省市教育专家对宁晋 县的教科研项冃进行项冃论证,并对课题研究提出宝贵的指导性建议。12月9日邀请邢台市教研室党组卩记、教育科 学研究规划办主任杨平和教研员朱海來宁指导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并座谈,就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解答。7月 25 H,邀请河北师大教授张爱华就课题开展作专题讲座。
3. 统一思想,厘清分工,实现重点突破,成果共享
此课题研究涉及研究问题较多,H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实验学校在起初研究过程中,愿意面面俱到,致使研究 重复、宽泛,资源浪费。为解决这-问题,课题组召集实验学校课题主要负责人,于2010年4月2FI在教科所4楼会 议室仔开课题开题仪式暨阶段性研究汇报,在会上我作了 “思想重视?理清思路?周密计划?步步落实”的发言,与会人 员进过激烈讨论,认识到了研究工作中的不足。会后,实验学校立足自我优势,申报了研究重点,经课题组整体协调, 各实验学校明确了分T,实现了重点突破、成果共享的研究思路。如实验一小重点研究教学设计模板的创新、人杨庄 中学重点研究协作备课模式、大杨庄学区、宁中附中重点研究学案教学模式、四芝兰学区重点研究学情分析等。
4. 举办各种活动、培训,促使教师创新教学设计模式
围绕课题研究,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活动、培训。09年10〜12月份,分学科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新课 标培训、教材培训;10月份组织全县初中语文教师开展了 “讲读课创新设计”人赛;17〜18 H、24〜25 H组织小学语 文教师
41名,赴邢台市参加全国苦名中青年教师精品课观摩辔“大语文教冇思想”研讨会;2010年4月份组织了中小 学优质课评
比活动;23〜25 H,组织课题有关人员赴石家庄参加“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培训;5月份邀请 邯郸实验小学教师到华英双语学校作课,实验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并交流。
区域、学校针对课题研究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人杨庄屮学协作备课共计108次;纪昌庄学区开展新课标研 读活动,召开“研读新课标有效途径”教研会,收集整理新课标学习心得22份;司马中学举行课例观摩活动,“同一 节课”活动;中曹中学举办优质课观摩活动,“课堂教学设计竞赛”,尝试性地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 式改革;实验二小集中学习6次,听研讨课24节,评选教学设计4次;……
5. 加强督查指导力度,保证课题顺利按计划开展
本课题实验学校较多,各学校教学工作和日常事务繁琐。为保证课题顺利按计划开展,必须加大监控力度及指导 力度,
H开展研究以來,我们课题组在督导方面作了以下努力:一、要求实验学校每月月底前上交本月课题进展总结 及下月课题研
究计划,对开展好的学校表彰,羌的通报批评;二、深入实验学校督查指导课题研究,检杳课题原始资 料,参与课题研讨会、汇报会,进入教室听课,一年时间内普查2次,抽查10余次。
三、课题进展情况及阶段性成果
1. 教案编写创新研究
我县实验一小一直致力于教案编写创新,2002年率先在全县使用活页教学设计纸,设计并使用创新练习活页纸, 试行集体备课模式。现承担“教案编写创新实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这一课题实验。通过问卷调杳和教师访 谈等形式,在项冃组指导下,对原有教案作了以下创新:(1)教案编写由单一的课时编写,变为单元主题编写和教学 课时编写相结合的方法,主题引领,形成教学的主题氛围,教学设计主次分明;(2)单元主题教案编写,增添教材分 析、学情分析、课标对接三栏,增加板书设计板块,加人教师课示反思力度;(3)形式上,学生行为在前,与教师行 为占据同等版而,引领教师凸显学牛的主体地位,真正把教案变为教学预案;(4)板块顺序上,由教为小心,变为学 为重点,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排列。
为使教师试用新型教案,实验学校作了以下前期准备:(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每周组织教师围 绕课题学习一到二篇理论文章,并撰写心得体会;(2)狠抓专题培训,转变教师观念,为期两周利用周三、周四两个 教研日,对全体语文、数学教师进行技术辅导,从“设计纸”板块的构成,理念支掠到预设的效果和新添板块的意义 进行学习指导。
进入实施阶段后,具体做法:(1)部分尝试试用一教研组研讨一集体研讨、修正一再试用一全部使用;(2)集体 教研,①集体研讨“课时设计纸”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②集体备课,单元主题教学的研讨;(3)对“单元主题” 训练课进行主题研讨;(4)耍求教师做好点滴记录,①记录案例镜头、口我反思、友情评点,②记录课题实验档案。
2. 协作备课探究
此研究方向重点依托的实验学校是人杨庄小学。大杨庄小学教师业务水平较高,教研氛围浓厚。他们探究的协作 备课模式是“全程参与的五环节协作备课模式”,即:有关教师全程参与的“共同备课一课堂教学一师生反馈一总结 反思一完善提高”五个环节的协作备课模式。具体阐述如卞,①共同备课:按备课组计划,组长提前-•周通知所有成 员备课内容,备课时间、备课地点、依课标要求每人进行备课(除主备人书写备课稿外其他成员可以打腹稿),做好“五 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法、备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主备人逐条陈述教学设计的内容 及依据,小组成员对逐条内容提出意见或建议,经过集体讨论修改完善后定稿。②课堂教学:主备人依据定稿的教学 设计授课,同组的其他教师听课,同时做好课堂观察记录。③师生反馈:授课结束后,主备人和听课的同组教师的书 写授课或听课反思,对听课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充分获取反馈信息。④总结反思: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教师活动过 程的反思,本组成员集体进行分析梳理,归纳总结,对以后的协作备课提出建设性意见。主备人负责对反馈反思认真 如实记录。⑤完善提高:针对询一环节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主备人再次对授课稿进行修改,通过删减或补充,使教学 设计得到再次完善和提高。本组其他教师可以在以后的授课小循环利用(或稍加修改后利用)共同备课的成果,以减 少不必要的、机械的、重复的劳动,增加教师有价值的、创造性的、劳动的时间。
课题开展以來,大杨庄中学扎实地作了以下主要工作:(1)给每位研究人员配置了一本相关的课程标准、一套相 关的课程教材;(2)设计了新的教学设计分页式样并进行了印制发放,增加了课标要求、过程中坏节的设计意图、各 栏目的修改补充等内容;(3)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4)各小组制定了何月的课题研究活动表,明确了备课内 容、主备人、具体要求等;(5)整理协作备课案例108例。
3. 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
此项研究包括课标、教材研读,学情研究探索,教学方法创新等。各实验学校真正努力探索、不断总结,现形成 的初步成果有:四芝兰学区的学情研究雏形和实验二小的“五坏节教学法”。
(1)四芝兰学区的学情研究雏形
① 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导;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 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牛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來分析, 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而耍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 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②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耍拿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 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止式的方式,也口J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止式的方式。如果发 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耍的补救措施,另一方而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③ 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 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木班学生屮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 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④ 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吋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 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牛个体也是如此,教 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最取学生之长、补其之 短。
(2)实验二小的“五环节教学法”
定(出示目标,明确任务)——学(自学课木,自醒自悟)——试(尝试习题,发现问题)一一议(交流所得, 教师指导)——测(课堂检测,查漏补缺)。
4. 学案教学模式的探究
2009年暑期完成了河大版七年级上《滚动快速作文手册》的撰写工作;9刀初宁中附中被确定为试点,开始在七 年级
试验;11月份完成四、五年级的作文学案编写工作并在韩家庄小学五年级试用;寒假完成了河大版七年级卜.《滚 动快速作文手册》的撰写工作;2010年3月大杨庄小学被确定为试点,开始在五年级实验;3〜5月研制五年级数学下 册学案模板,已具雏形;6月宁中附小完成《滚动作文阶段性成果报告》。
数学学案的创新点:(1)透露章节的知识要点和注意事项。在学案屮“老师悄悄告诉你” 一栏中,把木知识点的 学习冃标、重难点、学法指导和需要准备的学具等告诉学生。(2)设置闯关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关中都会 有若干个问题,按照学生们对知识点认知规律由基础慢慢深入设计的,并配有图示和教师的温馨提示。
语文学案的创新点:(1)让分散的教学步骤集中化。如改变那种学生课上写、课下评改的传统授课模式,融作文 的构思、列提纲、铺写、点评、修改、反思这些教学流程于整个的作文课堂之上,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打造了作文 授课的高效课堂。(2)变单篇作文教学为多篇作文滚动训练。传统的作文教学多采用一次一个话题的授课模式,学案 教学模式采用多篇文章循环做的授课模式,每滚动一次,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就提升一个档次,写作技能就升高一个层 而,这样滚动几次Z后就能大而积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3)将竞赛搬上课堂。制定比赛项冃,依据习作水平分组; 既有小组之间的竞争,也个人只间的竞争。每次课堂都会有竞赛记录并会把记录结果及时公布,学生的创造性劳动一 口得以认可,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牛内在的写作潜质。(4)作文工具的创新。采用作文新工具授课,作文新工具 在原来作文木的基础上增添了列提纲、学生点评、教师点评、作者反思等项1=1,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会让学生养成 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
任何课堂模式创新都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成长。作文学案经历了 “雏形——实践—— 修订——实践——再修订一一再实践一一定稿”儿个阶段之后才最终成型。2009年10月份初次尝试,发现学生写作常 规习惯不够良好的问题,决定在学案川增添有关写作常规方而的指导;12月份与实验较早的江西九江黄上庚老师联系, 指导授课流程,使授课程序更严谨:2010年3月份在人杨庄小学使用发现学生不会列提纲、不会对作文进行点评,随 后就如何列提纲、如何点评作文进行专题讲座;5刀份,尝试让学生在游戏的体验中、收获中进行写作,力图探寻在学 案屮添加一些有趣的活动。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 力避研究的琐碎、无目的、总结肤浅,使Z向系统研究、深入研究迈进
部分实验学校虽然制定了课题方案,但在实验过程屮随心所欲地搞一些教研活动,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目的性, 缺乏总结,致使研究很难按计划得出成型的成果。下一步,课题组将会对这些实验学校加大督查指导力度,进一步理 清其思路,使Z向系统性研究迈进。
2. 进一步展开研讨,解决实验方向与课题方案偏离的问题
承担协作备课的实验学校研究方向与“创新教学设计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课题方案小对协作备课的 预设研究有一定出入,虽然激烈争论多次,但改进不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实验学校遇到了协作备课耗时问题, 不便常态化问题。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将与实验学校再次深入研讨论证,确定更合理实川的协作备课模式。
3. 再次明确实验学校研究方向,解决重复劳动,实现成果共享
在开题仪式上,虽然对实验学校的研究作了明确分工,但个别实验学校研究仍人把抓,不能集中有限精力重点突破。 下一步,课题组将采取个别指导,蹲点推进的描施,诊断其优势,引进其他实验学校的实验成果,促使其重点突破。 2010-11-12 19:53: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