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写作现状及解决方法
作者:周洪
摘 要 写作在作为初级阶段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对师生形成了很大的困扰,阻碍了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目前小学生写作状况进行如何改善。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写作现状;解决方法
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家长对孩子的早期启教育几乎空白,加上普通话尚未在农村推广,方言交际盛行,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着普通话表达能力低下,阅读量少,词汇积累贫乏的缺陷,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痛,苦于不知写什么才好,这给老师的作文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应从农村的实际生活出发,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进行仔细观察,合理想象,形象表达周围事物的能力,逐步学会运用华丽的语言文字。
一、农村小学生写作的现状
(一)写作内容缺乏想象力,难以形成个性
我国的作文教学通常是让学生写《最难忘的一个人》、《一件最难忘的事情》、《我最喜欢的动物》、《我的爸爸妈妈》等之类的题目,要求学生将所要叙述的人或事如实地记录下
来,做到思路清晰,主次分明,用词得当。虽然学生写作的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往往很扎实,但是缺乏丰富的想象力。
城市小学生的作文教学非常注重学生个性观点的形成,教师给出题目后,学生可以搜集大量的图书资料,根据自已的见解进行写作,而且作文题目是为了鼓励学生形成自已独特的观点、见解、认识,而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注重叙事立意,对学生自我观点的培不太重视,而是把道德评判放在首位,关注情感的价值导向,这无形中就容易让学生在写作时说一些大话、空话。
(二)作文教学形式单一
写作的目的无疑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技巧,而目前农村小学写作的培养还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表达上,学生心里面有想法,却很难将其形成文字用语言表达出来。写作训练不仅要培养学生“写”的水平,更要锻炼学生“说”的水平,要将“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结合起来,这才是作文教学研究发展的走向,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取得明显的突破。
(三)写作评价忽略感情因素
在对作文的批改上,教师往往只注意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倾身,很少考虑作文中的情感因素。因为教师没有注意去体验学生写作时的感情因素,所以教师和学生难以形成感情的共鸣,产生与学生心理上的隔阂。这样学生对教师的批改往往是被动接受,并不能完全理解教师评语的意思,以至于影响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农村小学生写作的解决方法
(一)丰富写作内容,培养学生思考、观察、想象的能力
让学生走出课堂,体验大自然与生活,丰富学生的作文素养。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敢于突破单一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因为农村这个广阔天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写作的大舞台,农村的山山水水、琪花玉树、飞禽走兽,田园风光,人情风俗……处处蕴藏着趣味、知识和奥妙,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教师就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亲自接触的人,点点滴滴积累下来,记在观察日记本上,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解决学生写作时“无米之炊”的难题。注重引导学生在观察、认识、探索事物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和想象,然后学会用语言去描述事物,由于学生手中有素材,心中有话,写作就言之有物了。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有序地观察。如有一次写作训练课时要求介绍家中某一种日常用品,教师拿了一个茶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汇报观察的情况,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观察无序性、没有抓住特点,观察不具体的问题。教师因势利导,像学生提问:“这把茶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什么颜色的?它由几部分组成?”然后又采用‘遮幅式’的手法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叙述,师生互动,学生从中领悟到观察某一器物可以从质地、颜色、形状,由局部到整体,也可以由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课后又进一步拓展延伸,用学到的方法去观察其它器物,学以致用,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学会多种方法去观察事物,从而避免学生观察思维的局限性和混乱性。
(三)引导学生捕捉事物的特征,学会描绘事物的特点,乐于写作,注重文章的情感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力求创意的表达。我针对农村学生想象力较差,在习作教学中采用提示过渡的训练方法,如在指导学生写《茶壶》的写作中,我出示“大水缸”、“笑口常开弥罗佛的便便肚子”、“小毡帽……等词句”,引导学生去找描写茶壶的哪个部位最合适,降低难度,使学生领悟到运用把观察到的和想象结合起来写的表达方法,能把事物的特点描绘得更具体、更形象。由于农村的方言与书面语之间表达方式的差异,学生在习作中常常用方言来表达,出现言不达意、病句多,甚至闹出笑话。我把字、词、句的训练当作习作的重点来抓,讲清方言与书面语言之间表达方式的差异,如“鸭母”与“母鸭”,“人客”与“客人”,句子的表达方式也不同,如“多吃些母鸭能滋补身体,可以常吃”而方言却是“鸭母吃人很补,可以多吃。”我还把一些较典型的方言与书面语之间表达方式区别的词、句列出来,分期出在黑板报上,让学生在习作中逐步学会用准确的词、句来表情达意,达到提高习作能力的目的。 我还结合习作的需要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小制作、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学生在亲自动眼、动口、动手、动脑中,学习准确用词,把意思表达完整,把过程写具体,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同时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同学之间互评互改,共同进步,展示欣赏佳作,推荐投稿,让学生共同享受写作的快乐,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学作品必须是作者情感的最贴切符号。”只有带有感情的文章才能称得上是好文章,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述,敢于说真话、实话,作文的假和空是学生厌恶写作和写不出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要扮演一个成功的鼓励者,让学生畅所欲言,真情流露。
既要要积极遵从《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又要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传统的写作理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同时也要长期坚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增强学生习作的兴趣和信心,为学生拥有更高的写作水平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重庆市黔江区白土乡中心小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