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2021学年四川省眉山市某校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有答案)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2020-2021学年四川省眉山市某校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有答案)


2020-2021学年四川省眉山市某校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象与鼠相应组织和器官的大小差异主要取决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B.细胞产生的自由基攻击DNA和蛋白质可能会引起细胞的衰老 C.病毒致癌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 D.克隆羊的成功证明已分化的动物细胞可直接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2.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原理不包括( ) A.酚酞遇到NaOH呈现紫红色反应 B.以琼脂块的大小表示细胞大小 C.以NaOH的扩散深度反映运输效率 D.以NaOH的扩散体积比反映运输效率

3.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 ) A.DNA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B.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着丝点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4. 用32𝑃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豌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豌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E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B.CD阶段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D.“CD+DE”为一个细胞周期,等于17.3h

5. 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试卷第1页,总30页

A.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甲、乙、丙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比值都为1∶2∶1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6. 下图是某学生绘制的某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错误的是( )

A.a和b

7. 胚胎干细胞是哺乳动物或人早期胚胎中的细胞,可以进一步分裂、分化成各种组织干细胞,再进一步分化成各种不同的组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化的体细胞通常会丢失某些基因

B.各种组织干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器官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胚胎干细胞有细胞周期,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D.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生物体不同部位的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8. 人体癌细胞中代谢比较活跃的细胞器有( ) ①线粒体 ②高尔基体 ③核糖体 ④中心体 ⑤内质网 A.①②③

9. 关于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B.细胞坏死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C.细胞坏死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与细胞凋亡无关

试卷第2页,总30页

B.c和d C.b和d D.e和f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10. 很多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科学家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C(实验组)以研究其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得到如图曲线。据此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出现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B.维生素C主要抑制癌细胞分裂间期

C.在10h时,对照组中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和DNA数均为体细胞的2倍 D.在10~11h时,实验组细胞对培养液中含氮物质、含磷物质的吸收速率最快

11.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减数分裂发生在能够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

②减数分裂的过程是由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 ③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⑤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同样具有一定的细胞周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2. 如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可能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13. 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试卷第3页,总30页

A.AB段和EF段染色体数目相等,均包含N对同源染色体

B.AB段、CF段、FG细胞的名称分别是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 C.AB段和EF段细胞内的DNA分子数不同

D.CD段细胞内有N个DNA分子,EF段细胞内有2N个DNA分子

14. 动物的1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形成4个四分体,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可能有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分别是( ) A.2条、4条

15. 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相同的细胞是( ) A.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 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体细胞

16. 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 A.1∶1

17. 卵细胞形成特点不同于精子形成特点的是( )

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无变形期 ②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无联会现象 ④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出现四分体 A.①④

18. 如图表示某动物(2N)处于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数(c)。该图所示的细胞分裂方式及时期为( )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B.1∶2

C.1∶3

D.0∶4

B.初级精母细胞

D.精子细胞

B.4条、8条

C.8条、0条

D.8条、16条

A.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

B.有丝分裂后期

试卷第4页,总30页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9. 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为同源染色体,下列来自同一精原细胞的精子是( ) A.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20. “天才意味着一生辛勤的劳动”,孟爷爷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 )

①选取豌豆作实验材料 ②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③进行人工杂交实验 ④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⑤选用了从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⑥先选择豌豆再选择紫茉莉、草莓等植物作实验材料 A.①②③④

21. 用4个大信封,按照下表分别装入一定量的卡片,模拟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B.a′bc、ab′c、ab′c、a′ b′c′ D.ab′c、a′bc′、ab′c、a′bc′

大信封 雌1 雌1 雄2 雄2 黄Y 10 10 0 0 信封内装入卡片 绿y 10 10 0 0 圆R 0 0 10 10 皱r 0 0 10 10 A.“雄1”中卡片的总数与“雌1”中卡片的总数可以不相等

B.分别从“雄1”和“雌1”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记录组合类型,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 C.分别从“雄1”和“雌2”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记录组合类型,模拟配子的随机结合 D.每次分别从4个信封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记录组合类型,重复20次,直到将卡片取完

22.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𝐹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𝐹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𝐹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𝐹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𝐹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D.𝐹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试卷第5页,总30页

23. 在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于1∶1 ③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

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 A.①②③④

24. 下列遗传学概念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B.闭花传粉: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 C.显性性状: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D.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

25. 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𝐹1,再用𝐹1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A.DdRr

26. 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通常情况下,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𝐹1是( )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27. 育种工作者选用纯合的家兔,进行如图所示杂交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B.ddRR

C.ddRr

D.Ddrr

试卷第6页,总30页

A.家兔的体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 B.控制家兔体色的基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C.𝐹2灰色家兔中基因型有3种

D.𝐹2表现型为白色的家兔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1/4

28. 下面是对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C.在不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在同样的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29. 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2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 A.7/16

30. 花青素是一类天然色素,能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用不同浓度的蓝莓花青素处理人口腔癌 (KB) 细胞,得到结果如图。(分裂间期包含𝐺1、S、𝐺2期)

B.3/8

C.5/8

D.9/16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𝐺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 B.蓝莓花青素可使KB细胞停留在2期

𝑀𝐺

C.蓝莓花青素可抑制KB细胞的DNA复制 D.蓝莓花青素抑癌的最适浓度是50μg/mL

31. 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时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

试卷第7页,总30页

B.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分别为1∶2和1∶1 C.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I-M段所示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D.DE和JK段染色单体数量为零,都没有同源染色体

32. 已知羊的有角和无角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公羊的显性纯合子和显性杂合子表现型一致,母羊的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表现型—致。若多对纯合有用公羊与无角母羊杂交,𝐹1中公羊都有角,母羊都无角,𝐹1中公羊母羊自由交配,𝐹2的公羊中有角∶无角=3∶1,母羊中有角∶无角=1∶3。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有角为显性性状 B.𝐹2有角公羊的基因型为NN、Nn,有角母羊的基因型为NN C.若𝐹2中无角公羊和无角母羊自由交配,则𝐹3中有角羊的概率为1/3 D.有无角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体现了基因型和环境共同来决定表现型

33. 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矮杆(E)对高杆(e)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EEdd、②AAeeDD、③AAeedd、④aaee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𝐹1的花粉 B.若培育糯性矮杆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然后再连续自交进行选育 C.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𝐹1的花粉 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𝐹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碘化钾溶液染色后,均为蓝色

34. 已知某老鼠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𝐴+、A和a决定,𝐴+决定黄色(纯合会导致胚胎致死)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且𝐴+对A是显性,A对a是显性,假设𝐴+𝑎×𝐴𝑎杂交中,平均每窝生12只小鼠。若不考虑变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成年老鼠中最多有6种基因型 B.𝐴+、A和a基因遵循的是自由组合定律

C.一对𝐴+𝑎×𝐴+𝑎亲本杂交,预期一窝会生9只小鼠,表现型可能全为黄色 D.某黄色雌鼠和黑色纯合子雄鼠杂交,后代可能出现三种毛色

35. 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然状态下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自交后代AA∶Aa∶aa=2∶3∶1,可能是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花粉50%死亡造成的 B.若自交后代AA∶Aa∶aa=2∶2∶1,可能是隐性个体50%死亡造成的

C.若自交后代AA∶Aa∶aa=4∶4∶1,可能是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50%死亡造成的 D.若自交后代AA∶Aa∶aa=1∶2∶1,可能是花粉50%死亡造成的

试卷第8页,总30页

36. 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和蓝色两种。为了研究其遗传机制,研究者利用纯系品种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取杂交Ⅰ中𝐹2的紫色植株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紫色和蓝色的比例为153∶16 B.将两个杂交组合中的𝐹1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紫色和蓝色的比例为3∶1 C.取杂交Ⅱ中𝐹2的紫色植株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紫色和蓝色的比例为8∶1

D.将两个杂交组合中的𝐹2紫色植株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色和蓝色的比例为36∶5

37. 果蝇的体色有黄身(H)、灰身(h)之分,翅形有长翅(V)、残翅(v)之分。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得𝐹1,𝐹1中得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𝐹2,因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导致𝐹2的4种表现型比例为5:3: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果蝇体色和翅形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HHvv和hhVV C.不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基因组成是HV D.𝐹2黄身长翅果蝇中双杂合子的比例为2/5

38. 通过诊断可以预测,某夫妇的子女患甲种病的概率为a,患乙种病的概率为b。该夫妇生育出的孩子仅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 A.1-a× b-(1-a)×(1-b) C.1-(1-a)×(1-b)

39. 控制玉米株高的4对等位基因对株高的作用相等,且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10cm,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26cm。如果已知亲代玉米高10cm和26cm,则𝐹1的株高及𝐹2的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 ( ) A.12 cm、6种

40. 报春花的花色有白花和黄色两种,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A基因的表达(如图所示)。现选择AABB和aabb 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𝐹1,𝐹1自交得到𝐹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18 cm、6种

C.12 cm、9种

D.18 cm、9种

B.a+b D.a×b

试卷第9页,总30页

A.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B.𝐹1的表现型是白色

C.𝐹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5 D.𝐹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7种 二、解答题

甲图是某一动物体内5个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乙图表示某高等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BCDEFG表示细胞,①②③④表示过程;丙图表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是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甲中________(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现象,在图甲中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图甲中d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

(3)乙图中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其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________。

(4)在图丙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段(填字母);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DE段可对应甲图中的________细胞(填字母)。

(5)生物小王子欲制备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应取洋葱根尖________部分,并经过________的操作而制成。在自制装片观察时,他发现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已知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正常株)植物,基因t纯合导致雄性不育而成为雌株,宽叶与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将宽叶雌株与窄叶正常株进行杂交实验,其𝐹1全为宽叶正常株。𝐹1自交产生𝐹2,𝐹2的表现型及数量:宽叶雌株749株、窄叶雌株251株、宽叶正常株2250株、窄叶正常株753株。回答下列问题:

(1)与正常株相比,选用雄性不育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时操作更简便,不需进行________处理。授粉后需套袋,其目的是________。

试卷第10页,总30页

(2)为什么𝐹2会出现上述表现型及数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取𝐹2中纯合宽叶雌株与杂合窄叶正常株杂交,则其子代(𝐹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𝐹3群体随机授粉,𝐹4中窄叶雌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4)选择𝐹2中的植株,设计杂交实验以验证𝐹1植株的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实验过程及预期结果。

小鼠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决定,A基因决定黄色,R基因决定黑色,A、R同时存在则皮毛呈灰色,无A、R则呈白色。一灰色雄鼠和一黄色雌鼠交配,𝐹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3/8黄色小鼠、3/8灰色小鼠、1/8黑色小鼠、1/8白色小鼠。试问: (1)亲代中,灰色雄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让𝐹1的黑色雌、雄小鼠交配,则理论上𝐹2黑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3)若让𝐹1中的灰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𝐹2体色的表现型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色雌鼠的概率应为________。

(4)若小鼠的另一性状由另外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F和f)决定,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让基因型均为BbFf的雌、雄鼠相互交配,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6∶3∶2∶1。请对比例6∶3∶2∶1的产生原因做出合理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1页,总3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四川省眉山市某校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D

【考点】

细胞分化的实质及意义 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细胞癌变的原因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解:A.由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据此可知象与鼠相应组织和器官的大小差异主要取决于细胞数量,A正确;

B.根据自由基学说可知,细胞产生的自由基攻击DNA和蛋白质可能引起细胞衰老,B正确;

C.病毒致癌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从而会引起宿主细胞的基因突变,进而可能癌变,C正确;

D.克隆羊的成功证明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经过核移植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证明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错误。 故选:D。 2.

【答案】 C

【考点】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解答】

解:A.本实验原理是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A正确; B.以琼脂块的大小表示细胞大小,B正确;

C.NaOH溶液在琼脂块中扩散的深度是相同的,不能表示物质运输效率,C错误;

D.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可表示细胞吸收物质的速率,并反映出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与细胞物质运输速率的关系,D正确。 故选;C。 3. 【答案】 A

【考点】

试卷第12页,总30页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

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变化特点是:

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 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解答】

解:A.DNA复制和中心粒复制都发生在同一时期——间期,A正确; B.染色体加倍在后期,染色单体形成在间期(DNA复制后),两者不在同一时期,B错误;

C.细胞板出现是在末期,纺锤体出现是在前期,两者不在同一时期,C错误;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者不在同一时期,D错误。 故选:A。 4.

【答案】 C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解答】

解:A.DE段是细胞分裂的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错误;

B.CD段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B错误;

C.BC段是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故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C正确;

D.一个细胞周期应包含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可以用图中(BC+CD)或(DE+EF)表示,D错误。 故选:C。 5.

【答案】 A

【考点】

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解答】

解:A.甲细胞中染色体散乱的分布,乙细胞中发生着丝点的分裂,丙细胞中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它们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A正确;

B.甲、丙细胞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比都为1∶2∶1,而乙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

试卷第13页,总30页

C.甲细胞从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中心体复制发生在间期,C错误; D.由乙图细胞膜向内凹陷可判断该生物是动物,D错误。 故选:A。 6.

【答案】 C

【考点】

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解答】

解:a是分裂前期,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a图正确;b、e都是末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细胞膜不向内凹陷,b图错误,e图正确; c、d都是分裂后期,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所以不应该出现中心体,故c图正确,d图错误;f是间期,核膜核仁还未消失,染色质呈丝状,故f图正确。 故选:C。 7.

【答案】 A

【考点】

细胞分化的实质及意义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周期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根本原因,明确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理解细胞具有细胞周期的前提条件,明确高度分化的体细胞没有细胞周期,再对选择作出准确的判断。 【解答】

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变,A错误。

B.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C.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胚胎干细胞能进行连续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神经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C正确。 D.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生物体不同部位的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D正确。 故选:A。 8.

【答案】 B

【考点】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内因和外因)、癌细胞的特征,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解答】

解:①细胞增殖需用线粒体提供能量,①正确; ②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②错误; ③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③正确;

试卷第14页,总30页

④中心体与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④正确; ⑤内质网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脂质的合成有关,⑤错误。

癌细胞由于无限增殖,需消耗大量能量,产生更多的蛋白质,故人体癌细胞中代谢比较活跃的细胞器有①③④。 故选:B。 9. 【答案】 A

【考点】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解答】

解: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A正确;

B.细胞死亡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因此细胞死亡不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B错误; C.细胞坏死是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细胞非正常性死亡,C错误;

D.细胞的自我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得清除都是由细胞凋亡完成的,D错误。 故选:A。 10. 【答案】 B

【考点】

细胞癌变的原因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癌变及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

解:A.癌细胞的出现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

B.图示为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曲线,加入维生素C的实验组与未加入维生素C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裂间期的时间延长,而分裂期的时间基本不变,说明维生素C主要抑制癌细胞分裂间期,B正确;

C.10h 时对照组中细胞均处于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其中前期、中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均和体细胞相同,且末期细胞中的 DNA 数也和体细胞相同,C错误;

D.含氮、磷的物质是合成DNA和蛋白质的重要原料, DNA 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间期,而实验组细胞在 10~1h 时分裂期细胞百分比迅速升高,所以此时对培养液中含氮、磷的物质吸收速率最慢,D错误。 故选:B。 11. 【答案】 A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减数分裂。 【解答】

试卷第15页,总30页

解:①所有能够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①正确; ②减数分裂的过程是由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②正确; ③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③正确;

④由于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所以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来的减少一半,④正确;

⑤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但由于产生的生殖细胞不能继续分裂,所以不具有周期性,⑤错误。 故选:A。 12.

【答案】 C

【考点】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

解:卵细胞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图示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 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①错误;

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但细胞质均等分裂,属于精子的形成过程,②错误;

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可能是卵细胞的形成过程,③正确;

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属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④正确。 故选:C。 13.

【答案】 C

【考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解答】

解:A.AB段和EF段染色体数目相等,但AB段包含N对同源染色体,EF段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

B.AB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CG段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H细胞的名称是精细胞,B错误;

C.AB段DNA分子数是体细胞的2倍,EF段细胞内DNA分子数与体细胞相同,C正确; D.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细胞内有N条染色体,2N个DNA分子,EF段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细胞内仍为N个DNA分子,D错误。 故选:C。 14.

试卷第16页,总30页

【答案】 B

【考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的规律性变化,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题中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 【解答】

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该动物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形成4个四分体,说明该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即4条,此时每条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即含8条染色单体。 故选:B。 15.

【答案】 D

【考点】

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解答】

解:ABC.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初级精母细胞中和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体细胞中,均含有姐妹染色单体,DNA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ABC错误;

D.精子细胞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相同,D正确。 故选:D。 16.

【答案】 A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和精子形成过程的特点,是对考生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和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对考生的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考生要学会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异常导致异常配子的产生。 【解答】

解: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有四条染色体,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生成两个精子。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导制分裂的两个精子都是不正常的,而另一个次级精母正常分裂正常,生成两个正常的精子,所以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1∶1。 故选:A。 17. 【答案】 D

【考点】

试卷第17页,总30页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解析】

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不同点 相同点 形成部位 过 程 性细胞数 细胞质的分配 精子的形成 精巢 变形期 卵细胞的形成 卵巢 无变形期 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子 细胞 均等分裂 不均等分裂 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解答】

解:①精子形成过程中需要变形,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无变形期,①正确; ②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②正确;

③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会发生联会现象,③错误; ④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会出现四分体,④错误。 故选:D。 18.

【答案】 B

【考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

1.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2.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间期加倍(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减半(2N),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又减半。

【解答】

解:A.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体单体:DNA=1:2:2,与题图不符,A错误;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和DNA含量均为体细胞的2倍,与题图相符,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体单体:DNA=1:2:2,与题图不符,C错误;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和DNA含量与体细胞相同,与题图不符,D错误。 故选:B。 19. 【答案】

试卷第18页,总30页

D

【考点】

精子的形成过程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解答】

解:由于a和a'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余类推,所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由于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进而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精细胞,所以只有ab'c、a'bc'、ab'c、a'bc'四个精子来自同一精原细胞。 故选:D。 20.

【答案】 B

【考点】

孟德尔遗传实验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本题考查孟德尔成功的原因,考点较为基础,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与理解能力。 【解答】

解:①选取豌豆作实验材料是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①正确; ②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是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②正确;

③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是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不是其获得成功的原因,③错误; ④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是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④正确;

⑤选用了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是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⑤正确;

⑥孟德尔同时以豌豆、紫茉莉、草莓等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但只有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的遗传实验最成功,⑥错误。 故选:B。 21. 【答案】 A

【考点】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孟德尔遗传实验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解:A.两个信封分别代表了雌雄生殖器官,其中的卡片分别表示雌雄配子,在自然界中,因同种生物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的数量远大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的数量,所以“雄1”中卡片的总数与“雌1”中卡片的总数可以不相等,A正确;

试卷第19页,总30页

B.分别从“雄 1”和“雌 1”内随机取出 1 张卡片,记录组合类型,是模拟等位基因分离及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B错误;

C.分别从“雄 1”和“雌 2”内随机取出 1 张卡片,记录组合类型,由于涉及两对基因,所以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配子的过程,C错误;

D.从信封内取出的卡片,需要重新放回到原信封内,目的是为了保证下次取的卡片的概率相等,D错误。 故选:A。 22.

【答案】 D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

解:A.𝐹1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1:1:1:1:,A错误;

B.𝐹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的数量少于产生的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B错误;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𝐹1产生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C错误;

D.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可知,𝐹1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D正确。 故选:D。 23. 【答案】 D

【考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解析】

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𝐹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𝐹1自交,𝐹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解答】

解:①高茎(AA)×矮茎(aa)→高茎(Aa),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①错误;

②高茎(Aa)×矮茎(aa)→高茎(Aa)∶矮茎(aa)=1∶1,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②错误; ③圆粒(Rr)×圆粒(Rr)→圆粒(RR、Rr)∶皱粒(rr)=3∶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③正确; ④粉色(Bb)×粉色(Bb)→红色(BB)∶粉色(Bb)∶白色(bb)=1∶2∶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④正确。 故选:D。 24.

【答案】 A

【考点】

遗传的基本概念

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解析】

试卷第20页,总30页

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概念,要求考生掌握性状分离、显性性状、等位基因等基本概念,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解答】

解:A.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A正确。 B.闭花传粉是指花在未开时已经完成了受粉,而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称为自花传粉,B错误。

C.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C错误。

D.等位基因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错误。 故选:A。 25. 【答案】 C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解: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后得𝐹1的基因型为DdRr,由图2结果可知𝐹1与玉米丙杂交后高秆∶矮秆=1∶1,抗病∶易感病=3∶1,所以控制高矮的杂交组合为

Dd×dd,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杂交组合为Rr×Rr,因此可推知玉米丙的基因型为ddRr。 故选:C。 26.

【答案】 D

【考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纯种豌豆在自然情况下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所以间行种植彼此之间互不影响;而玉米自然条件下既可进行同株的异花传粉(因雌雄不同花,系自交)又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系杂交),所以隐性个体上产生的 𝐹1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解答】

解:A.豌豆由于自花传粉,只有隐性个体;玉米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A错误;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B错误;

C.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可进行同株的异花传粉,又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比例不能确定,C错误;

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D正确。 故选:D。 27.

【答案】 D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试卷第21页,总30页

【解析】

本题结合遗传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解答本题应以“9∶3∶4”为突破口,进而推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子一代的基因型,再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解答】

解:A.自交𝐹2分离比为9∶3∶4可知家兔的体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A错误; B.𝐹2中灰色∶黑色∶白色=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𝐹2的双显灰色应该是4种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C错误; D.𝐹2表现型为白色的家兔中有3/16aaB_(或A_bb),1/16aabb,白色亲本基因型为aabb,所以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1/4,D正确。 故选:D。 28.

【答案】 C

【考点】

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解答】

解: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可以是DD也可以是Dd,A正确。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如同一株水毛茛生长在水中的叶子是细丝状,生长在空气中的叶子掌状,B正确。

C.在同样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在不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错误。

D.在同样的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生长在同一大田的高茎豌豆,基因型可以是DD也可以是Dd,D正确。 故选:C。 29.

【答案】 A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答】

解: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 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子代表现型与第一亲本相同的比例为1/2×3/4×3/4=9/32,与第二亲本相同的比例为1/2×3/4×3/4=9/32,因此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1-9/16=7/16。 故选:A。 30.

【答案】 B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试卷第22页,总30页

恶性肿瘤的防治

【解析】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其中𝐺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𝐺2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

2

分析题图,由图可以看出,随着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人口腔癌(KB)细胞处于𝑀期的2比例增高,当蓝莓花青素浓度为150μg/mL时,处于𝑀期的比例最高,超过150μg/mL2后,处于𝑀期的比例又在下降。

𝐺

𝐺

𝐺

【解答】

解:A.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𝐺1期细胞所占比例减少,在2期的比例增加,A错误;

𝑀

2B.由图中可以看出,蓝莓花青素可使KB细胞在𝑀期的比例增加,因此蓝莓花青素可使2KB细胞停留在𝑀期,B正确;

𝐺

𝐺

𝐺

C.DNA复制是在S期,若蓝莓花青素抑制KB细胞的DNA复制,KB细胞停留在S期,

2而图中显示KB细胞停在𝑀期,C错误;

𝐺

D.据图可知,蓝莓花青素抑癌的最适浓度是150μg/mL,D错误。 故选:B。 31.

【答案】 D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曲线图,明确不同的线段表示的细胞分裂类型,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区别。 【解答】

解:A.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中的A-C段,A正确;

B.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分别为1∶2和1∶1,B正确; C.图中A-G表示减数分裂,HI表示受精作用,I-M表示有丝分裂,C正确;

D.DE段和JK段染色单体数量为零,前者没有同源染色体,后者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32.

【答案】 C

【考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试卷第23页,总30页

本题考查了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考生能够从题干信息中进行假设;然后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解释;明确假说演绎法中的测交实验的验证。 【解答】

解:由题意知,公羊的显性纯合子和显性杂合子表现型一致,母羊的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表现型一致。若多对纯合有角公羊与无角母羊杂交,基因型应该是NN×nn,𝐹1中公羊都有角,母羊都无角,因此子一代基因型是Nn,公羊NN、Nn为有角,nn为无角,母羊中NN为有角,Nn、nn为无角,子一代公羊、母羊相互交配,公羊中NN∶Nn∶nn=1∶2∶1,N_(有角)∶nn(无角)=3∶1,母羊中NN∶Nn∶nn=1∶2∶1,NN(有角)∶(Nn+nn)(无角)=1∶3。

A.由分析可知,控制羊有角和无角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公羊Nn、NN为有角,因此有角是显性性状,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子二代中有角公羊的基因型是NN、Nn,有角母羊的基因型是NN,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子二代无角公羊的基因型是nn,无角母羊的基因型是Nn∶nn=2∶1,无角公羊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n,无角母羊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N∶n=1∶2,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Nn∶nn=1∶2,母羊都无角,公羊中Nn有角,nn无角,因此有角羊的概率是1/6,C错误。

D.有无角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体现了基因型和环境共同来决定表现型,D正确。 故选:C。 33.

【答案】 B

【考点】

孟德尔遗传实验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检测淀粉的实验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杂交育种等知识点,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答】

解: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④杂交所得𝐹1的花粉,A错误。

B.若培育糯性矮杆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然后再连续自交进行选育,B正确。

C.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②和④杂交,依据花粉的形状和花粉的糯性与非糯性两对相对性状可以验证,C错误。

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𝐹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碘化钾溶液染色后,一半花粉为蓝色,一半为棕色,D错误。 故选:B。 34. 【答案】 C

【考点】

试卷第24页,总30页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分离定律,要求考生掌握其实质和意义,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答】

解:A.由于𝐴+基因纯合会导致胚胎致死,因此黄色的基因型为𝐴+𝐴、𝐴+𝑎,灰色的基因型为AA、Aa,黑色的基因型为aa,因此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最多有5种基因型,A错误。

B.根据题意分析,基因𝐴+、A和a是一组等位基因,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

C.一对𝐴+𝑎×𝐴+𝑎亲本杂交,预期一窝会生9只小鼠,表现型可能全为黄色,C正确。 D.某黄色雌鼠(𝐴+𝐴或𝐴+𝑎)和黑色纯合雄鼠(aa)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为黄色、灰色或黄色、黑色,D错误。 故选:C。 35.

【答案】 B

【考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按照分离定律,基因型为Aa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a=1∶1,如果产生的配子都可育、且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机会均等,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 【解答】

解:A.如果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则可育的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2∶1,卵细胞都可以,基因型及比例是A∶a=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3∶1,A正确;

B.如果后代隐性个体50%死亡,正常情况下AA∶Aa∶aa=1∶2∶1,aa50%死亡后,则AA∶Aa∶aa=2∶4∶1,B错误;

C.如果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致死的配子包含雌配子和雄配子,A∶a=2∶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4∶4∶1,C正确;

D.如果是花粉有50%死亡,包括含有A的花粉和含有a的花粉,能受精的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仍然是A∶a=1∶1,因此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仍然是1∶2∶1,D正确。 故选:B。 36.

【答案】 D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试卷第25页,总30页

【解答】

解:分析表格数据:杂交组合Ⅰ中,子一代全为紫色,子二代中出现蓝色,说明紫色是显性性状,又因为子二代中紫色∶蓝色=260∶61=13∶3,所以花色性状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设基因为Aa和Bb,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杂交Ⅱ中𝐹2的紫色∶蓝色=270∶89=3∶1,说明一对等位基因纯合,一对等位基因杂合,故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A_bb(或aaB_)、aabb,蓝花的基因型为aaB_(或A_bb)。

A.杂交Ⅰ中𝐹2的紫色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2∶4∶2∶1∶1,植株随机交配,产生AB配子的概率=4/13,Ab%=4/13,aB%=2/13,ab%=3/13,后代蓝花植株(aaB_)的比例为=2×2/13×3/13+2/13×2/13=16/169,后代紫色和蓝色的比例为(169-16)∶16=153∶16,A正确。

B.杂交Ⅰ中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杂交Ⅱ中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也可能为AABb,理论值相同),两者杂交,子代紫色和蓝色的比例为3∶1,B正确。

C.杂交Ⅱ中子二代的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两者比例为2∶1,随机交配产生AB配子的概率=2/3,aB%=1/3,后代蓝花的概率=1/3×1/3=1/9,故产生的后代紫色和蓝色的比例为8∶1,C正确。

D.杂交Ⅱ中子二代的紫花的基因型为2AaBB和1AABB,杂交Ⅰ中𝐹2的紫色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2∶4∶2∶1∶1,两者相互交配,由第二对杂交Ⅱ中子二代的紫花的基因型为BB,确定后代的第二对基因一定是B_,故只看分离出的第一对基因中出现aa的概率即为蓝花,1/3AA、2/3AA,Ⅰ中𝐹24/13AA、8/13Aa、1/13aa,后代aa为(2/3×1/2)×(8/13×1/2+1/13)=1/3×5/13=5/39,故红花为1-5/39=34/39,即红花∶蓝花=34∶5,D错误。 故选:D。 37.

【答案】 D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𝐹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是9:3:3:1的特殊情况之一,所以果蝇体色和翅形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

解:A.根据题意分析,两种纯合果蝇杂交,𝐹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是

9:3:3:1的特殊情况之一,所以果蝇体色和翅形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C.根据题意,𝐹1的基因型是HhVv,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HHVV与hhvv或HHvv与hhVV,由于已知果蝇有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而𝐹2的4种表现型比例为5:3:3:1,说明不具有受精能力精子的基因组成为HV,所以亲本的基因型只能是HHvv与hhVV,BC正确;

D.𝐹2黄身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是HhVV、HHVv、HhVv,比例为1:1:3,所以双杂合子的比例为3/5,D错误。 故选:D。 38. 【答案】 A

【考点】

试卷第26页,总30页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

掌握相关知识即可作答。 【解答】

解:某夫妇的子女患甲种病的概率为a,患乙种病的概率为b,所以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a,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b;因此甲乙两病都患的概率为a×b,甲乙两病都不患的概率为(1−a)×(1−b),所以该夫妇生育出的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可以表示为1−甲乙两病都患的概率ab−甲乙两病都不患的概率(1−a)(1−b)=1−a×b−(1−a)×(1−b)。 故选:A。 39. 【答案】 D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数量遗传。已知基因型aabbccdd的玉米高10cm,基因型AABBCCDD的玉米高26cm,每个显性基因对高度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则每含一个显性基因玉米增高(26﹣10)÷8=2cm。 【解答】

解:已知基因型aabbccdd的玉米高10cm,基因型AABBCCDD的玉米高26cm,每个显性基因对高度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则每含一个显性基因玉米增高(26−10)÷8=2cm。aabbccdd和AABBCCDD杂交所得𝐹1的基因型为AaBbCcDd,含4个显性基因,表现型为10+4×2=18cm。𝐹2中的基因型有:含8个显性基因的、含7个显性基因的…不含有显性基因的,共有9种情况,所以𝐹2中可能有9种表现型。 故选:D。 40.

【答案】 C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所以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_bb。 【解答】

解:A.据题意分析,黄色素形成需要A基因,但是B基因会抑制A表达,故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𝐹1的基因型是AaBb,为白色,B正确。

C.𝐹2中AAbb的比例是1/16,Aabb的比例是2/16,故黄色的比例是3/16,白色的比例是13/16,故𝐹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13,C错误。

D.𝐹1自交得𝐹2,基因型共有9种,黄色基因型是AAbb或Aabb,共2种,其余都为板色,故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7种,D正确。 故选:C。 二、解答题 【答案】

(1)a、c,b、c、e

试卷第27页,总30页

(2)次级精母细胞

(3)②,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4)BC,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a、d

(5)分生区( 2~3mm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没有解离(或解离不充分或制片时没有按压载玻片)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

分析甲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分析乙图:A´为初级卵母细胞,B´为次级卵母细胞,C´为第一极体,D´为卵细胞,E´、F´、G´为第二极体。

分析丙图:AB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解答】 解:(1)由于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只有a、c所示的细胞与其类似;细胞a和细胞d中着丝点已分裂,每条染色体中含一个DNA分子,而细胞b、细胞c和细胞e中的染色体都含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中含2个DNA分子,所以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细胞为b、c、e细胞。

(2)图甲中d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再加上b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d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3)在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4)丙图代表的含义是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BC代表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因此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还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全过程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因此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BC段。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DE段可对应甲图中的a、d细胞。

(5)欲制备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应取洋葱根尖分生区部分,并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操作而制成。如果某同学用自制的装片观察时,发现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原因是没有解离(或是解离不充分)或是制片时没有按压装片。 【答案】

(1)人工去雄,防止外来花粉授粉

试卷第28页,总30页

(2)𝐹1是基因型为AaTt,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形成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AT、At、aT、at,且他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1∶1,受精时,雌性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宽叶雌株∶宽叶正常株=1∶1,3/32 (4)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宽叶与窄叶亲本杂交,𝐹1全为宽叶,所以宽叶对窄叶为显性。𝐹1自交产生𝐹2,𝐹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雌株∶窄叶雌株∶宽叶正常株∶窄叶正常株

=3∶1∶9∶3,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分离比,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 解:(1)分析题意可知,宽叶与窄叶亲本杂交,𝐹1全为宽叶,所以宽叶对窄叶为显性。𝐹1自交产生𝐹2,𝐹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雌株∶窄叶雌株∶宽叶正常株∶窄叶正常株=3∶1∶9∶3,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分离比,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与正常株相比,选用雄性不育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时操作更简便,由于雄性不育,只能产生雌配子,所以不需进行人工去雄处理。授粉后需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授粉。

(2)根据𝐹2代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可推测,𝐹1代宽叶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Tt。A、a和T、t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𝐹1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AT、At、aT、at四种配子,这四种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且子代都存活,所以𝐹2会出现9∶3∶3∶1的分离比。

(3)若取𝐹2中纯合宽叶雌株AAtt与杂合窄叶正常株aaTt杂交,则𝐹3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雌株Aatt∶宽叶正常株AaTt=1∶1,𝐹3群体中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1/4AT、1/4At、1/4aT、1/4at,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3/8At、3/8at、1/8AT、1/8aT,所以𝐹4中窄叶雌株aatt所占的比例为1/4× 3/8=3/32。

(4)验证𝐹1植株的基因型,用测交的方法,遗传图解为

【答案】

试卷第29页,总30页

(1)AaRr,Aarr (2)1/3

(3)黄色、灰色、黑色、白色,1/9

(4)其中有一对基因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动物一般属于雌雄异体,因此雌雄个体间的交配属于随机自由交配。雌性或雄性群体基因型不确定时,其交配方式包括自交与杂交。在考虑各种交配方式的计算时,如1/3AARr 的雌雄个体交配时,由于雌雄个体均有1/3的AARr可能,所以在计算子代概率时要将雌雄个体的1/3分别相乘再乘其t他概率即可。 【解答】 解:(1)根据题干“A基因决定黄色,R基因决定黑色,A、R同时存在则皮毛呈灰色,无A、R则呈白色”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灰色雄鼠为A_R_,黄色雌鼠为A_rr。后代出现白色小鼠aarr,则可知亲本中灰色雄鼠基因型为AaRr,黄色雌鼠基因型为Aarr。 (2)根据亲本AaRr与Aarr杂交,知𝐹1中黑色鼠基因型为aaRr。让𝐹1中的黑色雌、雄小鼠交配,𝐹2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aaRR或2aaRr。理论上𝐹2黑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3。

(3)根据亲本AaRr与Aarr杂交,,后代中灰色鼠的基因型是1AARr、2AaRr,让𝐹1中的灰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𝐹2中:体色的表现型有黄色、灰色、黑色、白色四种,黄色鼠的基因型是A_rr。𝐹1中的灰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其交配方式有:

1/3AARr×1/3AARr、2/3AaRr×2/3AaRr、1/3AARr(♂)×2/3AaRr(♀)、1/3AARr(♀)×2/3AaRr(♂)。其中1/3AARr×1/3AARr产生黄色雌鼠(AArr、Aarr)的概率为1/3×1/3×1/4×1/2=1/72。同样求出其他交配方式产生黄色鼠的概率依次为1/72、2/36、1/36。最后把相关数据相加得1/9。

(4)BbFf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均为BbFf的雌、雄鼠相互交配,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6∶3∶2∶1,6∶3∶2∶1=(3∶1)(2∶1),说明其中一对等位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试卷第30页,总3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