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博物馆与社区建设几个问题的探讨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博物馆与社区建设几个问题的探讨
2014—04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创新论坛 博物馆与社区建设几个问题的探讨 杨继泉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博物馆与社区关系一直为博物馆界所探讨,博物馆通过陈列语言展示了社区文化,这种社区文化塑造与凝聚 社区人群文化认同。同时博物馆成功运作也提升了社区文化形象,提升宜居环境。这几年国外博物馆与社区实践取得 了一定成功,但是国内博物馆特殊情况制约着博物馆与社区建设的发展,那么国内关于博物馆与社区建设误区在哪 27本文试着提出从博物馆与社区建设几个导向来探讨博物馆与社区建设。 关键词:博物馆;社区建设;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1—0273-01 博物馆与社区关系一直为博物馆界所探讨,博物馆通过陈 列语言展示了社区文化,这种社区文化塑造与凝聚社区人群文 自身的定位,也就找到了博物馆目标受众群,在他们心目中建立 无可替代的形象,而且这个形象还直接与举办会展旅游的城市 相挂钩,从而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知名度。”③因此在博物馆社区 化认同。同时博物馆成功运作也提升了社区文化形象,提升宜居 环境。这几年国外博物馆与社区实践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是国内 建设中,博物馆应该以文化价值为导向,其它价值手段只能作为 动其实就是美的传播,文化传播。文化延续与传播在社区建设中 有其独特的规律。故而博物馆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应该文化价值 与意义为首要考虑因素。 博物馆特殊情况制约着博物馆与社区建设的发展,那么国内关 辅助手段。毕竟文化价值最终服务对象是人,博物馆所有实践活 于博物馆与社区建设误区在哪里?本文试着提出从博物馆与社 区建设几个导向来探讨博物馆与社区建设。 德国博物馆学者汉斯马丁辛茨:“一个城市的博物馆在塑造 文明社会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一个没有博物馆的城市是一 过程,但是转折点是一九七四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提出博物馆应 该从“独立的专业单位”向“所在社区的文化中心”转移。这次提 法改变博物馆建设的焦点。②2001年国际博物馆日把主题定 第二,博物馆社区建设教育为导向,不是以休闲为导向。目  个贫穷的城市”。①博物馆从其专业机构到参与社区建设有一个 前国内将博物馆休闲作为导向,如在博物馆作为社区休闲场所,而没有注重其教育功能。不可否认,观众到博物馆一部分是为了 休闲而来的。但是从长期社区建设来看,博物馆应该侧重在教育 层面。同时不论是国内或国外多将博物馆教育作为博物馆重要 AmeS):“博物馆是它们所处的社会 为:“博物馆与建设社区”Museums:building community)。随着国 功能之一。人类学家阿美斯(外博物馆界在社区运动实践取得的成果,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博 的代表和反映,它们是文化的沉淀,重现环境的机器,文化遗产 物馆能创造社区。如英国将博物馆工作重心放在社区合作上,不 创作和传播的平台”。④艾姆保士及潘恩(Alnbrose&Paine)所言: “作为公民认识社会和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了解和培养归属感, 是广泛为观众提供简单服务。同时设立了为社会区做贡献的:幸 是面向未来的跳板,这是博物馆重要的角式和 福博物馆基金奖。美国博物馆协会年会暨博览会也设立创意社 联系过去与未来,区(Creative Community)。凭借着博物馆资源为社区服务。但是国 工作,是人民集体纪忆的一部份。”⑤如果休闲作为博物馆在社 内博物馆与社区建设,基本上没有什么进展,除了建设博物馆 群。其它的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这其中有发展动力,还有制度、 政策与经济原因,但是更多是观念的问题,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导向问题。 第一,博物馆与社区建设应该以文化问导向,不是以经济为 导向。目前受市场经济影响,博物馆功利色彩十分浓烈,所以活 区建设中导向,直接导致博物馆庸俗化。毕竟休闲地方可以很多 社会商业机构可以提供。因此教育作为博物馆导向,形成博物馆 在社区建设中差异化。也直接导致博物馆在社区建设中失去去 是什么样的导向导致了博物馆与社区建设停滞不前,本文认为 文化属性。因此博物馆在社区建设中,应该加强其教育功能,以 社区做好教育功能。同时也展现博物馆本来教育功能。美国博物 馆协会在《卓越与公平:博物馆教育功能与公共服务》报告中,提 出了教育功能包括开拓探索、调查研究、批判性思维、深层次思 动皆带有经济驱动。不能说经济驱动不好,没有经济驱动文化, 一考和对话研讨。这个定义改变了传统博物馆教育界限,更高层次 般不会长久。但是太过了,没有遵循博物馆文化本质规律。博 提出了博物馆与社区教育功能互动。⑥因此,博物馆应该改变目 物馆美学与历史价值往往没有得到好的运作。如政策方针上,有 前休闲为导向,更加侧重于博物馆教育功能在社区建设中的作  地方政府提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因此博物馆在文化活动中隶 用。属于经济,围绕着经济。这点无法使得博物馆在社区建设中,文 最后,博物馆在社区建设中应该是取得民间认同,不是走精 化价值得到最大化。经济价值讲究成本与回收,要短平快。但是 英路线。目前博物馆在运作中也是注重藏品轻教育。这直接导致 文化属性不可能直接体现出经济价值。因此博物馆在社区建设 了博物馆在社区建设中也是走专业路线。但是这里不排斥博物 中,应该避免功利目的。应该遵循文化属性 如故宫的建福宫修 馆专业路线,只是在博物馆面对社会的需求时,更多考虑宽泛的 建高档会,本来想借助文化价值来经济运行,但是从长运来看, 对话机制。马斯丁提到“应提倡将博物馆从崇拜与敬畏的角度转 弊大于利。如学者徐越燕提出:“对于博物馆来说,其经营是以文 变为对话与批评反映的立场,能够忠实地研究混乱的历史,能深 化价值为导向,而非经济效益为导向,其经营方法与一般企业是 入触及各个方面;他们展望着一种新的博物馆,在决策制定上透 有所区别的。其特点是每一个博物馆都有其特定的形象,找准了 明,而且甘愿分享权力”。⑦目前博物馆在国内(下转第275页) 273 201 4—04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创新论坛 物原作的情况作出简要介绍,避免造成以仿传真,以误传误的不 良后果。 了新素材、新思路和新手法,从而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 和美感。陈列设计艺术性的增强,有赖于设计者的深厚艺术素养 和对陈列主题、意义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如果过度地依赖技 术,而漠视对陈列内涵和特质的研究,就会导致技术对艺术的弱 化或侵蚀。 形式设计和技术运用的终极目的都是张扬文物展品的文化 每一个陈列展览都应具有独特的品质,审美风格应当与展 示内容相呼应,绝不能因为盲目追求形式美,而伤害陈列展览的 思想性和科学性。反之如果陈列展览所表达的视觉感受、所营造 的环境气氛,与展览主题和内容设计互为表里,就可以使陈列展 览的主题、内容、信息、知识与形式、视觉、环境、感受相映成辉, 使陈列展览的思想性、学术性和知识性,伴随观赏性、趣味性和 互动性,浸入观众的脑海心田,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应该具有和谐美,把握好内容、版式、文 个性,而不是为形式而形式,为技术而技术。应该信守博物馆陈 列的基本理念,避免不顾主题特性,背离艺术规律,混淆艺术和 技术,盲目追求高科技手段,从而降低陈列展览的文化与艺术品 位的问题出现。博物馆陈列是由多种展示要素构成的,其中包括 文物、图片、艺术品、模型、蜡像、道具、建筑、景观、影像、符号、文 字、声音、灯光、多媒体等。一方面,陈列艺术寓于技术要素之内, 前者要通过后者来展现,另一方面,艺术效果也不是技术要素的 简单堆砌。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技术从属于文化艺术,而不 能僭越或替代文化艺术。 字、展品等各种陈列要素的变化与统一,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观众前往。在整体空间环境设计上,通过采用 展墙、展柜、展台,加上艺术造型、景观、屏幕等系列展示语言,进 行合理地把握和处理,构筑流畅而富于变化,有起伏、有节奏、有 韵律的参观路线。同时需要准确把握展线长短,展柜高低,色彩 明暗,光线强弱,文字大小等尺度,避免造成观众生理疲劳,影响 观众心理情绪。 在博物馆的复原陈列中,通过选取某一历史现象的场面或 某一自然生态的场景实现“情景再现”,深入挖掘真实的历史氛 三、结束语 博物馆陈列展览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创新,办好适 应时代需求的博物馆展览,才能不被时代发展所淘汰。以上仅仅 是笔者对创新博物馆陈列展览理念的一些思考,毫无疑问陈列 展览中一些细节上的问题,都有可能影响整个展览的质量和艺 术水准。因此,博物馆在陈列展览时同样要注重细节,在细节处 体现精神。 参考文献: [1】支0胜民.浅谈博物馆的陈列展览【J].卷宗,2013年第5期. [21琳琳.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艺术形象的创新与突破【J】.今日中国 论坛,2013年19期. 围和生动的生活情景,挖掘特定人物有血有肉的精神世界内涵, 通过文物与环境组合、文物与模型组合、文物与图像组合等方 式,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基础上,对展示空间进行技术处理,恰 如其分地再现历史氛围,恰到好处地模拟历史情景,强化时空中 的历史真实感,摈弃脸谱化、符号化的表现模式,改变传统陈列 展览呆板、单调、静态的方式,通过各种表现手段的应用,丰富陈 列展览的艺术语言,达到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的和谐统一,在带 给观众视觉享受的同时,使之能够更好地感悟陈列主题。 近代以来,博物馆陈列始终体现着科学的艺术化和艺术的 科学化趋势。科技力量之作用于博物馆,为陈列的艺术表达提供 (上接第273页)社区建设中,只是提供场所的地方。没有更好将 博物馆特色普及性介绍给大众。台湾博物馆学者张誉腾概括新 博物馆学理论“博物馆要放弃大理论(Grand Theory)或大叙述 (Grand Discourse),将专业学术的主流论述改变成一种文化多元 注释: ①周城雄.博物馆在创意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J].世界发明,2007(2): 71-72. 性、注重地方的文化传统与弱势团体声音的博物馆论述,博物馆 在各种操作中,不再依赖专家熟悉的主流理论,而是从地方的集 体记忆、地方遗产、地方人们希望如何建立自己文化的角度来经 营博物馆。博物馆学也由此从专家知识变成通俗的博物馆学 (popular museology)。”⑧因此博物馆在社区建设中应该从大众 ②引Ofice fofPolicy and Analysis.Raising the Ban A Study ofExhibitions at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R].USA:Smithsonian Institution,2003:5. ③徐越燕.博物馆与会展旅游的双赢策略及其评估模型——以中国 丝绸博物馆参与杭州西湖博览会为例 东方博物,2005(1):l14—115. ④转引:AMES,M.Cannibal tours and glass boxes:the ntahropology of ⑤引自:AMBROSE T,PAINEC Museum basics[M】.(RePrinted)London: Routledge,1995:2-12. M].vancouve=UBCPress,1992:47. 角度出发,不应该孤芳自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s[Metropolitan Museum OfArt),其宗旨是“收藏、保存、研究、展览代 表全人类最广泛、最高成就的艺术品,促进艺术品的鉴赏和相关 知识的传播;所有工作都参照最高的职业标准,以服务公众为目 的”。⑨ 总之,博物馆在社区建设过程中,除了政策与制度上扶持以 @Excellence and Equity;Education nda the Public Dimension fo Muse— ums[M].Washington;AAM Press,1991. ⑦珍妮特・马斯丁编,钱春霞等译.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 苏美术出版社,2008. 外,更多应该改变观念,从原来以经济价值为导向,转变为以文 化价值为导向;从注重休闲功能为导向,转变为教育功能为导 向;从原来专业精英主义为导向,转变为大众服务为导向。从而 更好促进博物馆与社区建设服务。通过博物馆文化展示更好凝 聚社区文化认同,更好促进社区的建设。 ⑧张誉腾.http://art.tnnua.edu.tw/museum/html/comp3—5.html,无13期. 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英主导政府辅助[EB/OL].99新闻中心, 201 l-10-25. 2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