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的几点尝试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的几点尝试
【音体美教学 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的几点尝试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钟楼实验中学/钱彬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愿望和潜能。教师应该激发 过互相讨论得出多种不同的答案,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结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自主学练的条件,鼓励学生根据 合正确的动作要领进行讲解、示范和教学,使学生对所学 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学习能力去选择练习内容、 内容印象会更深,记忆会更牢固。教师通过启发式的教学 练习形式和练习方法,独立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学生就 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 会主动树立学习的自我意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验体 人,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 育运动的快乐,笔者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巩固, 在工作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明理激趣,使学生“想动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工作、生活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中,适时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让学生依据 自身的身体特点、兴趣爱好,学会“一技之长”,并形成 习惯,定会使之受益终生。同时要抓住时机,不断激发学 生锻炼的兴趣。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 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这就要求教师要寓教于乐,激 发学生的“痴”“情”“迷”“意”,使之欲罢不能,乐 此不疲,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播下“终身体育”的种 子。 l针对学生关注体育赛事,崇拜体育明星的特点,让 学生收集体育信息,如:各种运动项目的起源与发展、 国际地位、典型技术动作、简单的规则、锻炼的方法与作 用、相关的趣事以及图片音像资料,近期热点赛事等,并 定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体育知识日渐丰富、深入。 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观察更仔细了,兴趣更浓了,参与也更 积极主动了。在课堂练习中,对技术掌握较好的同学冠之 “科比、詹姆斯、博尔特、张怡宁”等,使听者倍感自豪 风趣,兴趣陡增,对意志力差、缺乏拼搏精神的同学,以 体育名将为例启发激励,会使之抛弃顾虑、信心百倍地投 入活动。 2.教学中,及时捕捉生活中的素材,进一步诱导学生 兴奋点,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列如:NBA总决赛播出 后,学生中掀起了一股篮球运动的高潮,连平时不太喜欢 篮球的女生也跃跃欲试。笔者适时增加篮球课时,多次组 织比赛,并降低对其战术的要求,极力鼓励学生的兴趣和 热忱,效果极佳。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会动” “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 教学生学会学习。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要通过变化教学方 法,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变 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使每节 体育课都能有所创新。这样就能满足学生求新好奇的心 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 篮教学时,可先提出引发性问题: “当右手投篮时,两脚 是左右还是前后站立好?”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和通 ——184—— 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三、营造氛围,使学生“乐动”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要使学生忘我地参与教学活动,营造愉悦、宽 松、和谐的氛围,不失为一个捷径。只有这样,学生才 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学有所得、学有创造,才 能充分张扬个性。所以,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究。遇到问题,对应该在尊 重学生看法的基础上顺势利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 挚情感,浓浓爱意,从而燃起对知识的渴求、自我表现 的欲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 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 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师教学中,通过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内心倾向于教学过程,情不自禁地 投入教学活动中。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 集中到体育课堂上来,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 起来,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精神准备,同时还应注意诱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如:在上武术课时,播放歌曲《中国功夫》,能使学生精 神振奋,身临其境,因而动作能钢劲有力,舒展大方,学 得快,掌握得好;利用准备活动做伴乐健美操能使学生迅 速进入上课状态;在放松运动时,以艺术体操带领学生进 行放松,并播放抒情音乐,能使学生进入一种优美、抒情 的情境,富有艺术感染力,下课后仍能令学生留恋忘返。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把整个教 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促 进学生的学。对于课堂中“无趣”教材,如:耐久跑等内 容,教师应善于把“无趣”变为“有趣”。可以通过5分 钟或l2分钟定时跑、变速跑、越野跑等方式来变换练习; 还可通过讲述“马家军”的事迹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教学有法,却无定法”,正所谓:“运用之 妙,存乎一心”。只有在教学中勤于思考,不断尝试,才 会探索出更多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1岳喜彬.体育课,如何让学生动起来[J】.考试周刊.2010(36) 【2]郭宝魁.浅谈如何使体育课和谐高效【J].华章.2009(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