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P2P行业的风险及监管思路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我国P2P行业的风险及监管思路
0BSERVATION 啪 椭 鲫 锄 邶 i葶 瑚 啪我国P2 P行业 的风险及监管思路 文/张敏敏 摘耍:P2P雨后春笋般的增长速度必 2、我国P2P的主要风险 定伴随着诸多问题,特别是进入2014年以 来,跑路、自融、诈骗这些词总与P 2P 随着P2P行业的高速发展,其隐藏的 控制总监,号称从事金融工作多年,官网 上他的照片被扒出其实是一位作家的照 片:2014年5月底跑路的一家深圳公司, 形影不离,野蛮生长带来的问题日益凸 风险也逐渐显露出来。在监管缺失、信用 显,监管呼声四起。同时,P2P作为一种 环境差的情况下,一些平台借P2P借贷之 创新的金融产品,过于严厉、繁冗的监管 名进行诈骗,另外一些平台忽视业务风险 会阻碍其发展,甚至扼杀其行业生命。适 “野蛮”发展,导致从2013年下半年开 度监管的思路目前已达成共识。 始,大批平台倒闭,或遭“挤兑”,或被 关键词:P2P;风险;监管 公安部门调查。201 3年一年时间,问题 平台的数量就达到7O家左右。截止2014 2O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这 年8月24日,已有149家P2P平台跑路, 一称号代表着一个跨界新行业的兴起。P 投资者已被套牢的资金超过20 ̄Z,元。综 2P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代表性分 合分析,P2P借贷行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支,随着这一浪潮风声水起。 以下方面: 2.1道德风险 1、我国P2P行业规模 我国的P2P行业长期处于“无准入门 槛、无监管政策、无行业标准”的状态, 根据零壹财经监测的数据,截至 这让骗子们有机可乘,他们通过背景包 2013年末全国各类线上P2P平台数量接 装、担保弄假、关联背景公司作假、股东 近700家,较2012年的11O家增长了5倍 真实实力造假、公司注册地址造假等手 多,截至2O14年4月中旬,全国各类P2P 段,并以极高的收益率做诱饵,通过借新 借贷平台至少已达到714家。 还旧的庞氏骗局不断吸收资金,当达到期 望的金额或者 后续资金难以 TI4 为继的时候便 62T 消失跑路。 有不少 平台出于冲 高交易金额等 原因,人为拆 标、建立资金 池,在尚无对 应借款项目的 二 ■ 前提下,事先 2mO年 2ol1年 2912年 归集投资者资 图1:中国P 2P借贷行业历年机构统计数量 金,获得资金 支配权;还有 数据来源: 中国P 2P借贷行业自皮书 2014 的平台采用虚 201 3年年度交易额约为1 1 O0(L元, 构借款人、借款需求的方式进行自融,把 较之201 2年的1O0亿元增长了1O倍。而 收到的资金转手放给他人或用于其他用 线下交易模式的增速与线上相当,线下成 途,这已经涉嫌集资诈骗。东方创投从成 交额较大的5家P2P公司借贷总额在600亿 立至事发仅4个月,依靠高达3—4分的月 ~800亿元左右。同期,行业累计借贷人 息,吸引到了1.3亿元投资。实际上,他 数在1 5]5-~20万,累计拥有接触经验的投 们把这些钱用来买房子、豪车和名表; 资人在1 O0万人左右,行业整体发展已经 2014年5月17日开张的仁信贷,连官网上 初具规模。 的前台照片都是P S的,这家公司的风险 自称“中信创投”,但实际上跟中信没 有任何关系,公司的名称其实叫“中信 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2经营管理风险 P2P借贷从用户定位开始,到用户筛 选、需求审核、风险定价、贷后管理、 逾期催收等,形成完整的链条,其中作 何一个环节的闪失,都可以导致灾难性 的后果。 从流程上看,借贷主要涉及两个问 题:一个是债权的开发,一个是贷后的维 护。国内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商业信用 环境不理想,类似FlCO评分体系尚难以 完全评估借款用户的信用水平,大多数平 台获得优质债权的难度很高。而许多P2P 借贷平台的创业者盲目自信,信用审核主 观随意,人情关系先于流程标准。企业内 部缺乏独立的财务管理,对借款严品的开 发缺乏论证分析,对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 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贷后管理工作细 致、琐碎、需要周密、严格的管理能力, 在借款人违约后则会因为各种现实问题遭 遇追讨尴尬,难以通过简单的诉讼程序快 速解决逾期坏账问题。 有一些P2P平台运营上虽然完全合 规,但是因为团队里缺少有金融背景的成 员,风险意识很弱,风控能力较差。于是 在经营中出现了较高的坏账率,本身的资 金实力或收益难以覆盖风险,当出现较高 比例的逾期时,平台资金链就容易断裂。 还有很多平台,因为团队的安全技术水平 较低和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投入,使黑客 轻易攻陷网站,将数据恶意篡改或删除, 最终导致平台倒闭。 2.3无序竞争风险 P2P平台数量的攀升,导致一些平台 的目标客户产生重叠,借款人重复借贷一 直是小额信贷市场的顽疾,大部分平台对 这一问题极为重视,但P2P行业接入央行 征信系统的路途遥遥,许多平台也不愿意 共享借款人信息,甚至一些平台在知道借 款人重复借贷后仍然心存侥幸。更有甚 者,一些平台自己缺乏审贷能力,在得知 EDI5.I"11 1 5 OBSERvATl6N l——’— 观察 、,—I—_—, 用户获得其他平台的借款后,便认为该用 保,本息保障”。 户的信用条件合格,随之主动联系该用 管为主,混业监管的推进尚待时日。随着 户,再次为其提供贷款。 为了能够在客户(包括借款客户和 融资性担保机构是特许机构,需要 互联网金融日益火爆,关于各个细分市  通过地方监管部门前置性审批许可并获得 场的监管从属问题终于在2014年敲定,《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后,才能 其中P2P明确交由银监会来监管。可一旦 投资客户)争夺中占据有利地位,一些平 在工商等相关部门注册登记成立。我国融 P2P涉足证券、基金等市场,其中的风险 台开始尝试使用价格武器,向借款人收取 资性担保公司的数量近万家,由各级人民 按业务分类来说,又不属于银监会的监 较低利息,向投资人承诺较高收益。恶意 政府实行属地管理。由于数量从多,监管 管范畴,如目前配资炒股的P2P平台,帮 竞价之下,平台的收入下降,只能寄希望 水平不一,担保公司业务水平良莠不齐。 助借款人用少量的自有资金,以5—1 0倍 于业务量的扩展来满足必要的风险保障和 由于P2P借贷缺乏明确的认定和监管 的杠杆借入资金进行炒股,这种在P2P平 经营成本,维持资金流。一旦业务增长未 措施,担保公司和借贷双方签订的担保合 台上的涉及证券的业务被划在了谁都管不 达到预期,平台又缺乏持续的资金投入能 同是否真实、有效难以得到详细审核,而 到的模糊地带,监管的缺失让借贷业务的 力,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便急剧增加。 2.4机构合作风险 按照已知的监管原则,P2P平台不能 做信用中介,不能有资金池,不能居间交 易,不能自己提供担保。在我国目前的信 用体系尚不完善、投资者亟待教育的背景 下,P2P平台很难独自生存,要依靠与征 信、支付、担保、保险机构的合作开展业 务。在合作过程中也会产生相应的风险。 1)P2P与小贷公司的合作风险 中国征信体系不健全制约了P2P行业 的发展。目前大部分P2P仍采用线上+线 下的模式(020模式),其特点是P2P平 台主要负责借贷网站的维护和投资人的开 发,而借款人由小贷公司开发。小贷公司 参与P2P借贷的主要原因是绕过监管、借 道融资,以打破资金瓶颈,而P2P平台则 可借此降低风险。 由于受监管政策限制,小贷公司普 遍资金紧张,且短期破局无望。在此情况 下,爆发式增长且缺乏监管的P2P,为小 贷公司提供了融资的新途径。他们有较大 的动力发掘客户,对贷款进行担保,相当 于变相加大了自身的经营杠杆。按照现行 规定,小贷公司这种做法已违反监管要 求,旦违约事件出现,对小贷公司和P2P 来说,均面临无法兜底的风险。 在020模式中,小贷公司承担了前 期的客户开发、后期贷款管理,同时也提 供担保,承担较多的工作和风险,经常处 于强势地位,P2P平台的作用相对有限。 长此以往,P2P平台的议价能力将被削 弱,自身发展面临限制。另外,从各地的 政策上来看,一般限定小贷公司实行本地 化经营,不得跨越注册地县域或城区开展 放贷业务。而小贷公司向P2P平台推荐借 款人,并不受这一地域限制,对于这类客 户,小贷公司失去了对当地熟人社会了解 的优势,信息获取难度加大,也更易积累 风险。 2)与担保公司的合作风险 目前,为了吸引投资者,绝大多数 的P2P平台都宣称“有第三方担保公司担 1 6暑 :¨5{ ::lItLl l: 2111 ̄.B1 这些合同是否计入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余 额亦难以得到全面、及时的监管。更有一 些平台与不持有经营许可证的非融资性 担保机构进行合作,有担保的形式而无 担保实质,欺骗投资者。一旦借款无法 回收,担保公司形同虚设,甚至与平台 起跑路。 3)与第三方支付(托管机构)的合 作风险 在P2P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中,第三 方支付主要以承揽P2P平台的线上资金流 转业务为主,这种关系有的也演变成第三 方支付为P2P提供资金管理平台,实现了 “信息”和“资金”的完全独立,从而 保障了资金安全,使得P2P企业回归“中 介”的本质。 但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方众 多,本身作为新兴行业,运作也经常存在 不成熟、不规范之处,从而影响到P2P借 贷平台的正常业务。第三方支付机构自身 的一些管理上的风险也可能会传递给P2P 平台,如信用卡套现,再如第三方支付提 供的资金流管理gu--级账户的清结算业务 中,如果其算法有差错或错误,也会令 P2P平台遭受来自客户的苛责。另外,在 为P2P提供严格托管服务的支付机构中, 已经涉及平台较为核心的交易数据,可能 会引发P2P平台的信息泄露风险。 针对我国P2P的监管思路 P2P雨后春笋般的增长速度必定伴随 着诸多问题,特别是进入201 4年以来, 跑路、自融、诈骗这些词总与P2P形影不 离,野蛮生长带来的问题目益凸显,监管 呼声四起。同时,P2P作为一种创新的金 融行业,过于严厉、繁冗的监管会阻碍其 发展,甚至扼杀其行业生命。适度监管的 思路目前已达成共识,笔者认为当前P2P 监管的总体思路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3.1明确监管主体,业务监管不留 空白 目前,中国金融业监管仍以分业监 参与各方都面临极大的政策风险。因此, P2P平台在归属银监会监管的前提下,应 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动,明确交 差型业务的监管方式,这是创新业务能够 健康发展的前提。 3.2明确P2P借贷的主体定位及准 入 退出机制 严格来讲,P2P借贷平台是借贷双方 的信息中介。由于是点对点的直接融资, 风险只在特定的借款人与投资人之间传 播,平台不归集资金、不进行错配,不 直接介入风险经营,不再是风险的聚集 地。但是我国征信体系建设落后,违约 成本低、风险高,投资人风险承受能力 低、风险厌恶程度高。以上先天不足要 求中国的P2P平台只做信息中介,实在勉 为其难。正因为此,不同平台依据自身 的特点及对P2P业务的理解,采用了不 同的借款人开发、风险缓释和投资产品 设计方案,形成了纯线上、债权转让、 020、第三方担保等不同的模式。笔者 认为,这些依据我国国情的创新,只要 不踩银监会针对国内P2P平台设立的“四 条红线”,就应该成为被认可和鼓励的 形式。 在P2P的;隹入方面,应从注册资本 金、从业人员资格、平台设立的技术标;隹 等方面加以限制,确保其风险承受能力与 运营能力相匹配,同时,防止短期欺诈平 台的出现。另外,考虑到我国的P2P平台 有不同的经营模式,可以根据其经营风险 大小设置不同的标准。如纯线上平台大多 做信息中介,借款金额小、借款人分散, 风险不会集中爆发,因此对其资本金的要 求应相对较低,而这类平台对借贷搓和技 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对于之前 热议的牌照管理,笔者认为并不可取。用 行政审批制度为行业洗牌虽然可以强有力 地规范其发展,但也强有力地摧毁了创 新,互联网金融是市场行为,应该由市场 去决定生死。 对于满足;隹入条件,但由于经营不 善而难以为继的平台,应当设立退出机 0BSERVAT10N 制,允许其在破产之前使用保证金处理后 抵债时忽然发生倒闭或直接跑路,牵连更 3.4加强信息批露,给予投资者知 他平台取得资金。 监管部门应要求P2P平台定期提供报 规范。P2P平台必须秉承公平、清晰、无 P2P借贷是一种基于信息透明、对称 告,应规定报告中信息披露的内容及报告 续事宜,避免风险过度积累,在严重资不 情权 多的投资人。 的直接借贷方式,应保障借贷双方均清楚 3.3加强业务监管.严防跨越红线 了解借款标的和各项费用,以及平台的经 误导的原则进行信息披露,以通俗易懂的 2014年初,银监会针对国内的P2P 营情况。平台应公布每一笔借款,包括历 语言告知消费者其运作模式以及评估延 平台设立了业务边界的四条红线,分 史项目、未成交项目和已成文项目,包括 期、违约贷款等信息。应定期向监管部门 别是: 已成交项目的投资人数量、投资份额信 上报违约借款人黑名单。 1)明确P2P平台的中介性。这一条 息、借款总额等数据。 可以预见,随着监管细则的即将出 是P2P的本质属性,也是监管的核心和原 除了P2P借贷项目本身的风险外,平 台,P2P准入门槛将逐步提升,提高平台 则。也就是说,P2P平台只能是资金中 台能否持续经营对投资者也是一种风险。 风控及安全指数成为重中之重,解决了这 介,而不能搞自行融资或资金运营。 平台自身信息披露如果不全面、不及时, 个棘手问题,P2P行业才会有望步入更加 2)明确P2P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 使借贷双方很难对平台产生全面、客观的 健康的发展轨道。c 保。P2P既然是资金中介,应该合理提示 了解,只能相信平台宣传和熟人推荐,加 风险,不能通过平台不当的担保或承诺来 剧了借贷双方的风险。平台应定期公布其 参考文献: 误导投资人,一方面积聚风险,一方面冲 击金融秩序。  中国P2P借贷行业白皮书》, 收入、预期违约率、实际违约率、逾期贷 [1]零壹财经,款等信息。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6月 2】芮晓武,刘烈宏,《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 因为国内P2P借贷无法得到第三方的 [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营的每一笔资金都应该有明确、真实的借 高质量信用报告,信用审核主要是线上评 2014年1月 款人和用途,定向使用资金。如果平台方 估辅以线下信息真实性确认,大大地提高 3)P2P不得建立资金池。P2P平台运 以资金池的方式运营,过于自由随意,必 了信贷审核成本。也正因为此,各个平台 会与其他平台共享,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发 【3]李逸海,“前英美P2P之鉴,后中国监管 之师”, ̄P2P观察》,2014年7月30日 然导致虚构交易、挪用资金、风险无法隔 把自己积累的信用记录作为竞争资本,不 离,脱离了P2P中介的实质。 [4]王芳,《中NIP2P行业可能从Lending Club知道些什么》,《21世纪网》,2014 年8月 4)P2PT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监 展。目前,在征信体系不完善、短期内也 管方有意引导P2P平台与银行或第三方支 不可能完善的大背景下,可以实行借款人 付机构或将开展资金托管业务。也就是说 黑名单制。把产生坏账的借款人加入行业 作者简介: P2P平台不能随意接触资金。 共享的黑名单,防止信用差的借款人从其 张敏敏,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金融系。 (上接第l4页) 进行广告印刷的一种新型平面广告宣传方 以通过威客平台,搜寻相关能够满足企业 自身状况,用问题树、鱼骨图、关键路径 式。通过威客营销推广团队对企业市场进 品牌形象设计的威客团队,以低成本、高 法、价值树法和多因素评分法进行描述和 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确定客户群体,发 质量设计企业VI。通过引入威客团队,改 分析。 掘隐形、潜在的客户信息,有针对的进行 进企业内部文化,促进企业凝聚力,增强 总之,威客模式在小微企业管理中 推广宣传,摆脱以往的“海量发布”和 企业品牌。 “病毒营销”的思维模式。通过招募不同 地区的威客团队,开拓本地区域外的市 尚属于一个新的管理和商业模式,需要 威客团队、威客平台、小微企业三方在 3、威客模式在小微企业发展运用 策略、资源等方面的契合、整合,才能 场,打破地域局限性,将自身的产品和服 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发挥威客模式的特有的优势。小微企业 务优势有效、高质量地传递给客户,形成 基本的客户群体,并通过威客平台,发掘 在运用中能够灵活结合市场环境、政策 3.1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对威客模式 机制、技术条件和自身情况等开展威客 模式。c 小微企业运用威客模式,需要充分 求、供给的变化,结合市场上顾客需求的 变化,选择适合的威客团队。做好前期的 [1】史新.邹一秀.威客模式研究述评[J].图书 可能成为对企业发展有益的客户咨询团 运用的影响 队,在客户中再发掘“客户威客”,通过 步掌握企业发展的方向,优化企业发展的 策略。 和“客户威客”之间的互动、交流,进一 考虑市场因素,随时关注市场价格、需 参考文献: 与情报,2009(01) 2】马陆俊.基于威客模式的个体知识共享研 2.4小微企业品牌价值提升威客机制 市场调研,充分认识市场情况,深思熟 [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企业视觉识 ̄JlJVl(Visual Identity),是 虑,不轻易、草率确定战略和选择战术。 [3]史新.威客模式研究述评[J].图书与情报, 企业的静态化的视觉传达,是企业品牌的 3.2与威客团队充分沟通 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企业标志、企业名 与威客团队充分沟通小微企业所需 2009(01). 称、企业商标、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 解决的问题,是充分利用威客团队解决问 形等。而传统的小微企业的VI没有经过专 题的前提。在与威容团队的沟通中,需要 f4J金镇.宗琳琳等.威客为企业服务模式研 究[J]_价值工程,2010(07). 业化设计,在企业品牌的树立与推广中形 注意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详 作者简介: 成短板,制约了小微企业品牌的提升,在 细说明,有针对性,能够反映出企业真实 蒋桦,硕士,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 传统的企业VI设计中,需要。小微企业可 的经营管理情况。最好能够将小微企业的 教师,主要从事中小微企业研究。 己口15.D1 。。 :L I I:FI 'ItEl :;:!1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