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是专门研究思维的,即研究人的理性认识。这种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不管是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思维是语言的内容,也不存在无任何思想内容的空洞的语言。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逻辑能帮助我们正确表达思想,正确论证和驳斥谬论。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国家,什么阶级的人,也无论他具有什么身份,说什么样的话,都要运用它所揭示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则规律。否则,不仅不能进行正确的思维,而且人们在互相交流思想和社会交往也无法进行。
逻辑有点像随处可见的水,不显眼容易被忽略,但人人离不开它,逻辑在语言上的运用是屡见不鲜的。各方的理解不同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逻辑思维强的人就是运用一些逻辑规律打一些擦边球来取得胜利。举这样一个例子,爱因斯坦问他学生:“两个人从烟囱里爬出去,一个满脸烟灰,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该去洗澡?”“当然 是脏的那个,”学生说。“不对。脏的那个看见对方干干净净,以为自己也不会脏, 哪里会去洗澡?”爱因斯坦没有正面回答这个谁会去洗澡这个问题,只是说那个脏的人不会去洗澡,这就会让他的学生推出那个干净的人看到对面人浑身很脏,就会去洗澡。你能说爱因斯坦说错了吗,不会吧。这说明有时一个人不能凭着自己所见到的表面的现象而迷惑,更应该实地去探究事物的本质。逻辑是个深奥的东西,我发现不了上面的逻辑问题,但它却让我为那智慧倾倒。
还有这样一个例子,逻辑思维强的人在应对别人的挑衅时也能借力打力。讲的是林肯和一位外国使者的小故事,有一天,一位外国使者看见林肯在擦自己的靴子,非常吃惊的赞扬道:”啊 ,总统先生,您真伟大!您经常擦自己的靴子吗?”是呀,”林肯答道:”那么 你是擦谁的靴子呢?”睿智的林肯聪明的运用逻辑化解了嘲讽。伟大的政治家毛泽东曾说“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逻辑学家金岳霖也说“逻辑对生活、认
识和哲学都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我还记得陆老师讲的一个运用“有些S是P”结构的特称肯定判断的实例,是“逻辑学之父”——亚里士多德的最为基本的命题形式是“S是P”。其中,S是主项,P是谓项,“是”是联项,把主项和谓项联系起来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酒会上答记者问时说:“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后来的“道歉启事”中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这句话,是一个具有“有些S不是P”结构的特称否定判断。从判断的对当关系可知:“有些S是P”和“有些S不是P”这两个判断是可以同真的。也就是说,即使“道歉启事”中所提出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这个判断是真的,也并不意味着他在酒席上讲的“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这个判断就是假的。这样,马克·吐温就在所谓“道歉启事”中,以巧妙的方法继续表达了自己对华盛顿议员们的轻蔑。如果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逻辑思维强的人,你和他说话,就算吃亏了也都不会察觉。
每个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有其规律和原则,逻辑思维也是一样的。它有三条,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会遇到那些跟你对话偷换概念和转移论题的人。如某天有同学问她室友,“你的论文就写好了呀?”对方就说:“你怎么知道我的论文写好了,写好了怎么样,没写又怎么样?”这句话只能让对方无语了,典型的答非所问。她问对方的论文有没有写完,对方只要回答“写完了”,或“没有写完”就行了。其实这是犯了转移命题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然而,它还可能产生意外的奇效,显示出思维者的机敏。例如,鲁迅在厦门大学担任教授的时候,校长经常克扣学生经费,刁难师生。一次会议上,校长指出,“学校的经费是有钱人拿出来的,只有有钱人,才有发言权!”鲁迅闻言,立即站起来,将两枚银币放在桌子上,说:“我有钱,我有发言权!”校长一时手足无措,狼狈不堪。这里,鲁迅巧换概念,
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有钱”这一语词,出奇制胜。他这种说话技巧,在特定的情况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很值得我们借鉴。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说话多一分心思,随时注意观察分析,运用所学的逻辑知识去看待问题,也许就能解决一场事件冲突和危机。
有人说,真理是逻辑学的对象,很多青年人说:“象我这种尘世的可怜虫,如何能认识真理呢?”可以说是已成过去了。代之而起的另一种诞妄和虚骄,大都自诩以为直接就呼吸于真理之中,而青年人也多为这种空气所鼓舞,竟相信他们一生下来现成地便具有宗教和伦理上的真理。老辈的人寄托其希望于青年的人,因为青年人应该能够促进这世界和科学。但老辈所属望于青年人的不是望他们停滞不前,自满自诩,而是望他们担负起精神上的严肃的艰苦的工作。所以说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更要关注其中深刻的科学和真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