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1课时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教案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第1课时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教案



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教案

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一、复习旧知,引出问题(教材P46
【学生活动】A、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B、写出镁、铁、铜分别与氧气反应的条件、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二、提出问题,科学探究(本节内容学习的基本方式: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探究一:探究钠与氧气反应
看一看它是如何保存的?【过渡】
让学生观察桌上的金属单质——钠, (闻试剂瓶中液体的气味:液体是煤油)
鼓励学生尽可能地说出钠的有关性质。

物理性质:固体,密度比煤油大
【提出问题1】为什么要把钠存放在煤油中呢?能把它暴露在空气中吗?

预测钠的化学性质:1、不与煤油反应容易跟空气中的某成分反应

【实验探究】实验31
【引导】让学生描述、归纳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与结论】

2、钠很活泼,常温下就很

【过渡】如果加热金属钠,钠会发生特殊变化吗?

【实验探究】实验32 (实验改进:将反应在玻璃管中进行)【引导】学生描述、归纳实验现象



【补充实验】钠的燃烧产物(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让学生深刻体会钠在空气中与点燃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不同) 【讨论、归纳】在实验31和实验32中,能够体现金属钠的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要点:金属钠的不透明性、光泽、硬度、延展性、熔点;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探究二:探究铝与氧气反应
(首先探究铝在常温下能否与氧气反应;再探究铝在空气中加热,补充实验:铝在纯氧中燃烧)1
【多媒体展示】用途广泛的铝
【讲解】铝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金属,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铝是用量仅次于铁的金属。铝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吗? 【讲解】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够感觉到这层氧化膜的存在呢?

【实验探究】铝表面是否有氧化膜
【设计实验方案】用久置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块打磨,一块不打磨)
【优化实验方案】控制变量:选择大小相同的久置铝片、等体积与等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久置铝片表面没有铝,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了。



【过渡】镁在空气中加热会剧烈燃烧,铁在空气中加热变红热。

【提出问题】铝在空气中加热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呢?

【实验探究】教材P48科学探究”(实验改进:待铝箔受热熔化后立即用另一坩埚钳夹住熔化部位的铝,轻轻拉动,可将熔化部位的铝拉成细丝)
【实验现象与结论】铝容易与氧气反应
【阅读教材】P48最后两小节
P49资料卡片”——铝的氧化膜
三、创设情境,引向深入
【过渡】铝表面包裹着一层熔点有2千多摄氏度的致密氧化铝薄膜而使铝不能燃烧,那是否就意味着铝不能燃烧呢?

【补充实验】铝粉燃烧实验(用一个塑料瓶装铝粉,瓶盖打些小孔,挤压塑料瓶,让铝粉喷洒在酒精灯的火焰上)
【提出问题4】铝箔不易燃烧,而铝粉却能在酒精灯火焰中燃烧,为什么?

欲使铝箔也燃烧,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讨论、归纳】要点:可增大铝与空气(或火焰)的接触面; 提高反应的温度;
增大氧气的浓度(在纯氧中引燃)
【补充实验】铝燃烧(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制取氧气,用铝箔包住铝粉,用点燃的火柴引燃,待火柴快要燃尽时伸入集气瓶中)

2



(让学生明白铝表面的氧化膜并不是坚不可摧的,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归纳总结】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从而保护了内部的铝不再被氧化,这也是铝被作为材料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那么铝的保存简单了,直接储放在试剂瓶里,如果是铝粉,为防止被氧化,应放在干燥的瓶里并用胶塞紧紧塞住。

四、总结提炼,理性升华
【学生活动】完善表格
【总结要点】
1)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与金属的活动性相关。

2)金属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3)铝等较活泼的金属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在于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4)少量的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在于钠极易与氧气反应,但不与煤油反应,且不溶于煤油、密度比煤油大等。

【归纳总结】
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活动性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条件、产物、剧烈程度有差异。五、知识应用,巩固反馈
【课堂练习】用双线桥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并填空。

4Na+ O2 = 2Na2O(白色)

氧化剂是

1molO2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2Na+ O2 = Na2O2(淡黄色)



氧化剂是

1molO2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习题巩固】
1、下列性质中,不属于大多数金属通性的是( A、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B、有延展性

C、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3

D、有很高的熔点和硬度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B、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

C、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自燃 D、钠在氧气中燃烧更为剧

3、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①

钠在燃烧时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有黄色火花四射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呈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正确的是

B、只有①

C、①④⑤

A、只有⑤

D、②③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镁铝表面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内层的金属不被继续氧化。

B、未打磨的铝箔因表面有氧化膜,因此在空气中加热后不能燃烧,若将氧化膜去除后再加热,则可在空气中燃烧。



C、在化学反应中,由于铝原子能失去3个电子,钠原子只能失去1个电子,所以铝的还原性比钠强。

D、因铜是不活泼金属,故即使在潮湿的空气中也不会被腐蚀。 5、利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小块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依次所发生的变化(此题要求较高,为选做题)
板书设计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一、钠与氧气反应

2Na + O2 = 2Na2O(白色)
表面变暗,失去银白色金属光泽再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生成淡黄色固体

4
二、铝与氧气反应

4Al +3O2 = 2Al2O3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2Na+ O2 = Na2O2(淡黄色) 先熔化成光亮的小球,

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条件、产物、剧烈程度有差异。

【课后探究】铝是地壳中储量最丰富的金属,但它的价格比铁的价格高,为什么?请调查这两种金属的相关信息,如存在、开采、冶炼等,再回答。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