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卷第2期 2015年4月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Qilu Normal Universi Vo1.30 NO.2 Apr.2015 李清照词的美学风格研究 赵旭杰 (齐鲁师范学院文学院,山东济南250200) 摘要:南宋女词人李清照认为词要写出个人风范、独树一帜,并以一生的创作实践来印证支持她的词论 主张,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词风,人称易安体或漱玉词,成为宋词的典范形式之一。李清照往往借助素朴平实 的语言,寄寓深厚复杂的情感。她的词作风格整体来说,清新素朴、平淡入妙,却又蕴藉厚重、委婉感伤。 关键词:李清照;词;美学风格 中图分类号: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735(2015)02—0141—05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博 学多才,工书善画,精通诗文、音律,尤以词为 一、清新素朴,平淡入妙 (一)语言自然朴素 长。据《宋史・艺文志》著录,有《易安居士文集》 七卷,又《易安词》六卷;宋晁公武《郡斋读书 志》、明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著录有《李易 世的词作数量一直颇有争议,但大多认同王仲闻 先生的观点,其《李清照集校注》共收录李清照 词作六十首,存疑十五首。李清照词虽传世不多, 词本来是歌宴酒席之间供歌女们演唱的歌 曲,多写美女和爱情,故又称艳词。晚唐五代的 花间词派,更是把词的侈丽、浓艳的语言风格发 柳永有些词的地域方言色彩过浓,令人费解。李 安集》十二卷,惜均散佚。学界对李清照流传于 展到极致。这种艳丽词风到柳永才有所改观,但 清照不但注意使用民间口语,更深入考虑词的传 唱和表达效果,精选了那些晓畅易懂、新鲜活泼、 富有生命力的口语人词,因此,至今我们读来仍 但历代传颂,堪称经典。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诗 可分两种,素朴的诗产生于和谐统一的古代,感 伤的诗产生于动荡分裂的近代;提出将素朴与感 伤结合,从而产生理想的艺术效果。词作为诗歌 想。纵观李清照一生,历经了优越美满生活和颠 沛流离战乱。从词作范围看,有咏物赏景、闺情 幽怨、更有家难国殇等,从美学风格看,表现出 清新素朴、委婉感伤的特点。可以说,李清照词 除了几首表现少女时期欢快情趣的词之外,整体 上是素朴和感伤的完美结合。 收稿日期:2015—01—04 无理解障碍。如李清照把当时文人视为卑俗粗陋 的“将息”、“得黑”、“次第”、“了得”写 进《声声慢》,开篇连用七对叠字“寻寻觅觅, 雅的文人趣味,又有鲜活的生活气息,生动表现 的一种变体,当然也适用于这种两结合的创作理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雅俗并举,既有典 了忧心忡忡的愁绪,创新出奇,朴素自然,向来 为词家所赞美。李清照还善于化俗为雅,以浅俗 之语,发清新之意。如《临江仙》“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孤雁儿》“一枝折得,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念奴娇》“被冷香消新梦觉, 作者简介:赵旭杰(1982一),女,山东莱州人,讲师。 赵旭杰:李清照词的美学风格研究 2015年第2期 不许愁人不起”等词句,借用口语,朴实无华, 却蕴含深厚。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李清照 词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李清照不仅从民间大众语言汲取智慧,还注 寂心理相对照,更凸显内心的烦恼。清代王士祯 在《花草蒙拾》中曾对其评论“尤须雕组而不失 天然,如‘绿肥红瘦’、 ‘宠柳娇花’,人工天 巧,可称绝唱。若‘柳腴花瘦’、‘蝶凄蜂惨’, 既工亦巧,匠琢山骨亦。”李清照恰当运用拟人、 指代、互文、对比、比喻、象征、对偶等修辞手 重对别人佳句佳境的语言锤炼。她主张词要有个 人风范,但不排斥对好的词句的借鉴化用,关键 是翻陈出新。如《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我们耳熟能详的这句词,其 实并非李清照首创。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里 评郑文宝《柳枝词》一诗时说:“这首词很像韦庄 的《古离别》……但是第三第四句(不管烟波与 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那种写法,比韦庄的后 半首新鲜深细得多了,后来许多作家都仿效它。” 苏轼在《虞美人》有“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 船离恨向西州”,辛弃疾的《水调歌头》有“明 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陈与义、张可久等人 都仿效过,但可能只有李清照的这句给我们留下 的印象最为深刻。李清照在严格的词律中,创造 了自然素朴的语言,她的词句也被后人所仿效。 《行香子》最后一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犹如说话,精巧雅致。辛弃疾《三山作》词中有“放 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就是从李清照这句 脱胎而来的。 李清照凭借广博的学识和独特的审美经验, 独创了许多个性化的文学词汇,新颖别致、精妙 传神。据说在她十几岁时,为能写一首清丽可读 的小诗,常为了个别词句而寝食难安。正是她的 勤奋聪慧,使得她的词渐人佳境。《醉花阴》“帘 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运用倒装、拟人、比喻 手法,写西风卷帘,憔悴的伊人在瑟瑟秋风中等 待、思念,与微弱的黄花比较,心里无形的愁思 和孤独诉诸于形,抒发了一位形单影只的闺中少 妇对丈夫的殷殷思念之情。《凤凰台上忆吹箫》 中“被翻红浪”,写被散置的红锦被,形似翻滚 的波浪,巧用比喻,化静为动,表现女主人公晨 起慵懒的情态,可谓匠心独运。《念奴娇・萧条 庭院》中的“宠柳娇花”,用强烈感情色彩的语 言形容花柳,将花柳拟人化,赋予情感,描绘出 花柳受天公宠爱而分外娇嫩的姿态,与自己的孤 法,炼字炼句,别具一格地传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用词精当准确、生动传神,却暗合词律工巧要求, 表现出反复推敲雕琢之后的自然朴素之美。 李清照在饱读诗书的基础上践行词创作,大 胆创新,积极借鉴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巧妙化 用别人的佳句,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语言风格。 因此,易安词或漱玉词呈现出素朴晓畅,声情并 茂,清新俊丽的语言特色。 (二)内容平实淡雅 李清照生于名门望族,她曾在诗中写道:“嫠 家父祖生齐鲁,位下明高谁比数。”在素有教养 的家庭氛围里成长,李清照养成了优良的品性。 《金石录后序》自叙她与丈夫赵明诚为了研究金 石文物节衣缩食, “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 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婚后的生 活简朴,精神上却无比富足。李清照的词和其人 其生活一样,平实淡雅,真切自然。作为审美主 体,李清照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着丰富的审美 经验,词作的内容往往就是平常的生活片段和心 情感悟。不论是写爱情、战乱还是景致,多用白 描手法,词中常截取某个生活场景,由富有特征 性的语言、动作来传达人物情感。因此,词中多 次出现对屋外天气的描绘、闺房环境的设置、夜 里睡眠的质量、梦醒来时的各种感慨。如《念奴娇・ 萧条庭院》由春寒恼人的天气、萧条闷人的景色 来衬托心绪的落寞,以酒醒梦后的百无聊赖来抒 写愁绪的难以排遣。《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上阙写昨晚的一个梦,下阕写一家人围坐一起喝 酒聊天,最后一句“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 人将老”的悲叹,把梦与现实衔接起来,表现了 忧国情怀和人生感慨。 李清照的所有词作中,还有一类咏物词。她 不去着意歌颂芍药、牡丹,也不歌颂桃李,而是 总第168期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把绝大部分笔墨用在了花朵小、不娇艳、常见的 花卉上,如梅花、桂花、菊花。且看李清照早期 伤的色彩。这种感伤的情感色彩寄托在素朴的语 言中,很大程度上通过意象来传达给我们她的这 的《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 种情感体验。意象,即为暗示、寄寓要表达的意 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 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十分 爱花,对梅花感情尤深,因为她看重梅花不畏凌 寒、迎雪吐蕊、傲立枝头的高洁品性。再如《鹧 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 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 事当年不见收。”上阕评价桂花的色泽、体性, 下阕以梅花嫉妒、菊花羞惭来烘托桂花的色淡味 香,强调内在美的重要性。还有一首篇幅最长的 《多丽》是歌咏白菊花历经风霜,仍不失高雅圣洁。 李清照写花,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另有深意。她 笔下的花折射出她的审美趣味和现实处境,这些 花都象征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自强不息、 超凡脱俗的品格。在她眼里,桂花看似色淡娇小、 弱不禁风,实际却清香飘远,堪称花魁。她欣赏 梅花的不与世争,怜惜菊花与风霜雨露的无奈对 抗。这些花的形神特征,无不打上了作者气质的 烙印。正如李清照本人虽家学渊博、才高艺多, 却仍保持一颗平常心,外在简朴无华,气质平实, 内蕴高贵典雅,富于内涵,在人生的起伏开合中 坚守自我,与命运抗争,努力保持内心的平静, 却注定要在憔悴思虑中度过一生。李清照笔下之 花是融合了她自己个性气质的花,虽有姣好的姿 容、芳香和风韵,但这淡雅高洁的美也不过“纵 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多丽》)。 二、委婉感伤。蕴藉深厚 (一)意象多变感伤美 从词的内容看,李清照词可以靖康之难为界, 分前后期。前期词作,多爱情题材,描摹夫妇生 活,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为主。后期蒙受国难家恨, 倍感交集,既有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又有 对国家动乱的忧虑,词人的愁苦情绪是越积越浓。 李清照除了几首描摹少女时期游记、窥客的词之 外,其余的词作都或隐或显、或轻或重地带着感 思的形象和画面。在她的词里,经常出现的意象 有:“风”、“雨”、“水”、“花”、“树”、“梦”、 “帘”、“酒”等。同样的意象,在前期词里, 是为填词而言愁的感伤,如《一剪梅》里下阕“花 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 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零落的荷花, 远去的流水,是起兴的意象,词人要表达的愁思, 没有苦涩、凄凉的痛楚,因此是闲愁,不是真愁。 写这首词时,李清照刚新婚不久,美满的婚姻下 即使有暂时的离别也是甜蜜的相思,伴随着迫切 期盼夫君归来的淡淡的幸福感和激动。但后期词, 如写《武陵春》时,李清照已从一个生活优裕的 少年才女变成一个历经党争株连、兵灾乱离、丧 偶改嫁、流离失所的霜发嫠妇,且钟爱的金石文 物也所剩无几,强大的内心一再受到打击,精神 老无所依。开篇“风住尘香花已尽”眼前的花儿 依然在风雨过后凋谢零落,让人联想到词人经历 的风风雨雨。有人邀请同去溪水泛舟也未敢应允, 怕念起年轻时的点滴美好,怕物是人非的今昔对 比徒增忧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写出了愁苦之浓之多之重。年轻时流水可带着相 思意流向思念的人,年老了伶仃一人,愁苦只能 自己体会无人言说,连泛舟戏水也分不走一丝一 毫的愁绪苦楚。可见词人心灰意冷、消极度日的 凄惨处境。“一个诗人,随着所处时代和生活环 境的变动,其心灵对生活的审美敏感也会发生变 更,同时会影响到出之于这种心灵敏感的核心意 象发生转换,这是合乎自然的。”【】j(” 在李清照的词中,多次出现“帘”意象。从 帘子的描绘,我们可以感知她的人生际遇。在古 代,帘子起着保护隐私的作用。门不能一直敞开 着,尤其闺房要用门帘来遮羞,避免人们在室外 一览无余地看到闺室。李清照前期词多有“卷帘”、 “翠帘”“疏帘”意象,抒发的是闺阁之内的多 愁善感和离别思念,是淡淡的感伤;在遭遇夫亡 国难,孤身南下之后,李清照的词中出现的是“垂 赵旭杰:李清照词的美学风格研究 2015年第2期 帘”和“重帘”意象。《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如王夫之所说: “以写景之心理言情,则身心中 独喻之微,轻安拈出。” ’ 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 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 《凤凰台上忆吹箫》和《孤雁儿》描绘的都 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词人怕外面 的动荡、残酷的现实与此时的黑夜延伸到屋里, 就把帘幕低垂,把外面的一切都阻隔了,结果屋 子里产生了新的黑暗。“垂”表示夜幕的深沉与 无所不在,心境的凄凉悲伤是阻隔不掉的,哀痛 的深长犹如长夜之漫漫,此时的伤感是一种度日 如年、遥遥无期的伤心绝望。又如《永遇乐》:“不 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写的是元宵佳节 词人躲在帘子后头,刻意封闭起自己,又与外面 的欢闹保持了可以接受的最近的距离。晚年的李 清照饱经忧患,心态渐趋平和,但仍孤独、落寞, 甚至有些自闭,节日的过分热闹使她畏惧,惧怕 外面的欢愉引发自己的感伤,但她,又需要用这 一丝欢声笑语给自己带来温暖和力量。帘的前后 卷垂,对比强烈,暗示了作者生活和心理状态的 波澜起伏,物同意殊,极富深情。 (二)委婉曲折藏伤感 李清照的词不像柳永、温庭筠、秦观、周邦彦、 李煜那样浓艳绮靡,她的词素朴淡雅却内蕴丰厚。 就像她不喜咏花王牡丹,她追求的是平凡有意义 的家常生活。她不动声色地将复杂微妙的细腻情 感寄托在笔下的景物和人物的描摹刻画中,婉约 含蓄,余味曲包,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蕴 藉要求。 李清照的词多写景起兴,铺叙细描,表现生 活情景和心理状态,也有借用典故来言物说事的, 手法含蓄,寄寓深远。《添字采桑子》写芭蕉树 对人的深情,正是要抒发词人的情感。雨夜赏芭 蕉,看芭蕉多情,移情人景,情景交融,间接地 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怀。经历国破夫亡等种种打击 后,词人内心的悲愁就如细雨一点一滴郁积,不 能释怀,深夜难眠。《念奴娇・萧条庭院》写闺 怨相思,没有直说思念的心情,而是多层面展开 对春天景致的心理体验。她笔下的景物浸染了她 的情绪体验,赏春变成了伤怀,难言的心事和思 念的愁怀,借景抒发,委婉曲折,含意无穷。正 是日常生活,晨起触景生情的感慨。前者作于前 期是写思念离别之苦,后者作于后期是悼念亡夫 之作。两首词结构曲折精致,语义层层加深,感 情由淡而浓,但至结尾处用了委婉含蓄的语言及 时收束,耐人寻味。前者末旬中的“新愁”词义 模糊,是词人对离别后对生活的多变性和不可预 知性的担忧,后者结尾句说折下梅花无人赠送, 不仅回到咏梅这一文章主旨,更是确切地表达了 词人凄苦悲凉的独处窘境。《多丽》歌咏白菊, 词人在上阕堆砌了好多典故,目的在于突出白菊 的高贵淡雅的品质,下阕看似仍在写白菊的命运, 其实是托物咏志、以物喻人,是以菊花写自身, 是同命相怜、以物观我的一种审美观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是作者具有为数不多的豪放风 格的代表作,但我们透过个中字句,依然读出了 词人的伤感。词人想将冰冷苦闷的现实借助遨游 太空的梦境得以暂时遗忘,“仿佛”一词告诉我们, 词人想逃避现实的幻想途径,但就连美梦都是恍 惚的。梦里天帝的关切,反衬出人世间的孤寂落 寞,梦里的逍遥驰骋,反衬出词人美好理想的破 灭。 李清照不同寻常的人生阅历,使得她对生活 的观察更深入,即使那些纯粹描写人物活动场景 的词,也寄寓了她深沉的感物伤怀之情。如《诉 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 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捻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从这首词的 内容和结构看,平铺直叙,写实手法,描写了词 人在后半夜酒醒之后的状态。由人物的一系列动 作拼凑还原当时的情景,好像没有什么情绪抒发, 给人意犹未尽之感。但是,“沉”、“迟”、“残”、 “破”、“远”、“更”这些词语,给我们透露 了词人的心迹。据徐培均先生考证,此词作于李 清照已经南渡,赵明诚仍在建康为官时。这首词 实在的描写背后是虚幻的留待读者遐想的无限空 间,从语词的表象意义我们可以生发出更多的联 总第168期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想义,这就是言外之意,是欣赏者通过想象等心 理活动进行思维再创造获得的。这首词如话家常, 人微描摹刻画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她把深 厚感伤的情感寄寓在自然素朴的语言里,这与老 庄崇尚的自然朴素之美,反对雕琢取巧之风的美 学思想尤为一致。她的词实践了《词论》主张的 审美取向,在流派众多的宋词里,做到了自成一 家、独树一帜,是一种书香世家、大家闺秀的高 贵资质和朴实无华、情浓意新的天然风韵的完美 结合 参考文献: 娓娓道来,无藻丽词句,却给我们带来非常强烈 的审美感受力。再如《菩萨蛮》:“风柔日薄春 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 未消。”这首词也是描绘早晨酒醒后的情状,也 给人一种诗意不完整的感觉,感觉诗人刚提笔铺 垫,就戛然收止,感觉缺点东西。但就是这种不 够淋漓尽致的缺憾成就了词的无言含蓄之美。“无 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许多意,尽在不言 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 穷之意。”【 】(35 [1】陈玉兰.论李清照南渡词核心意象之转换及其象征意 义『JJ_文学遗产,2008,(3). [21[明1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M].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1961. 李清照的词字句天然,雅俗共赏,浅显之处 见深情至味。她的词作内容平常,却表达含蓄蕴 藉、平淡入妙,即使面对同样的景致,也能细致 [3]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M].长沙:湖南人 民出版社,1980. Research on the Aesthetic Style of Li Qingzhao’S Poetry Zhao Xujie (Faculty of Arts,Qilu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200,China) Abstract: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poetess Li Qingzhao practiced in writing poems to prove her theory and created her personal style.In her opinion,anyone who wrote poems should be out of ordinary.Li Qingzhao’S poetry called the sylte of Yi’an or Shuyu,became one of the canonical form of Song Dynasty poetry.Li Qingzhao used it to express complex emotions with simple plain language.The whole style of her poems,present lesh fplain but of sentimental and profound taste. Key words:Li Qingzhao;Poetry;Aesthetic sylte (责任编辑:许海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