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卷4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试卷4
温州医学院 学年第 学期

… 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姓_名_…__…__名…__姓…__…___……_线.__…….___……学_号_…线..__…__号…__学…___……_订.__……__……__…订._…___…班_级_…____级……装_.._班_……__……__…装..__…__…__…__…_…___…专_业_…__…__业…__专…__…__…__…__…__…__…_级_…_年_…级年………… 专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卷面满分100分,占总成绩70%)

考试日期:年 月 日

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 试卷(一)

考试说明:1、考卷分为选择题和论述题两大部分。选择题答案全部涂在答题卡上,写在考卷上一律无效。

2、请在答题卡上涂好姓名、班级、课程、考试日期、试卷类型和考号。试卷类型划A;考号为学号,请填涂在“考号”的后七个空格并划线。

3、答题卡填涂不符合规范者,一切后果自负。

4、所有考卷不得带出考场之外,否则以作弊论处。

得分 阅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鸦片战争后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作是(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徐继畬的《瀛环志略》 C.姚莹的《康輏纪行》 D.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2、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主张( ) A.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B.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C.农副产品全部上缴国库 D.农副产品全部归农户所有

3、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 ) A.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 B.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 C.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D.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 ) 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镇压太平天国 C、抵抗外国侵略 D、维护清朝统治

5、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 B、强学会的成立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公车上书”

6、《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赔款 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1

C.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7、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光复会 B.国民党 C.同盟会 D.中华革命党 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标志是(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中法新约》 D.《辛丑条约》 9、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 A.总统 B.议会 C.内阁 D.全体国民 10、1917年新文化运动的著名口号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民主和科学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1、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12、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13、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通过白话小说抨击封建礼教的思想家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吴虞

14、在( )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 15、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1921年底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国民党会议

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16、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

A.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前半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7、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 A.积极动员和组织民抗战 B.采用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2

C.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D.都进行了积极的抵抗 18、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

A.晋绥根据地 B.冀鲁豫根据地 C.苏南根据地 D.晋察冀根据地 19、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 20、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 )

A.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B.确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C.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D.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我国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改造是通过( )的途径来实现的 A.互助合作 B.国家帮助 C.人民公社 D.合作社

2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 《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共同纲领》

23、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

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 B. 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落实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方针 2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的政策是( ) A.合作化道路 B.公私合营 C.统购包销 D.和平赎买 25、中共八大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

A.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6、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 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C.兼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27、1957~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B.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

28、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1957年的整风运动 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C.“反右倾”斗争 D.“文化大革命” 29、“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 A.毛泽东支持对《海瑞罢官》的批判 B.《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 C.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

D.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

30、改革开放初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 A.“两个凡是”论 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 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 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 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32、“文革”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

A. 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C. 取消人民公社 D. 废除“以阶级斗争为纲”

3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标志着党和国家胜利完成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历史文献是( )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 A.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钱 B.四项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5、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3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 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

4

密访华

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 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37、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 )以后。

A.中共十一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38、我国最先对外开放的地区是( )

A.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特区 D.内地 39、在( )上,中国共产党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中共十一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40 、在( )会议上,我国政府正式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得分 阅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二个或者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 选、错选都不得分。本大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41、19世纪下半期,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 )

A. 《爱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勘分西北界约记》 D.《伊犁条约》 E.《天津条约》

42、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共同点是( ) A.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抵抗列强的侵略

43、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的共同特点是( )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反映了太平天国的理想追求 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44、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是(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5、19世纪7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主张( ) A.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与西方进行“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 D.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 4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

5

命(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C.促进了社会经济、思想、风俗等各领域的积极变化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47、与旧民主革命相比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是指( ) A.新的领导阶级 B.新的的国际背景 C.新的革命指导思想 D.新的革命前途

48、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 A.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B.打倒军阀 C.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D.平均地权 49、下列表述中,属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有( ) A.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B.资产阶级的动摇和叛变 C.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 D.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50、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含了( )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 D.统一战线 51、下列著作中,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代表作有( ) 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D.《<共产党人>发刊词》府》

52、日寇在中国不断挑起事变,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下列事变发生在上海的是( )

A.“—·二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九·一八”事变

53、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在人员构成上是( ) A.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 B.非党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 C.中间派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 D.知识分子占三分之一 E.少数民族人士占三分之一

5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 ) A.以斗争求团结 B.争取中间势力 C.孤立顽固势力 D.发展进步势力 55、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56、下列关于某些民主党派主张的“中间路线”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政治上实行英美式的民主政治

6

B.经济上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

C.采取和平的改良的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实质式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57、建国初期“三大运动”是指( )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D.镇压反革命 58、下列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正确的有( ) A.“过渡时期”是指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C.实质是建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D.主体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59、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 )

A.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 B.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60、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或政策有( )

A.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B.中共“八大”的路线政策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61、以下内容中,属于“四马分肥”的是( )

A.资本家利润 B.工人工资 C.国家所得税 D.企业公积金 62、中共八大确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是( ) A.调整巩固

B.反保守 C.反冒进 D.综合平衡 E.稳步前进

63、1964年12月,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正式宣布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现代化目标是( ) A.现代工业 B.现代农业 C.现代国防 D.现代教育 E.现代科学技术

64、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全局性错误的原因,正确的有( ) A.是由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造成的

B.是出于避免资本主义复辟的考虑,导致了阶级斗争的扩大化 C.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制度的破坏

D.没有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质性问题 65、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7

A.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B.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C.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D.彻底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拔乱反正

66、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

A.不结盟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67、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标志是( )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C.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D.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

6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 A. 集体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外资经济 6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完整的概念,它的内涵包括( )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 C.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0、邓小平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四项基本原则是指( )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共产党的道路 E.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

温州医学院 学年第 学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姓…__…__…__…__…__…__线.___….号…学…__…__…__…__…__订.__…__…__…__…级…班…__…__装_..__…__…__…__…__…__…__…__…业…专…__…__…__…__…__…__…__…__…级…年……… 专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卷面满分100分,占总成绩70%) 考试日期:年月日 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 试卷(二)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登分人 核分人 得分 阅卷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三民主义 2、《中国土地法大纲》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

……………………………得分 阅卷人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二题。每题9分,共18分。)

1、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与意义

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