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汉语词语,拼音是jiǎnggǎo,意思是演讲、报告或教课前所写的底稿。以下是xx分享的《题西林壁》教案及试讲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题西林壁》教案及试讲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理解横、壁等生字,了解作者简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传情达意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领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三、教学过程
第一排的这位女生,你来说,原来这个字在这首诗中是因为的意思啊。谢谢你帮老师解答疑惑,看来你已经能够利用课下注释自学课文了,很棒,请坐。身处庐山中的诗人,站在不同位置,看到了不同的庐山,却为何不停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见到过各种各样的庐山,却又为何不识庐山了呢?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下这个问题,一会儿,老师请小组代表来答复。第三组的代表,
1 / 8
请你来发言。你的答复简单明了,请坐。原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板书〕,原来,身处山中,反而会模糊山的模样。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其实,东坡居士的这种感受,我们在生活中也是有所体会的,只是我们可能没有苏轼的才情,也可能不像他那样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所以我们不能写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此有哲理的句子,可是,老师觉着大家却能用更简洁的四字词语把苏轼的这种感受概括出来,有没有人愿意试一试?请你,坐在中间的这位同学。当局者迷!太棒了,你真是才思敏捷。诗人题西林壁,诗人心中不可言说的秘密,我们终究还是解开了,当局者迷,当局者迷,同学们,让我们配着悠扬的音乐,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再来品一品大诗人想告诉给我们的哲理吧。
五、稳固拓展,提升认知
学完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呢?有没有人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谈一谈呢?有的同学说过去因为一道题纠结很久,有的同学说曾因为和好朋友吵嘴冷战好久,还有的同学说感到校园生活的枯燥无味做题时,吵嘴时,上学时,我们可不就是身处庐山之中的苏轼,我们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可当我们停一停脚步,跳出困惑后再看一看时,题没有那么难,吵嘴没那么伤人,校园生活也不是那么苦涩了。
六、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苏轼的《题西林壁》,诗很短也很简单,但是大家有什么收获呢?你来说,你来说。是啊,大家重新认识了庐山,认识了苏轼,又懂得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老师希望,大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感到沮
2 / 8
丧的时候,都能想到这句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都能抛掉烦恼,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或许静一静,苦涩就能推掉苦味,让你重拾信心继续前进。
七、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课下的时候,老师给大家两个小任务:第一,收集一些富有哲理的小诗,抄一抄、背一背,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下节课分享给同学;第二,回忆诗意,把自己想象成诗人,写一写游庐山的感受。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其中一项任务完成即可。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题西林壁》教案及试讲稿 一、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美丽的名山大川。那么,你们都去过哪里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游览经历吧。
师:哦,你说,你去过桂林,那里的水呀,非常的清澈,那里的山呀,陡峭挺拔,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山水画这个形容可真棒,老师给你点个赞。
师:还有哪位同学?哦,你说,你去过哈尔滨,在那里感受过美丽的冰雕和雪雕。从你陶醉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呀,也被美丽的冰雪城迷住了。
师:好了,同学们,祖国的美景数不胜数,那今天呢,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处新的旅游佳境,它就是庐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苏轼的《题西林壁》。
二、作者简介
3 / 8
师:说到苏轼,哪位同学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诗人。哦,你说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字子瞻,
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你的文学储藏可真丰富,好,请坐。
师:还有哪位同学想补充。哦,你说,他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你们呀,可真是黄金伙伴。
三、解题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诗歌的题目,谁能按照我们以往的学习经历,来划分一下朗读的节奏呢?
师:你已经跃跃欲试了,勇敢地站起来吧
师:大家觉得有问题嘛?哦,完全正确。那让我们齐读一遍题目题/西林壁。
师:先别急着坐下,老师再考考你。题是什么意思?没错,就是题写。那西林壁呢,哦,西林寺的墙壁。那你能连贯地解释下题目的意思吗?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歌。答复得简洁明了,声音洪亮,好,请坐
师:唉?那西林寺和庐山有什么关系呀?
哦,大家说西林寺就在我们的庐山上,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的风光吧!
四、朗读
4 / 8
师: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个名家范读,在他朗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朗读的节奏,并标上你不认识的生字词。
师:好,范读结束了,哪位同学来挑战下自己?为大家朗读。
师:你的眼神里充满了自信,就你吧
师:大家说他读得怎么样啊?
师:是啊,如果再加上语言上的抑扬顿挫,就更能传情达意了。
师:哪位同学再来试试。
师:你已经迫不及待了,就你吧。嗯,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感情拿捏得也是非常到位。好,现在让我们一起齐读古诗《题西林壁》,1、2,起
五、示范
师:朗读结束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师有感情范读〕
师:唉?横看是什么意思呀?哦,从正面看。那各不同呢,非常好,就是呈现出不同的景观。
师:那扫除了这些疑难字词,哪位同学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5 / 8
师:你可真有想象力,老师,仿佛都看到了那个气势磅礴,壮阔无比的景象。
师:没错,这两句的意思就是从正面看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是高峻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致。〔板书,横岭侧峰远近上下各不同〕
师:那同学们,岭和峰有什么不同啊?大家的眼神充满了疑惑,不着急,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幅图片。
师:这一幅就是从正面看呈现出的连绵起伏的山岭,这一幅就是从侧面看,呈现出的险峻的山峰。
师:现在山岭和山峰你们能分清了吗?我从你们的姿态中感受到,你们听明白了。
师:那同学们,在前两句诗中你们读出怎样的感受呢?哦,壮阔,哦,气势磅礴,哦,惊叹。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赞叹之情,一起来齐读诗歌的前两句。嗯,可真有气势。
六、小组合作讨论
师:前面两句已经学习得差不多了,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我们分析前两句的方式,来自学诗歌的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范读〕
师:十分钟后,老师请小组代表来进行汇报。
6 / 8
师: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看来,大家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师:第一组,哦,你们想给大家强调这两句中重点字词。那都是哪些呢?
师:他说,识是认识、区分,真面目是说庐山本来的面目。你们找得非常准确。在这里呢,老师要再给大家补充一个字,就是缘,哦,大家已经异口同声地说出是因为的意思,看来大家自学都是很有成效的,老师很欣慰。
师:第三组,你们想汇报的是?哦,你们想汇报的是诗歌的意思。大家说他们总结得怎么样?非常地准确到位。没错,这两句的意思就是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处在庐山之中啊。
师:第四组,你们想汇报的是,通过学习后两句诗得到的体会。那你们有什么体会呢?
师:哦,他们说通过整首诗的学习,他们明白了,看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不要被外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要客观全面。
师:是啊,同学们,看似一首简单的故事,却讲述了不简单的人生道理。
师:就像一颗糖果,它是美味的,甜蜜的,但也是会带来蛀牙的,所以,就需要我们客观全面地去看待它。
师:现在,再让我们带着感情,来齐读诗歌,注意要读出停顿的感觉。
七、总结
7 / 8
师:好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的感受了诗歌大意,同时领会了诗歌带给我们的生活启示,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收集其他有关名山大川的优美诗句。同时,拿起笔描绘一下其他角度的庐山。比方:早晚的庐山,四季的庐山,晴雨的庐山等等。
师:好,同学们,下课。
师:各位评委老师,以上就是我试讲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现在,我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
八、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苏轼
横岭
侧峰
远近上下各不同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