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药物与临床・ 2008年9月第5卷第25期 1,6一二磷酸果糖(FDP)佐治新生儿窒息后 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疗效观察 马香桃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目的:探讨1,6一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将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 伤9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加维生素C.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加FDP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1,6一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 损伤简单、安全、方便、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I,6-二磷酸果糖;新生几窒息;心肌损伤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a)一068—01 10例(25 。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XZ-=5.25,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CK—MB的变化 新生儿窒息是造成新生儿致残及死亡的主要高危因素『1]。 窒息后对肌体的损害是全身性和多脏器的.而心脏也是受损 的重要脏器之一。有报道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心肌损害 (HIM)的发生率达65.5%,心衰发生率达26.3%,病理证实的 围生期窒息缺氧缺血心肌损害(HIM)率为37_85%口,2003年6 月~2006年6月我科采用1,6一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 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依据虞人杰等回提出的窒息并心肌损害参考依据,将我科 2003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并缺氧缺血性心 对照组治疗前(65.47+_15.17)IU/L.治疗后(26.51, ̄6.22)IU/L。 治疗前后比较P<O.05;观察组治疗前(69.35+_11.56)IU/L,治疗 后为(15.26 ̄4.21)IU/L,治疗前后比较P<O.O1.结果是观察组在 降低CK—MB方面疗效显著。 3讨论 围生期窒息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根本原因,严 重缺氧可引起新生儿多器官缺氧缺血性损害.尤以心脏受累最 常见四。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是有氧代谢为主,故对缺氧很敏 感;窒息时新生儿心肌细胞首先受损,心肌酶逸出致血清心肌 酶活性增高,虽然血清酶干扰因素很多,但CK-MB在新生儿主 要源自心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作为心肌受损的 诊断指标。HIM的主要病因为新生儿心血管结构及功能不成熟 和缺氧缺血后引起代谢的连锁反应:新生儿胎儿期缺氧缺血使 肌损害9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其 中男23例,女17例;早产儿19例,足月儿21例,出生1分钟 Apgar评分0~3分18例,4~7分22例。治疗组52,其中男30 例.女22例.早产儿24例。足月儿28例,出生1分钟Apgar评 分0~3分23例.4~7分29例。两组在胎龄、日龄(h)、性别、出生 体重、窒息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 性:并且两组在治疗前心率、心电图、sT_T波改变及血肌酸磷酸 心肌糖原大量消耗,而未发育成熟的胎儿心肌细胞代偿功能低 下,致心肌收缩力减弱Pt。FDP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细胞代谢物. 能调节葡萄糖代谢中多种酶系的活性.其半衰期10~15 min. 在体内水解为无机磷及果糖。外源性的果糖二磷酸钠,能通过 激活磷酸果糖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使细胞内三磷酸腺苷和 磷酸激酶的浓度增加,促进K 内流,阻止超载,恢复细胞的极 化状态,有益于缺血、缺氧状态下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葡萄糖的 利用,从而可减轻缺氧缺血后的心肌损伤。FDP作用机制:(1) 提高组织无氧代谢的ATP生成量。(2)通过提高离子泵能量, 防治Ca2 内流,减少氧自由基生成。(3)能使红细胞内2、3一二 磷酸甘油酸含量增高,延长细胞生存寿命,稳定红细胞膜并增 加其韧性.有助于血红蛋白与组织间氧的交换,增加缺氧组织 对氧的利用凹。本文经过临床观察显示1,6-二磷酸果糖佐治新 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疗效显著.并且对缺氧缺血后脑损伤也有 明显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 【1】赵时敏.加强早产儿合并症的防治提高存活率及生存质量Ⅲ.中华儿 科杂志,2003,41(2):81—83. 【2】虞人杰,李黎,汤泽中,等.新生儿窒息多脏器损害的临床研究Ⅲ.中华 儿科杂志,1997,35(3):138—141. 【3】敖余森,红霞辉,胡香梅,等.新生儿缺氧却血性心脏损害QT问期离 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增高也具有可比性(P>O.05),各组患 儿父母职业的分布、文化程度、居住环境及家庭状况相仿。 1.2方法 1-2.1药物干预法措施两组入院后均采用相同的支持治疗 和对症处理.保暖,保持气道畅通,维持血气PH值在正常范 围,维持良好的血流灌注,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等;对照组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常规静脉给予维生素C滴注,维生素C 100~300 mg/(kg・d).连用10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 用1,6一二磷酸果糖2.5 mF(kg・d),缓慢静脉注射,每日1次, 用10 d 心律失常者予相应药物纠正。 1.2.2监测与评价指标每天观察患儿心率、节律、心音、尿量 等情况.分别在治疗后5 d和10 d后复查心电图和心肌酶。 5 d内心肌酶和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者为显效,10 d内恢复 正常的为有效,10 d后仍异常的为无效。 1.2.3统计学处理 两组问的比较采用x:检验。 2结果 2.1临床经过及治疗结果 FDP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组显效36例(69.2%), 有效12例(23.1%),总有效率92.3%。无效4例(7.7%)。对照组显 散度及血清CK—MB的变化及预后分析IJ].新生儿科杂志,2001,16 (1):14—15. 效12例(30%).有效18例(45%),对照组总有效率75%,无效 68由鼍医药弓报CHINA MEDICAL HERALD [4]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忉.医学进修杂志,1997,20(20):15-17. f收稿日期:2008—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