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试卷及答案
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桥
弯弯的拱桥像彩虹一样横跨江面,坚实的桥墩像巨人一样稳稳地屹立在江心。桥下是终年流不尽的江水,桥上从早到晚是过不完的行人。过桥的人啊,成千上万,有谁注意过这普通的拱桥?然而,桥是值得赞美的,我要赞美这平凡的桥。
我赞美桥的朴实。比起那几十层的高楼大厦,也许它算不上雄伟;比起那玲珑的建筑物,也许它算不上精致。然而,它朴素、庄重。它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衣,但它有充实的内心。你看,不管人们把它安置在哪里,它总是默默地在那里承担着自己的义务,尽自己的职责。它把为人们开辟一条伸向彼岸的通道,当做最大的快乐。
我赞美桥的勤劳。清晨,拱桥迎来了第一辆早班的汽车。深夜,桥上闪烁的灯光送走了最后一批夜班工人。每日里,无数车辆从它身上驶过,成千上万的人们从它身上走过,脚下的流水也一刻不停地冲击着它。然而,它从未有过一点倦怠,也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它只是埋头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我赞美桥的无私。桥,是通向目的地的必由之路。人们在到达终点而欢欣的时候,往往忘记了这曾经走过的桥,而桥却无私地把自己贡献给人们,甘当人们的垫脚石。
我赞美桥,更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像桥一样朴实。他既不像著名科学家那样驰名中外,也不像电影明星那样引人注目。他们普通而平凡,但他们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教师像桥一样辛勤。多少静静的深夜啊,老师不辞辛苦还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我们作业本上的条条批语,个个红钩,不全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吗?老师把一批批学生送到各个工作岗位上,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却像火炬一样燃烧着自己。老师像桥一样无私。如果将来我能取得一些成就,那我要说,是老师用身躯为我架起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老师啊,您为我们无私地贡献了一切。 1.从文中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成语。
1 / 15
(1)形容数量极多。(_____________) (2)不怕辛劳,艰苦。(____________) (3)高大的楼房。(_____________) (4)必须经过的道路。(____________) (5)名声广为传播,各地都知道。(____________) (6)引起人们的注意。(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伟大(__________)朴素(__________) 外表(__________)自私(___________)
3.作者赞美桥是因为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第五自然段中“我赞美桥,更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是全段的_________句,这一段是按照____________方法写的。 5.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篇文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课内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 / 15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1.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我能写近义词。
犹如(_________) 逐渐(_________) 3.照样子写2个词语。
浩浩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崩地裂(声音大):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一段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5.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_______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6.从文中选出一个字,把下面这首古诗补充完整。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 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所填字写出了大潮的( ),“头高数丈”写出了大潮的( )。
(2)把你品读前两句诗后的感受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下面横线上。
(3)请你找出课文中与前两句诗内容相关的诗句用“﹏﹏﹏”划出来,与后两句诗内容相关句子用“ ”划出来。
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盘古开天地(节选)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
3 / 15
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1.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列举的省略
B.说话断断续续
C.声音突然中断
2.找出选文的中心句,画“ ”。
3.这篇课文的想象真丰富,读一读,填一填。
盘古的双眼变成了________,他的四脚变成了________,他的血液变成了________,他的汗毛变成了________,他的汗水变成了________。 4.你喜欢盘古吗?请你夸夸他吧!
我非常喜欢盘古,为了_________,他不借献出自己的_________。他死后,倒下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继造福人类。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品格,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四、 课内阅读。
我弯下身子向前爬,老师在一旁不断地提示 向前爬 (再 在 )向前爬 快站起来 你没看见他们吗 向他们扑过去 唉 你怎么不叫哇 嗓门要大 别忘了你不是猫 你是一只老虎
我还以为扮老虎是最容易不过的了,不用说话,不用露(lòu lù)脸,没想到也这么难。
看来老师对我的演技并不满意,她倒没说什么。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话可多了。他说我这只老虎太窝(wō wē)囊,连豁(huō hōu)虎跳也不会,只会在地上爬。还说他从没见过不会豁虎跳的老虎他说去吧,我这个配角(jué jiǎo)虽然配不上他,可是老师没把我撤换,他也只好将就。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
我套上老虎皮,(带 戴)上老虎头罩,紧。随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只听见台下一阵哄(hōnɡ hǒnɡ)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我已经明白,我笨拙(zhuó zhuō)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
4 / 15
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1.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困难( ) 放松( ) 糊涂( ) 灵巧( )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窝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 )段写的是我表演老虎的过程,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
5.请给老师的话加上标点。并写写你对老师话语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 ”画出一个排比句。这个排比句用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五、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阳光地带
春季的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晾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了。 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最好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地待在晒衣绳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在它们身上画着单调而规则的几何图形。
我走到我的被子面前,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
我又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 它们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
我的眼睛忽然呈现出往昔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佳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最好吃的那盘菜,甚至吃饭时图
5 / 15
案最精致的那只碗。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爱人,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手背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也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断的温暖阳光。
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
1.母亲被子上的几何图形是指( ) A.印在上面的图案。 C.房屋的阴影。
B.打的补丁。 D.太阳的阴影。
2.母亲的被子是清凉的,原因是( ) A.被雨水淋了。 C.被子太旧。
B.被子太薄。 D.没怎么晒到太阳。
3.“这些情节不是偶然”,意思说的是这些情节( ) A.很久才出现。 C.几乎天天出现。
B.过几天就出现。 D.隔几天才出现。
4.短文以_____这件事开头,着重描写了母亲的手,告诉我们母亲用手背为子女阻挡___________,用手心为子女___________,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 5.第5、7两个自然段分别用了两个“温暖”和“清凉”,第一个“温暖“的意思是___________,第二个“温暖”的意思是_________;第一个“清凉”的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清凉”的意思是___________。 6.说说短文写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课内阅读。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节选)
“妈妈,我觉得我好了一些!”晚上,这个小女孩说,“太阳今天在我身上照得怪暖和的。这粒豌豆长得好极了,我也会好起来的。我能爬起来,走到溫暖的太阳光中去。”
……
6 / 15
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女孩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希望——(________) 茂盛——(________) 善良——(________)
2.文章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的转折
B.表示声音的延长
D.表示声音的停顿或者中断
3.母亲为什么开始相信因为豌豆苗女儿的病会好起来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粒豌豆长得好极了,我也会好起来的。”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念山归来思念山
①念山是一幅真正美丽的画,一幅色彩斑斓、层次丰富的油画,一见便深深烙进了脑海,成为挥之不去的影像。以至于归来数月,它仍然反复地在我的心田放映。
②念山村是福建省政和县的一个行政村,平均海拔约860米,以云上梯田闻名八荒。念山村地处大山的顶部,上山的路自然没有“平坦”二字。山道弯弯,弯出了茂林修竹、悠悠溪水,弯出了形状各异的梯田、重叠错综的山岗峰峦。待到达最高峰念山余屯,一切皆隐去了,眼前是一片密不透风的古树林,古红豆杉、古枫树、古银杏、古南酸枣树等树木,一树古过一树,争相参天,几百年几千年了,似乎仍在向上生长扩张。
7 / 15
③上观景台的路是由大小不一的石头铺成的,古朴结实。路旁边是一纵随着坡度向上的白茶园,清新碧翠,色泽圆润,充满生机。我摘了一片茶树叶放进嘴里咀嚼,果然是无尘无土,苦中带甘,别是一番自然天赐的青青白茶味道。
④越过茶园,我们上到了观景台。观景台是一个上下两层的大亭子。绕着观景台转几圈,我心震撼:风光无限,视野无边,整个念山已是一览无余。
⑤我静静地凝视着山野中那层层叠叠金黄色的梯田,那就是闻名遐迩的云上梯田,福建最美最大的梯田。纵向,梯田从山脚海拔300米左右的星溪河梯级而上,最高处海拔860米左右,垂直高度达500多米,高低错落,如链似带;横向,梯田绕过山梁岭脊,连绵5公里,共1600多亩,大如曲池,小似新月,千姿百态,波澜壮阔。在青翠的茶园和金黄的梯田之间,村舍如棋盘落珠,从容祥和。此时,阳光普照,成熟的稻谷一丘连着一丘,风吹稻浪连绵起伏,铺成一幅金色的巨型油画,将整个念山映衬得明亮耀眼,美不胜收。
⑥我忽然热泪盈眶,为这遗世独立的风景,那如锦如绣的念山画卷倏地嵌进了我心灵的画框,让我久久记忆,久久思念。 1.根据下面的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__________) (2)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_________) 2.认真阅读短文,从文中寻找恰当的短语,补充写景顺序。 (_______)→到达最高峰→(______)→上到观景台 3.下列选项中不是云上梯田的特点的一项是( )。 A.规模宏大
B.美丽如画
C.层次丰富
D.从容祥和
4.画“ ”的句子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描写了梯田_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5.想象念山的美景,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念山是一幅真正美丽的画,美在山道_______,美在最高峰顶古木______,美在茶园生机_______,更美在云上梯田如一幅_________。
八、 课外阅读。
8 / 15
路面上的新科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彩色路面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略面上行驶,从而避兔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丰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保证雨水及时吸纳进路面,中间层是分流设施,负责将吸纳进来的雨水分流到回收系统,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迹到地下。
透水路面含有一种强化纤维材料,使路面吸水功能提高10%到20%,有的甚至高达25%,所以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这种能吸纳回收雨水的透水路面,对于水资源不够丰富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1.第二自然段中写了“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这种不同之处体现在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
2.透水路面各层功能可分别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第二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_______) (2)彩色路面在我国已经普及了。(________)
(3)对于缺水型城市,建议该城市铺设透水路面。(_________) 4.第四自然段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 ) A.透水路而吸水能力强。 B.强化纤维材料好。 C.汽车行驶不易打滑
9 / 15
九、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破茧而出的蝶
从记事起,我就没有爸爸妈妈。
一个女人走进了收养我的叔叔家,她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她试着跟我说话,我冷冷地不搭理。她说服了叔叔,去学校赊了账,亲自送我去学校。
可第一天上学,我就打了一架。原因是同桌笑我没爸没妈。老师和同桌的家长一起跑到我家,叔叔气得拿起扫帚就要打我,她跑过来护住我。我以为我的上学生涯就此结束了,但她却说:“早点睡吧,明天还要上学呢。”这让我很意外,我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
后来她生了个男孩,我考入了镇上最好的初中。星期天回家,她给我煎荷包蛋吃,一旁的弟弟要吃却没有。叔叔跟她吵:“家里日子紧巴巴的,你却让她吃好的穿好的!”她恼了:“小茹可是你亲侄女!”我气得跑回了宿舍。不一会儿,门外有人敲门,打开门,竟是她。看到我,她笑了,说:“你在就好,我真不放心你。”她一直是怕走夜路的呀。我心一酸,叫了一声“婶……”,就扑到了她怀里。
我开始拼命地读书,考入了县城重点高中。她三天两头到学校来看我,有时会带着小弟,提着装满菜的紫砂陶罐。我问哪来的钱买这些,小弟在一边抢着说:“妈妈去捡垃圾。”我冰冻多年的心,刹那间成了破茧而出的蝶,感激在心中奔成汪洋。
高考分数揭晓,我被北京大学录取。看着她如今灰白的头发 ,我想如果没有她,我的命运又将如何?我突然从喉咙里迸出一个字:“妈!” 她僵住了,一下子把我搂在怀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搭理——(______) 感激——(_____) 说服——(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具体介绍了三件事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10 / 15
3.“我心一酸,叫了一声‘婶……’,就扑到了她怀里。”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省略的部分 B.表示没有说完的话语 C.表示断断续续的话语中的停顿
4.题目“破茧而出的蝶”中的“蝶”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以此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攀在树梢上的童年
①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一个
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头上的鸟窝。
②“这伢子很皮。”这是大人们在得知我的一次次树上历险后,给童年的我下的一个评语。可他们不知道,房前屋后、村里庄外、田间坡头,那一棵棵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qiú)劲的身姿,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
③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花瓣,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头的身影。四月的芬芳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
④我的童年时代,没有快餐,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馋了,自己朝大自然要。春摘野桃,夏打酸枣,秋偷青柿,冬掏鸟蛋,不会爬树,那你就只好在树下流口水吧。
⑤一次,铁蛋的爸从县城回来后,铁蛋就炫耀地手托着一块焦酥透黄的糕片来到一群伢子中间。每个小喉嗓都在动,偷偷地咽着口水。受不了的,就向铁蛋求讨:“给一点点,一点点可以吗?”谁知铁蛋一指村口那棵大三角枫树梢上的鸟窝:“哪个有本事把那个鸟窝给我,我就给他半块。”天呀,半块啊!小伙伴们虽心中跃跃欲试,但都望而却步。因为那只鸟窝实在是太高了。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11 / 15
⑥也在树上吃过不少苦头。比如摘桑果时被一种叫“洋辣子”的毛虫蛰了,采棉花时被尖刺扎进了肌肤,打栗子时被黄蜂将额头蜇出一个大包……但仍乐此不疲地将小小的童年悬挂在乡村的树梢上。
⑦想起那首叫《童年》的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歌声里,童年是随着那只蝴蝶越飞越远了,不禁有一丝忧伤。只是不知,故乡里那一棵棵给我欢乐的身姿是否依然健壮葱茏,那上面,是否还攀附着一个个小小快乐的童年?
1.第①段说树枝很细,可能承受不住“我”的重量,可“我”为什么还要去冒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画“____”的句子中“皮”的意思是( ) A.表面的,肤浅的 感觉“无听谓”的
3.“我”童年攀树时也“吃过不少苦头”,请用波浪线画出这些苦头。 4.文章既写了“我”童年攀树的快乐,也写了攀树时吃的苦头,是为了( )
A.表现攀树留给“我”的痛苦回忆
B.既对比突出攀树带给“我”的乐趣,又侧面烘托“我”对攀树的喜爱之情 C.反映“我”童年生活的艰难
5.文章最后一段中画“ ”的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顽皮,调皮
C.由于受责罚次数过多而
答案
一、
1. 成千上万 不辞辛苦 高楼大厦 必经之路 驰名中外 引 人注目
2. 平凡 华丽 内心 无私
12 / 15
3. 朴实 辛勤 无私 4. 总起 先总后分
5.我们作业本上的条条批语,个个红钩,不全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吗? 我们作业本上的条条批语,个个红钩,全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
6.本文描写的是弯弯的拱桥虽然普通,但作者认为它是值得赞美的,因为它朴实、辛勤、无私,老师的品质就如小桥一样。 7.老师的品质就如小桥一样,朴实、辛勤、无私。 二、
1.mēn bèn
2. 宛若 渐渐
3. 热热闹闹 安安静静 人声鼎沸 震耳欲聋 4. 人声鼎沸 沸腾
5. 由远及近 再近些 越来越近
6.吼 (1)声音巨大 潮头之高
(2)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3)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三、 1.A
2.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 太阳和月亮 大地上的四极和名山 江河 花草树木 雨露 4. 开天辟地 生命 勇敢 顽强 无私 四、
1.再lòu wō huō jué 戴 hōnɡ zhuō 2.容易 紧张 明白 笨拙
3. 窝囊是指受了委屈心里不痛快,形容人没有能力,胆小怕事,懦弱,没本事。 将就是指对事物不太满意,勉强适应
13 / 15
4.5 心理 动作
5.“ , , ,? ! ,? 。 , 。”写的是老师对我表演的指导,同时透露着老师对我演技的不满。
6.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 写出了我盼望已久的心情,为下一段自己的表演打下铺垫。 五、 1.C 2.D 3.C
4. 晒被子 她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 释放着绵绵不断的温暖阳光 5. “我”的被子的温度 母亲给“我”的关爱 母亲被子的温度 母亲为“我”遮挡所有风霜所欢受的艰辛
6.对子女有浓浓的爱意,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子女,无私奉献的母亲。 六、
1. 失望 稀疏 恶毒 2.A
3.因为一星期以后,这个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 4.这粒豆子给了小女孩希望。 七、
1. 闻名遐迩 美不胜收 2. 上山的路 越过茶园 3.D
4. 比喻 多 美
5. 弯弯 参天 勃勃 金色的巨型油画 八、
1. 呈暗红色 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 2. 及时吸纳 分流回收 防止渗透 3. √ × √ 4. A 九、
14 / 15
1. 理睬 感谢 劝服
2. 婶婶关心、爱护帮助“我” 送“我”去上学 上初中时让“我”吃好的、穿好的 上高中时婶婶捡垃圾卖钱给“我”送好吃的 婶婶对“我”的爱 3.B
4.指的是懂得感恩的“我”。作者用这个题目,非常详细的写出了“我”成长的历程。 十、
1.因为谁可以将树上的鸟窝掏了给铁蛋,谁就可以拿到半块焦酥透黄的糕片。 2.B
3.比如摘桑果时被一种叫“洋辣子”的毛虫蛰了,采棉花时被尖刺扎进了肌肤,打栗子时被黄蜂将额头蜇出一个大包…… 4.B
5.这句话中蕴含了作者对童年攀树的快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童年已逝的伤感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
15 /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