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4开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
4.19.4.3 【C】 建立输血标本采集流1.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程,执行输血前核对制2.采集完成后必须核对标本标识与受血者是否相符。 度。(★) 3.输血前,按照规定的流程检查从输血科领出血液,做到准确无误。 (1)血液发出前,必须核对用于输血的血液,其标签标记的血型与受血者的血型无误。 (2)按规定检查领取的血液必须与输血记录单相符,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3)血液发出时必须附相容性检测的记录。 (4)血液发出前,还要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以及其他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 4.由输血科发血者和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按规定或流程执行核对。 5.有相关流程的培训与教育,并有记录。 【B】符合“C”,并 输血科与临床科室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4.19.4.3 建立输血标本采集流程,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 【C】 1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2.采集完成后必须核对标本标识与受血者是否相符。 3.输血前,按照规定的流程检查从输血科领出血液,做到准确无误。 (1)血液发出前,必须核对用于输血的血液,其标签标记的血型与受血者的血型无误。 (2)按规定检查领取的血液必须与输血记录单相符,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3)血液发出时必须附相容性检测的记录。 (4)血液发出前,还要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以及其他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 4.由输血科发血者和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按规定或流程执行核对。 【查阅资料】(时限为1个年度) 1.医院制订的采集血标本与输血标本管理制度与流程。 2.职能部门的检查记录。 1.抽查输血各环节的记录单。 【访谈调查】 询问病区护理人员、输血科工作人员各1名,了解其对相关流程及注意事项的知晓度,知晓率100%。 【B】符合“C”,并 输血科与临床科室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现场核查】 1.核查临床科室护理人员(1名)采集标本的操作是否规范。 2.核查输血科发血人员(1名)的发血操作是否规范。以上操作符合率100%。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跟踪核实】 从职能部门的检查记录中,抽取1个事例作为案例,追踪输血科与临床科室是否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落实各项操作,对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查找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整改措施。 4.19.5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订、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4.19.5.1 【C】 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1.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的制度。 信息反馈的制度。(★) 2.使用血液存放环境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 (1)不同血型的全血、成分血分型分层存放或在不同冰箱存放,标识明显。 (2)储血冰箱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与记录。 (3)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符合要求。 (4)贮血冰箱定期消毒,记录保存完整。 (5)贮血冰箱定期进行细菌监测,记录保存完整。 3.输血器械符合国家标准,“三证”齐全。 4.血袋按规定保存、销毁,有记录。 5.一次性输血耗材进行无害化处理,有记录。 【B】符合“C”,并 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4.19.5.1 【C】 有血液贮存1.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质量监测与馈制度。 信息反馈的1)有计算机管理设施用于血液管理。 制度。(★重2)有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的登记制点) 度,工作记录等资料保存完整(电子文 档有安全各份)。 2.使用血液存放环境符合规定,有监测 记录。 1)储血室需有空气消毒设备定期消毒, 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有记录。 2)不同血型的全血、成分血分型分层存放或在不同冰箱存放,标识明显。 3)储血冰箱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与记录。 4)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符合要求。 5)贮血冰箱定期消毒,记录保存完整。 6)贮血冰箱定期进行细菌监测,记录保存完整。 3.输血器械符合国家标准,“三证”齐全。 4. 输血完毕的血袋在用血科室保存24小时后销毁,有记录。 【查阅资料】(时限为1个年度) 1.医院制订的血液储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制度。 2.血液储存环保监测记录本。 1.输血器械“三证”(抽查2个品种) 2.输血完毕的血袋的销毁记录(含销毁时间)。 3.职能部门的检查记录。 【B】符合“C”,并 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跟踪核实】输血科提供案例说明,科室不定期检查制度和流程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发生的原因,采取整改措施。 【现场核查】 1.演示输血管理信息系统中血液贮存质量管理,有严格的用户授权制度,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安全备份及保存; 2.核查血液存放环境及监测记录,符合相关规定; 3.核查输血器械登记本,“三证”齐全: 4.查看输血完毕血袋的销毁过程与记录。 【跟踪核实】 从职能部门的检查报告中,抽取所发现的1个问题,追踪所提出的整改措施,评价整改效果。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4.19.5.2 有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C】 1.医院有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 (1)医院有明确规定的流程,确保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安全。 (2)输血前在患者的床旁由两名工作人员准确核对受血者和血液信息。 (3)明确规定从发血到输血结束的最长时限。 (4)制定使用输血器和辅助设备(如血液复温)的操作规范与流程。 (5)在血液输注过程中不得添加任何药物。 (6)输血中要监护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7)输血全过程的信息应及时记录于病历中。 【B】符合“C”,并 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4.19.5.2 【C】 有临床输血1.医院有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 过程的质量(1)医院有明确规定的流程,确保患者输管理监控及血过程中的安全。 效果评价的(2>输血前在患者的床旁由两名工作人员制度与流准确核对受血者和血液信息。 程。(★重(3)明确规定从发血到输血结束的最长时点) 限。 (4)制定使用输血器和辅助设备(如血液 复温、细胞过滤器)的操作规范与流程。 (5)在血液输注过程中不得添加任何药 物。 (6>输血中要监护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 血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7)输血全过程的信息应及时记录于病 历中。 【B】符合“C”,并 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查阅资料】(时限为1个年度) 1.医院制定的输血全过程血液质量管理制度。 2.输血流程与操作规范。 3.使用输血器和辅助设备操作规范与流程。 4.职能部门的检查记录。 【现场调查】选择正在进行输血操作的护理人员(2个),评价其输血操作是否符合相关制度、规范与流程。符合率100%。 【访谈调查】询问病区护理人员(2名),了解其对相关制度、流程、操作规范的知晓度,知晓率100%。 【A】符合“B”,并 【跟踪核实】从职能部门的检查报告中,抽取所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发现的1个问题,追踪所提出的整改措施是否能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达到预期目的,评价整改是否有效。 效。 4.19.5.4 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与实施情况记录。(★) 【C】 1.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预案,记录及时、规范。 (1)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经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2)有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3)发生疑似输血反应时医务人员有章可循,并应立即向输血科和患者的主管医师报告。 (4)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并调查其原因。要有调查时临床及时处理患者的规范。 (5)输血科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确定是否发生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查证: 1)患者和血袋标签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 2)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 3)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如果可能,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 4)用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6)实验室应制定加做其他相关试验的要求,以及做相关试验的标准。 (7)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 (8)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 (9)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10)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的反馈率为100%。 2.相关部门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有记录。 3.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B】符合“C”,并 1.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2.有职能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后考核的记录。 3.有血液输注无效的管理措施。 4.有输血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措施和上报制度 【A】符合“B”,并 1.相关医务人员熟悉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处置规范与流程,知晓率100%。 2.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4.19.5.4 【C】 有控制输血1.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严重危害时、规范。 (SHOT)的方1)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须经培训,能识别案与实施情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况记录(★) 2)确定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标准和应急 措施。 3)发生疑似输血不良反应时医务人员有 章可循,并应立即向输血科和患者的主管 医师报告。 4)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 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积极救治患者,并调查其原因。要有速发型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 5)输血科应根据既定程序调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确定是否发生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查证。 6)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 7)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 8)输血后受血者和供血者标本于2℃-60C保存至少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2.输血科应根据既定程序调查发生不良反应,有记录。 3.由输血科主任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4.有主管的职能部门(医务处)监管。 5.随机抽查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查阅资料】(时限为1个年度) 1.医院制订的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报告程序。 2.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输血性传染性疾病管理措施和上报制度; 3.医院或科室组织对输血不良反应病例的调查记录。 4.医院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考核的资料。 5.职能部门的检查记录。 【B】符合“C”,并 1.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2.有职能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后考核的记录。 3 有血液输注无效的管理措施。 4.有输血传染性疾的管理措施和上报制度。 【访谈调查】询问2名病区护理人员了解其对输血不良反应识别、处理流程、应急措施的知晓度,知晓率100%。 【现场核查】 1.抽取2份上报有输血不良反应病历,评价输血不良反应发现及处理是否及时,报告程序是否规范,合格率100%。 2.抽取2份血液输注无效的病历,评价输血指征是否正确,有无其他因素影响效果。 3.抽取2份发现输血传染性疾病的病历,评价是否及时查因与处理,是否及时报告,程序是否规范。 【跟踪核实】从临床科室(1个)质量控制小组检查记录中,抽取所发现的1个输血适应症掌握不严病例,追踪其处理结果与整改情况。 【访谈调查】询问临床科室医师、护理人员与输血科工作人员、检验科工作人员各1名(共4名),了解其对输血严重危害处置方案、本岗位职责、处置规范与流程的知晓度,知晓率100%。 【跟踪核实】从职能部门检查记录中,抽取所发现的1个输血适应症掌握不严病例,追踪其处理结果与整改情况,评价整改是否有效率。 【A】符合“B”,并 1.相关医务人员熟悉输血严重危害(STIOT)方案、处置规范与流程,知晓率100%。 2.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