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初中物理学习目标细化与练习设置

年 级 知识内容 知识点 八年级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1、 能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 会正确使用量筒。 3、 会用量筒测量体积。 4、 会探究物质的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目标细化 过程与5、 经历“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过程,在比较、归纳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密度概念,初步认识建立科学概念的思方法 维方法。 情感态6、在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感悟客观现象,客观事实度价值是建立概念的基础。 观

配套练习

目标1:知道体积单位的换算。

例题:1米3= 分米3= 厘米3 答案:103 106

学习要求:知道体积单位的换算 练习1:

1.1升= 毫升= 分米3 1000;1 2.68000厘米3= 毫升= 升 68000;68

5

3.100分米3= 米3= 厘米3 0.1 ; 1×10目标2:知道正确使用量筒。

例题:观察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 相平。 答案:液面

学习要求:知道如何正确使用量筒。 练习2:

1. 有两个粗细不同的量筒,它们的分度值都是“毫升”,比较它们的准确度可知( )。A A.细量筒准确度高 B.粗量倚准确度高 C.两个量筒准确度一样高 D.无法确定

2.量筒或量杯是用来测量 ____的工具,在使用量筒时,无论液面是下凹还是 上凸,测量者读数时其视线都应与凹面的____部或凸面的____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液体体积 底 顶

3. 只测一次,要求较准确地测出80立方厘米的酒精,请你在下列4种规格的量筒中, 选出适当的量筒( )。C

a.总容量50mL,暴小刻度5ml b.总容量50mL,最小刻度2 mL c.总容量100mL,最小刻度5ml d.总容量250mL,最小刻度10mL

目标3: 会用量筒测量体积。

例题:有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放入量筒。如图所示,

矿石的体积为 ml。

答案:20

学习要求:能正确使用量筒,并能利用其测量固体的体积。

练习3:

1.用量筒测量不沉于水的石蜡的体积,可采用重物法。如图7—5所示,在石蜡甲的下 方拴一重物乙(如铁块),则石蜡的体积V=_____________。V3-V2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3

2. 用量筒测出样石的体积如图所示,体积为_______cm 20 3. 在使用量筒测量一金属矿石的体积为 毫升。V2-V1

目标4:通过观察,探究出物质的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例题: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探究某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

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 跟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液体质20 量m/g 液体体20 积v/cm3 40 40 60 60 80 80 某种物质质量的体积增长几倍,该物质的质量

也跟着增长几倍。

学习要求:通过对物理现象观察研究同一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练习5

1. 在“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试验中:

(1)提供的试验材料有:天平(带砝码)、量筒、量杯和水。为了得到比较完整的试验结论,

还需要的试验材料是 。

试验序号 (2)某同学设计记录表格如下,请在

1 / / / 空格处填上栏目。

2 / / / 煤油或其它物质

3 / / / 3

物质种类;质量(克);体积(厘米):

4 / / /

2. 试验表明:若甲铜块的质量是乙铜块质量的m倍,则甲铜块的体积是乙铜块体积的 倍;若乙铜块的体积是丙铜块体积的n倍,则乙铜块的质量是丙铜块质量的 倍。 答案: m n

3.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性质,小刚用水和酒精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时,他用天平和量筒

分别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下所示.

表1 表2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质量(g) 1 水 2 3 10 20 30 10 20 30 3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质量(g) 1 酒精 2 3 10 20 30 8 16 24 3

①分析表1或表2中质量和体积变化的倍数关系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结论: 同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目标5:经历“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过程,在比较、归纳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

密度概念,初步认识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例题:某同学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物质种类的关系,他运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得它们的

质量和体积,记录数据如下:

物质 质量 m(克) 体积V(厘米) 390 180 甲 270 360 450 80 160 乙 240 320 400 m

10 20 30 40 50 10 20 30 40 50 v m

(1)请用m-v图上画出甲乙物质相应的数据点,并用平滑线连接发现时一条 。过原点的直线

(2)分析m-v图像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的直线的斜率与 和 无关; 质量和体积

不同物质的直线斜率 ;斜率大的直线表示物质的 也大。 不同;单位体积的质量

由此可以看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表示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 。密度

学习要求:初步认识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1. 某小组同学探究物体的质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他们根据生活中“小铁钉和大铁锤的质量不同”和“同样的塑像,玻璃制品和石膏制品的质量不同”的经验,提出猜想:①物体的质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②物体的质量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该小组同学在调好的天平左右两盘,分别放上实心铁块、铝块和铜块,实验操作和现象如图(a)、(b)、(c)、(d)、(e)所示。

铁 铝 铝 铁 铁 铁 铝 铝 铁 铜 体积不同的

(a)

体积相同的

(b)

体积相同的

(c)

体积不同的

(d)

体积不同的

(e)

根据图____________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可以验证猜想②是正确的。

(2)验证了猜想后,该小组同学同学经过分析、讨论,决定继续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们选用铜块、铁块和铝块做实验,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它们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 铜块 表二 铁块 表三 铝块

实验 序号 体积 (厘米3) 1 3 9 质量 (克) 8.9 26.7 80.1 实验 序号 4 5 6 体积 (厘米3) 2 4 6 质量 (克) 15.6 31.2 46.8 实验 序号 7 8 9 体积 (厘米3) 5 10 15 质量 (克) 13.5 27.0 40.5 1 2 3

①该小组同学分别选 用铜块、铁块和铝块进 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验证了猜想后,为什么该小组同学选择继续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c)。

(2)①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意义。

②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③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④物体的质量与体积还可能存在定量关系。

2.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列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4 物体 质量(g) 54 108 108 10 体积 3(cm) 20 40 216 20 质量/体积(g/cm) 3铝块1 铝块2 松木块1 松木块2 2.7 2.7 0.5 ① 将上表中的空格处填完整;

② 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 ;

③ 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 ; ④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是 . ① 0.5;②正比;③不同;④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综合练习:为了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同学利用若干体积相等的铝块、铁块、铜块

和天平等器材进行了实验。他将铝块、铁块或铜块放置在已调平衡的天平的左右盘中,研究过程如图7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铝 铁 铜 铁 铁 铁 铁 铜 铜 铜 (a)

(b) 图7 (c) (d) ⑴比较图7(a)或(b)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图7(c)或(d)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不同。

⑵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

初中物理学习目标细化与练习设置

年 级 知识内容 知识点 八年级 密度 密度 目标细化 过程与方法 7、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认识控制变量的方法. 1、 知道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公式ρ=m/V 3、知道密度的单位,并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知识与技能 4、m-v图像的理解。 5、理解密度表示物质的特性。 6、根据公式ρ=m/V熟练完成物质的密度,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计算。 情感态度 8、通过对未知矿石的鉴别,感悟物理与社会的联系。 价值观

配套练习

目标1:掌握密度的概念

例题: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 叫做该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 表示。 答案:单位体积的质量;ρ

学习要求:掌握密度概念,记住密度的符号。 练习1

1、关于物质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密度大的物体,它的质量一定大 B、密度小的物体,它的体积一定小 C、密度小的物体,它的质量一定小

D、质量相等的物体,它的密度不一定相等

2、一均匀的铝棒,若锯掉1/3,则剩下2 /3的密度是 ( ) D A、原来密度的2倍 B、原来密度的3倍 C、原来密度的2/3倍 D、与原来密度相同 3、一块质量为m、密度为

的金属,切去一半,剩余部分的质量为 ,密度为 。

1/2m; ρ 目标2:理解密度公式ρ=m/V

例题:密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

答案:ρ=m/V

学习要求:理解密度公式。 练习2

1、 对密度公式ρ=m/V的正确理解是( ) D

A、物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物体的密度与体积成正比。 C、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2、因为密度,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式为ρ=m/V,所以( )D A、对于不同的物质,m越大,ρ 越大。 B、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v成反比。 C、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m成正比。 D、以上说法均不对。

3、两个金属块,甲的体积是乙体积的二分之一,而乙的质量是甲质量的3倍,那么甲乙的密度之比为( )B

A、3:2 B、2:3 C、6:1 D、1:6 目标3:知道密度的单位,并能对单位进行换算。

33

例题:水的密度为1.0×10kg/m,读作 ,它表示的物

3

理意义是 。合为 克/厘米

33

答案:1.0×10千克每立方米;每一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千克。1.0 学习要求:知道密度的单位以及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练习3

33

1、水结成冰以后密度为0.9×10kg/m,读作 ,它表示 。

33

0.9×10千克每立方米;每一立方米冰的质量为0.9×10千克。

333

1、一块砖的密度是1.5克/厘米,即为 千克/米。 1.5×10

2、将质量为340克的某种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它的体积为25毫升,这种液体的密度为

3 3

千克/米 13.6×10

3、将质量为90克得某种液体,倒入容积为100毫升的容器中,刚好盛满,这种液体的的密

33 3

度为 克/厘米,合 千克/米 0.9;0.9×10目标4:m-v图像的理解。

例题: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1所示,

由图可知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c物质的密度最大

C、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4 3 2 m/×103kg a b c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 答案:A

学习要求:能理解m-v图像,并能通过图像判断物质密度的大小。 0 练习4

1、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图线,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物质的密度为________克/厘米3 (2)两种物质的密度相比较,ρ甲_______ρ乙

1 2 3 4 V/m3

例题

2、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这种物质的密度为

第1题图 3

kg/m1000

3、小华同学在探究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做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提供

的信息,以下 说法错误的是( A ) A.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质量有关 B.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体积无关 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 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m/×103kg

20

15

10

5

1 2 3 4 V/m3

第3题图 第2题图

目标5:理解密度表示物质的特性。

例题:某金属的质量为m,体积为v,密度为ρ,现使金属块的质量为3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体积为V,密度为3ρ. B、 体积为V/3,密度为ρ. C、 体积为V,密度为ρ/3. D、 体积为3V,密度为ρ. 答案:D

学习 要求:理解密度表示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练习5

1、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大小 (选填“无关”或“有关”),密度表示了物质本身的一种 。无关;特性

33

2、一根木棒,密度为0.6×10千克/米,质量为1.8千克。锯掉1/3,剩余木棒的质量为

3 3

千克,密度为 千克/米 1.2;0.6×103、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D

A、同种物质制成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制成的物体,密度大的质量也大。 C、不同物体,质量大的密度也大。

D、同种物质制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不等但密度相等。

目标6:根据公式ρ=m/V熟练完成物质的密度,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计算。 例题:能装800克酒精的瓶子用来装水,能装 千克,如果用来装汽油,能装 千

,,

克。(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汽油的密度为0.7×103kg/m3) 答案:1;0.7

学习要求:根据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体积,

练习7

1、某种液体的质量为0.96千克,其体积为1.2分米3,则它的密度为 kg/m3,

3

20厘米3的该液体的质量为 千克。0.8×10;0.016 2、需要100克的酒精,用量筒应量取 毫升的酒精。125

3、一只容积为1.25升的饮料瓶可装纯水 千克或酒精 千克。1.25;1 目标7: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认识控制变量的方法.

例题:有一个铜球,质量为89千克,体积为12分米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球是实心的。

B、铜球是实心的,空心部分容积无法计算。

-33

C、铜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容积为2×10米。

-33

D、铜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容积为8.9×10米。 答案:D 练习7

-3333

1、质量为7.8千克的铁球,体积为1.5×10米。(铁的密度为7.8×10千克/米) 请用三种方法计算说明铁球是空心的。

33

ρ=m/V=5.2×10千克/米 m =ρV = 11.7千克

-33

V =m/ρ=1.0×10米 是空心的

2、某铜制机件的质量为0.445千克,如改用铝制品质量可减少多少? 0.31千克

3、体育课用的实心球体积为0.6分米3,质量是4.2千克,问这种球是铅做的吗?

33

(铅的密度为 11.3×10千克/米 ) ρ=m/V=7.0×103千克/米3 m =ρV = 6.78千克

3

V =m/ρ=0.37分米 不是用铅做的

综合练习:

1、一个瓶子最多能装2kg的水。求:(1)该瓶子的容积;(2)用该瓶子装食用油,最多能装多少千克。(ρ水=1.0×l03kg/m3,ρ油=0.9×l03kg/m3)

-3

(1)2×103m (2)1.8Kg

学习要求:能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体积,并能根据体积相同计算物体的质量。

2、一只瓶子的质量为0.2千克,装满水的总质量为0.7千克,把水倒掉,在瓶子里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为0.6千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3

0.8×103m

学习要求:应用密度公式熟练计算物体的密度。

3、 一个瓶子装满水后称得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为500克,若在瓶中投入金属颗粒若干,称得

溢水的质量为100克,此时剩余水,瓶以及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670克。求: (1) 金属块的体积; 100 (2) 金属块的质量; 270

3

(3) 金属块的密度; 2.7×103m

学习要求: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体积和质量。 拓展提高:

1.把一个小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100g水,则小 球的质量( ) C

A、一定等于100g B、大于或等于100g C、小于或等于100g D、一定大于100g 学习要求:根据密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 物理活动课上,张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黄色的乒乓球和一个玻璃球全部埋

入装有米的大烧杯中,摇晃烧杯一段时间,乒乓球从米中“跑”了出来。看到这个现象,同学们十分惊讶:乒乓球为什么能“跑”出来,而玻璃球为什么不能“跑”出来?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1:因为乒乓球体积比玻璃球大; 猜想2:因为乒乓球质量比玻璃球小。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两天后,同学们用准备的一些器材进行探究:

(1)取三个塑料空瓶A、B、C,在A、B、C瓶中装入质量不等的沙子,盖好瓶盖,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

(2)把三个瓶子全部埋入盛有米的容器中,敲击容器,观察现象。 (3)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如下表:(米的密度约为 1.37g/cm3) 瓶子编号 A B C 体积/cm3 22 28 144 质量/g 14.4 38.6 50.2 现 象 跑出米面 未跑出米面 跑出米面 (4)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1 (选填“正确”或“错误”);猜想2 (选填“正确”或“错误”)。

你认为一个乒乓球能从米中“跑”出来的原因是 。

(5)运用这个现象所隐含的物理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试举一例或说出你的一个设想)?

答案:22、错误 ; 错误; 乒乓球的密度比米小; 将密度不同的物体分离

初中物理学习目标细化与练习设置

年 级 知识内容 知识点 八年级 测定物质的密度 测定物质的密度 1、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 2、学会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测定物体的体积。 3、会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步骤。 4、通过对不同的固体:规则和不规则;溶于水和不溶于水设计不同实验方案,在交流中比较各种方法,感受过程和方法的多样性。 5、在测定物质密度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目标细化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配套练习

目标1:知道试验目的和器材

例题:现有如下器材:天平、砝码、刻度尺、烧杯、水,设计一个测量正方体金属块密度的

可行方案,要求写出: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 (2)选用的器材:___________.

(3)设计方案中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__. 答案:(1)ρ=m/V

(2)天平、砝码、刻度尺

(3)用天平测出糖块质量m,用刻度尺测出糖块边长L.

学习要求: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并能根据此原理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试验。 练习1:

1、.要测出某物体的密度,需要测出它的____和____,然后由公式____求出其密度. 质量 体积 ρ=m/V

2、在测定物质密度的式样中,可以用____测量质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以用____或____测量. 天平 量筒 量杯

3、学校实验小组同学要测一小块砖的密度.所用器材有:天平(砝码)、量筒、水、细线. (1)写出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用画简图的方法描述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2:学会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测定物质的密度。 例题:小明带回了一块火山熔岩样品.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样石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样石质量为_______g.用量筒测出样石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33

体积为_______cm,则样石的密度为_______g/cm. 答案:52.4 、20 、 2.62

学习要求:能运用合适的实验器材测定固体以及液体的密度。 练习2:

1. 测盐水的密度实验时,除了盐水,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实验中直接测量

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结果是____.

答案:天平 量筒 烧杯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烧杯和剩余盐水m2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ρ=(m1-m2)/V 2.小明用天平和量杯测一块寿山石的密度。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寿山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寿山石的质量为 g,再用量杯测出它的体积为20cm3,则寿山石的密度是 g/cm3。 右 52.4 2.62

50g

0 1 2 3 4 5g

图甲 图乙

3..如图所示,量筒的最大量程是____cm3最小刻度是____cm3,水的体积是______ cm3,物体的体积是____.图中右测是测物体质量时所用的砝码,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 g,此物体的密度是____ g/cm3,合____kg/m3. 50 2 30 10 cm3 77 7.7 7.7×103

目标3: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步骤。

例题:下面是小明同学在测量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帮他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将顺序

号排列出来._______

A.将m、V代入ρ=m/V中,算出铁块密度

B.将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E.根据V1 V2数据算出铁块的体积V 答案:DCBEA

学习要求:知道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正确实验步骤。 练习3:

1.为了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请将下面实验步骤的序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2)(1)(5)(4)(3)

(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2)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

(3)用公式ρ=m/V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4)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

(5)将一定量的液体倒入量筒中,量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2.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CBDEA 3.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玉米油的密度”实验中,有以下实验步骤: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

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C.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玉米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玉米油的总质量m2 D.把烧杯中的玉米油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玉米油的体积v1 E.根据测得的数据求出玉米油的密度;

F.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的玉米油的质量 m3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你认为必需的实验步骤及合理的顺序是 BCDFE

目标4:通过对不同的固体:规则和不规则;溶于水和不溶于水设计不同实验方

案,在交流中比较各种方法,感受过程和方法的多样性。

例题:小刚想了解花生油的密度:

⑴ 小刚想,花生油是油类,它的密度应该比水小,于是他滴了一滴油在水中,发现油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证明他的猜想是________的. 对

(2)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如图1甲的位置,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 左

图1甲

图1乙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为150g,然后将一部分花生油倒入量筒中,再测出剩余花生油和烧杯的质量为106.8g,读出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如图1乙甲所示,最后算出花生油的密度,请你将测得的结果填入下表. 烧杯和花生烧杯和剩余花花生油量筒中花生花生油的油的总质量生油的质量(g) 的质 油的体积密度(g/ (g) 量(g) (cm3) cm3) 150 106.8

烧杯和花生烧杯和剩余花生油的量筒中花生花生油的 油的总质量花生油的质质 油的体积密度(g/

(g) 量(g) 量(g) (cm3) cm3) 150 106.8 43.2 54 0.8

学习要求:通过对各种不同物质密度的测定感受过程和方法的多样性。 练习4

1. 下面是小方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1,根据他的设计,回答下面的问题:

(1)按该实验方案进行测量,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上述实验方案存在的问题是误差较大,试分析产生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 。 (2)请你将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并补充填写实验内容于下表,并将图21中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对应的下一行。 烧杯和食用油 的总质量/g 33.3 答案:

(1)ρ=(m2-m1)/V1;实验中未能将所有液体倒入到量筒中,导致所测油的体积偏小而使误差偏大 (2)如下表

2.红薯是我省的主要农作物,它的密度是多大呢?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测量方法。

(1)小丽用调节平衡后的天平测量一块红薯的质量,她在天平右盘放上适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边来回摆动,但偏向左侧的角度较大,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她应 。

天平平衡后,游码的位置和所用的砝码如图13所示,则这块红薯的质量为 g。 小丽又用排水法测得这块红薯的体积为230ml,则她测出的红薯的密度约为 kg/m3。 (2)小亮凭红薯虽能沉到水底,但在水里拿红薯时感觉很轻的经验,估计到红薯的密度比水大不了多少。于是从学校借来了一支密度计,并用食盐、水、大茶杯和密度计进行实验,也测出了红薯的密度。他的方法步骤是: 。

学习要求:测定密度比水小的物质的密度。

目标5:在测定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

综合练习

1、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⑴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⑵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选填“左”或“右”).

⑶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量筒量出

3

小矿石的体积如图14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 kg/m.

⑷实验中,由于小英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但实验室里已没有量筒了,老师就给她增加了一个溢水杯.现请你帮她想办法测出小矿石的体积,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答案:⑴CBDEA等 ⑵左 ⑶3.1×10

用天平测出溢出水的质量m排.

②利用V石=V排= m排 / ρ水 得出小矿石的体积

学习要求:综合运用密度原理测定物质的密度,并能间接测定物体的体积。

拓展提高

1. 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 时,进行了下列操作: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再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 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

之处: 。 (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 根据图15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 答案:(1)将潮湿的软木塞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 (2)400 16 0.15

(3)将吸水性物质放入水中,吸足水后,再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测出体积 学习要求:掌握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如何使用排水法测其体积;及密度的相关计算。

3

3

⑷①将小矿石慢慢浸没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同时用烧杯收集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