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拆迁突发事件看政府的舆论引导

从拆迁突发事件看政府的舆论引导

来源:爱站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拆迁突发事件看政府的舆论引导

作者:张蕾

来源:《中国房地产》2011年第03期

拆迁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前无法预先掌握、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和影响的重大和较大城市房屋拆迁纠纷。当前,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媒体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影响力日益增大。一些突发事件往往可以在事发后数小时内,迅速成为舆论热点,且大量负面信息掺杂其中。因此,作为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工程之一的危旧房拆迁改造,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管理部门如何正确引导舆论、澄清事实、维护社会稳定,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各种负面影响,已成为推进城市房屋拆迁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拆迁突发事件的类别

纵观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所发生的拆迁突发事件,大多是因野蛮拆迁或过高要价引发的。其数量虽少,但对社会的安定团结与稳定却是极具影响力与破坏力的。 1.拆迁突发事件的类别

笔者从被拆迁人的行为角度,将拆迁突发事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性事件,另一类是群体性事件。

个体性事件中,有大家较为熟悉的南京翁彪事件、北京朱正亮事件、上海潘蓉事件、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等。此类事件中,被拆迁人常因为自身要求末能得到有效满足、自身权益未能得到有效保护,而选择自焚、跳河等自残行为或向有关工作人员泼汽油、像钉子般坚守老屋等极端方式来表达对拆迁补偿安置的不满与抗议。

群体性事件中,有广为人知的湖南嘉禾事件、河北定州事件、贵阳堵路事件等。此类事件中,被拆迁人因遭遇野蛮拆迁、群体性诉求未能得到有效回应,而以聚众堵塞交通、围堵、打砸政府办公大楼等危害社会公共秩序的方式,来发泄对拆迁人和地方政府的不满。 2.拆迁突发事件处置不力的危害

事实上,拆迁矛盾与纠纷是城市房屋拆迁推进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和谐拆迁、文明拆迁并不是指拆迁中没有矛盾、没有纠纷,而是如何通过合法、温和的方式妥善解决矛盾,如何让广大群众的诉求充分表达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之所以发生拆迁突发事件,根本原因就是拆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矛盾与纠纷不仅未能得到及时化解,还被不断激化、“升级”。如果处置拆迁突发事件时措施不力,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拆迁当事人,主要体现在被拆迁人的房屋所有权不能得到合法合理补偿,人心不稳,甚至群情激愤,舆论呈现向被拆迁人一边倒的趋势,拆迁难以继续推进,最终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影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加强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1.舆论对突发事件的“双面”影响

拆迁因其与普通百姓的关系度大,其突发事件关注度更高,社会舆论往往渗透在整个事件的各个发展阶段。实践证明,舆论一方面可以成为平息突发事件的信息操作平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引起连锁发生,甚至带来规模更大、更具破坏力的新的突发事件。 因此,当拆迁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充分发挥舆论对突发事件的积极影响,就应牢牢掌控住舆论的主动权,正确引导舆论,随时将事态的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处置过程呈现在公众面前,及时制止那些非主流信息、小道消息甚至是谣言的传播、扩散,积极消除不利影响,培育有利于平息事件、解决问题的良好舆论环境。 2.现代传媒迅速发展加大了舆论的影响力

拆迁突发事件因与群众利益高度关联,不仅是传统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也是网络信息的热传信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避免负面影响,对拆迁突发事件采取“封、杀、堵”等传统做法不仅堵不住源源不断的信息洪流,还会因为政府权威信息影响力的缺位,使各种或真或假的信息鱼龙混杂,引发媒体和广大群众的强烈质疑或批评,给社会稳定带来危害。

城市房屋拆迁作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现象之一,自然也是广大媒体追踪报道的焦点。对拆迁突发事件进行报道、传播事实真相、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既是大众传媒的天职,也是其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应将实施正确的舆论引导列为处置拆迁突发事件的一项重要工作。 3.城市房屋拆迁健康发展需要舆论的支撑

城市房屋拆迁,专家学者曾有“风头浪尖上的舞者”之评,坊间也有“天下第一难”之说。无论如何评说,实际上都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拆迁难”。

究其“难”的原因,一方面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社会体制深度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独立性、多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性和差异性都明显增强。加之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正是一个国家进入各类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失业压力、就业困难、贫富差距拉大等诸多原因,造成了部分人心理失衡、思想动荡,极易产生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也与自身的特性密不可分。城市房屋拆迁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各方利益的博弈,而且还涉及被拆迁群众就业、子女上学、家庭医疗等问题,因此,在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上,呈现思想观点、利益诉求多元化的特点,拆迁当事人不易达成一致的补偿安置协议。

要改变拆迁难的现状,促进城市房屋拆迁的健康发展,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证明,当拆迁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主导舆论,是平息拆迁突发事件、维护合法有序市场秩序的关键。2009年11月底,昆明螺蛳湾市场因拆迁问题而发生的上千商户集体上街堵路事件的及时平息,与当地政府在数小时内及时借助网络平台,通过“微博云南”的形式,发布权威信息不无关系,它有效地避免了突发性拆迁事件被强行压制后的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

三、正确进行舆论引导

1.认真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夯实舆论引导基础

做好政务公开工作,是正确进行舆论引导的基础。如果政务不公开,甚至是暗箱操作的话,那么在当前这种高度信息化时代,势必只会出现一种结果:各种猜测混杂,甚至谣言四起,人心惶惶,轻则政府形象受损,重则影响社会稳定。

阳光拆迁是城市房屋拆迁中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生动诠释,它为正确引导舆论提供了最基础的信息资料。剖析当前一些拆迁突发事件的发生,归根结底还是拆迁纠纷双方沟通不力、缺乏相互的理解与支持、缺乏第三方的协调、缺乏正确的舆论引导造成的。坚持阳光拆迁,就是在实施房屋拆迁的一些关键节点上,做好拆迁政策信息、拆迁流程的公开透明工作,确保广大被拆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为舆论引导工作夯实基础。阳光拆迁的保障措施主要涉及五个方面:

一是实行公示。在拆迁现场办公室公布拆迁法规规章、房屋拆迁许可证、房屋拆迁公告、房地产评估报告、拆迁协议格式样本等。

二是征求意见。拆迁管理部门在审查拆迁许可申请时,应当征求包括被拆迁人代表在内的有关方面对拆迁计划和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意见。

三是以抽签方式确定评估机构。折迁人在房屋拆迁动员会上如实介绍全部报名的估价机构情况后,由拆迁当事人当场以抽签方式确定估价机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是组织听证。未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户数比例超过20%申请行政裁决和行政强制拆迁时,应当组织包括拆迁当事人或代理人在内的相关人员进行听证。

五是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拆迁委托单位。对政府投资的房屋拆迁安置项目,采用招标方式选择具有接受委托拆迁资格的拆迁单位实施拆迁。 2.树立媒体意识,加强与媒体的沟通

面对拆迁突发事件,公众有知道事件真相、监督事件处置的权利;媒体有剖析事件原因、传播新闻事实的天职;政府相关部门有依法行政、透明行政的责任。因此,要树立媒体意识,就拆迁突发事件,应及时制定新闻发布方案,积极配合相关媒体的采访与报道,既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广大群众的疑虑、猜测和相关媒体的不准确报道,也为引导舆论赢得主动权。 拆迁突发事件易产生大量负面信息,如果不在第一时间及时、全面、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而是对媒体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在信息传播日益现代化的今天,纸终将是包不住火的。因此,当拆迁突发事件发生时,与媒体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对媒体应持一种坦诚的态度,用事实说话。另一方面,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积极为新闻媒体报道提供方便,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安排相关人员接受专访,及时澄清事实,对新闻舆论进行正确引导。

3.充分利用好“黄金4小时”,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最近,国家权威网站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多年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黄金4小时媒体”概念。主要指在事发后4小时左右的时间内,能将信息迅速传播,并形成一定舆论影响力的网络媒体。以网络上开设的微博客、QQ群、人气高的BBs论坛等为代表。 与传统媒体相比,从网络媒体对近年来拆迁突发事件的传播来看,如因拆迁纠纷引发的上海被拆迁人潘蓉扔汽油瓶、贵州被拆迁人群体堵塞交通等,其速度之快,舆论影响力之大,已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因此,要在短短的数小时之内,对拆迁突发事件迅速作出回应,发布权威信息,已是政府相关部门正确进行舆论引导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是充分认识“黄金4小时媒体”。网络媒体的崛起,使拆迁突发事件的透明度大大提高。如果在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出于对负面影响的顾虑,而忽略不断涌动的网络民意、网络问政,屡屡“失声”、“失语”时,必将引来群众与媒体更为广泛的质疑与猜测,为社会的稳定与团结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建立健全处置拆迁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当前,网络舆情已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网络新闻评论员队伍的建设,应该说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从现阶段这支队伍的发展状况来看,还不是很理想。由于相关部门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工作人员大多是兼职,且无硬性的考核指标,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往往应对不及时,在一些负面信息、不实报道发生后,才“见子打子”,匆忙跟进,工作的主动性较差,对网络舆论的引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力度较差。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新闻评论员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建立健全舆论应急工作组,组织专人对网络舆情进行跟踪、收集、分析。同时,还应通过网络,开辟多种形式的网上互动,如以专家连线、交互式访谈等方式,加强与广大网民的沟通、联系,正确引导舆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