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股票交易涨跌停板制度应予以修正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股票交易涨跌停板制度应予以修正
theoretical discussion 理论 产业资本股票交易涨跌停板制度应予以修正 文| 王廷勇 张凤娟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搞股票?邓小平同志说,可以试。①我国于1990年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6年12月16日正式在上海、深圳两地股市实施现行的涨、跌幅度限制在10%的涨跌停板制度。②总体看,当时建立的股票交易一天上涨或下跌幅度不能超过10%的涨跌停板制度具有前瞻性,尽管这不是每个国家都如此,但也不违背国际惯例。自2015年7月以来,我国股市意外暴跌引发的恐慌说明,如果没有这一制度,灾难会更加恐怖。另据报道,港交所明年将推出“涨跌停板制度”以抑制证券暴涨暴跌。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否认,涨跌停板制度不仅有效防止了股市暴涨就暴跌,而且对维护股民的利益也具有积极作用,这一制度是需要的也是必须的。但这一制度对股民而言也有不足,存在不公平的因素, 隐形的存在对股民实际利益的侵害,应予以修正完善之。是,如果第三天该股涨停,股民的投资变化为:90000元+10000股×9元/股×10%=99000元,与总投资为100000元相比较,还是少了1000元。同样涨跌10%,但跌停后的涨停却让股民实际亏损了1000元。从上述股票价格涨停、跌停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一个跌停板后的一个涨停板是涨不到原来股价的,这就是涨跌停板制度助涨更助跌的道理。进一步也可以推断,如果出现连续10个涨停后又连续出现10个跌停,或者出现连续10个跌停后又连续出现10个涨停,股民投资100000元的实际损失将接近10000元。由此说明,现行的股票交易涨跌停板制度存在不合理因素,造成了对股民实际利益的侵害,具有不公平性。涨跌停板制度损害股民投资权益的讨论我国“10%的涨跌停板在坊间已经饱受非议”。④一种观点认为,应取消10%涨跌幅限制。因为股票的涨跌有自身规律,用行政手段来限制股价的涨跌停板制度扭曲了股票价格走势,只会源于国外早期证券市场的涨跌停板制度是指对每只证券当天适得其反。股价不会因涨跌停板变得理性,反而更不理性了。价格的涨跌幅度予以适当限制的一种交易制度,又叫每日价格最同时,涨跌幅限制也增加了大波动幅度限制。即规定交股民的操作难度,为庄家操易价格在一个交易日中的最纵股价提供了方便,诱骗股大波动幅度为前一交易日收摘要:现行的股票交易涨跌停板制度存在不合理因素,造成了民上当或廉价割肉;与此相盘价上下百分之几,超过后对股民实际利益的侵害,具有不公平性。应在坚持现行涨跌停反,另一种观点认为,涨跌停止交易。也就是说,股票板制度的基础上,将股票交易10%的涨跌停板制度修正为涨停停板制度的实施有积极作在一个交易日中,成交价格11%、跌停为10%,以更好地维护证券公平交易规则和保护股用,为控制日常风险创造了不能高于或低于以该合约上民的投资权益、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平等和风险与利益的对等。必要条件,有效减缓和抑制一交易日结算价为基准的某关键词:股票交易 涨跌停板制度 修正了过度投机行为对股票价格一涨跌幅度,如果超过该范的冲击,防止了价格的狂涨围的报价将视为无效而不能暴跌,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成交。在涨跌停板制度下,序,延缓股票价格波幅的实现时间以及维护股民利益。在两种观涨停板指前一交易日结算价加上允许的最大涨幅构成当日价格上点的争论中,后一种观点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认同度。涨的上限;跌停板指前一交易日结算价减去允许的最大跌幅构成我国股市应该对涨跌设置不同的限制幅度。⑤不可否认,涨价格下跌的下限。涨跌停板的幅度有百分比和固定数量两种形式。(下转103页)我国股票涨跌停板实行百分比制度,股票一天上涨或下跌幅度与前一交易日相比不能超过10%。我国的涨跌停板制度不是完全停止交易,而是在股价达到涨跌停板后,在涨跌停价位或涨跌停价位之间的交易可继续进行到当日收市为止。其目的是防止证券交易价格的暴涨暴跌,抑制过度投机和市场稳定。涨跌停制度的含义及内容涨跌停板制度对股民投资权益的隐形影响假定股民购买股票时每股股价为10元人民币,某股民购买了10000股,总投资为100000元。在10%的涨跌停板制度下,为方便理解,我们以10%的涨跌上限和下限来计算股民投资变化情况。变化情况不外乎涨、跌、不涨不涨三种情况,不涨不跌在股市实际操作运行过程中几乎不存在,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下面主要从股票价格涨停、跌停两种情况的对比分析来看对股民的实际利益有何影响。如股民投资后第二天该股涨停,每股股价是11元,此时股民的投资变化为:10000股×11元/股=110000元,投资收益是10000元;如股民投资后第二天该股跌停,不难理解,每股股价为9元,股民投资亏损10000元,剩余本金90000元。问题的关键(下转102页)100 产业资本业、中小企业需要付出比正规金融市场更高的价格获取金融资源,增加了成本代价,自然是不公平的。长期以往,大型国企逐渐演变成为影子银行,可以通过金融控制行为,进一步强化在国民经济中的优势地位,甚至产生更多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支配行为,而这种控制并非是市场竞争的产物,而是行政干预管制的结果,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转型目标。再次,影子银行干扰货币政策的执行。影子银行超出了传统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的范围,对金融调控和监管提出了挑战。高速发展的影子银行增加了资金流动,对国家宏观调控形成冲击,影响宏观调控效果。针对物价走高、通货膨胀的现实,中央银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流动性得到一定控制。而影子银行提供的委托贷款、民间借贷、海外放款、信用证融资等增加市场流动性,对中国信用创造和金融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相当一部分流动性就产生于为投融资过程之中,影子银行提供的资金部分重新流入商业银行体系,成为新的资金来源,增加货币流通,从反面支持了流动性过剩。此外,影子银行可能形成社会多角度信用风险。中国影子银行提供的许多业务还有待公开化、阳光化、透明化,各种隐蔽的影子银行业务游离于正规金融监管之外,潜伏着一定风险。各种影子银行业务都牵涉多方主体,一旦发生信用违约,将在一定范围内产生连锁反应,甚至在某些区域某些领域蔓延开来,导致局部金融危机。事实上,毕竟市场风险客观存在。不管是什么金融业务,一旦借款人未能获取高于利息的收益,相关放款人、银行以及企业多方利益、信誉和信用都将受到损害,大面积的违约甚至还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事实上,金融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专业机构,需要专门的技术、经验、知识和人才,一般机构和个人所能涉足,大量非金融企业的介入很可能放大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难以长期持续发展。非正规的地下银行依赖于私人关系,只要规模仍属于私人性质,它们就能良好运转。但随着它们的扩张,个人知识和局限性必然会出现问题,潜在的风险和危机就会逐步显现出来。对策与建议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引导各种市场需求,包括市场资源、人力、资金更多的涌向实体经济领域,政策措施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切实减少或减轻实体经济的负担。不断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务,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拓宽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增强实体经济的吸引力,让人们更有兴趣、有信心去做实体经济。加强信息披露,提高监管力度对影子银行建立相应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建立信息披露机制,定期开展信息披露,采取市场监督机制,提高透明度。建立健全“防火墙”,隔离影子银行和正规金融体系之间的风险。切实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的管理,合理控制融资渠道和比例,限制杠杆率,及时纠正违规经营行为。加强信息共享和监管协调,完善风险应对预案。完善金融统计机制将影子银行纳入金融统计范围,健全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制度,从宏观上准确把握全社会融资规模,更好地进行监督与控制。正确引导,减少资金体外循环政府可以采取必要措施健全制度,将金融借贷市场化,构建公平的竞争平台与环境,逐步引导体外循环的市场资金正规化、合理化,为市场游资创造健康的投资环境和畅通的投资渠道,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使中国金融更健康、更环保、更透明。(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货币金银处)参考文献:[1]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中国影子银行产生、发展与影响》.[2]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预计美国影子银行系统的规模将缩小.(上接100页)跌幅限制对市场所产生的影响各有利弊。但一项交易制度的推出,首要的是公平,不仅要有形式上的公平,更要有实质上的公平,应让所有的投资交易在同一规则下进行。从这一点来看,现行的涨跌幅制度,所有的投资者都必须服从同一规则。涨停与跌停实行同一标准,形式上体现了市场的公平性,实际上却造成了股民投资权益利益与风险的不对等,忽略了一个隐藏于同一标准形式背后的事实上不公平,实质上存在损害股民投资权益的问题。在上述实例比较分析中,尽管设定了研究假设前提,但不影响实证比较研究分析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在股民投资成本与收益分析中,投资成本既是分析的起点也是终点。投资收益变量的分析始终相对于投资成本而言进行比较,过程分析论证中贯穿了正面与反面结合和归纳与演绎结合的方法。另一方面,在现实的股票市场交易中,部分股票连续涨停后连续跌停或者连续跌停后连续涨停也是存在的。以2015年股灾为例,许多股票先是连续多个跌停,政府出手强力救市后⑥,又出现连续多个涨停。这一过程中,股民投资成本的隐形流失是客观存在的。当然,文中假设的“连续”涨停或“连续”跌停仅仅是为了方便理解而已,对不具备“连续性”特征的涨跌幅具有同样适用性。应充分肯定涨跌停板制度的积极作用,坚决坚持现行涨跌停板制度不动摇。同时,应建立相对不对称的涨跌板制度,将股票交易10%的涨跌停板制度修正为涨停11%、跌停为10%,以更好地维护股市公平交易规则和保护股民的投资权益、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平等和风险与利益的对等。(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注释:①《朱镕基讲话实录》.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629/13805945_0.shtml.访问时间,2015年7月5日.②靳庭良.《涨跌停板制度对沪深股市投资风险的影响》.《统计与决策》,2004年第12期.③港交所明年中推出“涨跌停板”抑制暴涨暴跌:为避免市场“闪崩”而设计的市场波动调节机制,将于明年中开始在香港现货股市及衍生品市场正式推出。此前,港股中小盘部分个股一天内暴涨暴跌,已令市场亟待该机制的推出。http://www.cs.com.cn/xwzx/zq/201507/t20150704_4749097.html,访问时间,2015年7月5日.④夏华旺.《涨跌停板制度”期待革新》.《卓越理财》,2006年第8期.⑤左志鹏,高莹.《中国股市涨跌停板制度的实证分析及政策建议》.《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⑥《财经》记者独家报道,“国务院下午召集救市会议 决策层倾向果断强力救市”:7月4日下午,国务院召集一行三会、财政部、国资委及主要央企负责人开会,商讨金融市场应对之策。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y/20150704/195622592272.shtml,访问时间,2015年7月5日.坚持并修正涨跌停板制度 1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