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8 关联理论对脑筋急转弯中幽默话语的解读 口童燕 湖南师范大学 【摘 要l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析脑筋急转弯中幽默话语的问题。脑筋急转弯是一种智力问答游 戏,以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而得出意外的答案,从而产生幽默效果。本文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从语用前 提、语境假设以及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三个角度对脑筋急转弯中幽默话语产生的原因和过程进行剖析,从 而充分阐释这一现象中的幽默效果。 【关键词】关联理论;脑筋急转弯;幽默话语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167(2015)03.0138.02 Ⅱ引言 正是因为语用前提与真实答案中的冲突而使得答题者得 脑筋急转弯最早起源于印度,是由时报文化于1989 出意料之外的答案,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年l2月6日发行的一系列单篇漫画笑话全集,由前一页 (1)问:两只狗赛跑,甲狗跑得快,乙狗跑得慢, 漫画式的问题到翻过面后出人意料的答案组成。脑筋急 跑到终点时,哪只狗出汗多? 转弯是一种思维游戏,也是一种语言游戏。(丁铭,2009) 答:狗不会出汗。 脑筋急转弯利用语音、语义和文字来预设陷阱,使人们 (2)问:猴子每分钟能掰一个玉米,在果园里,…・ 打破常规思维,得出出人意料的答案。从这一点来说, 只猴子5分钟能掰几个玉米? 脑筋急转弯有利于活跃大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同时 答案:一个也没掰到,果园里没有玉米。 有利于活跃气氛,提高幽默感。脑筋急转弯通常分为益 在例(1)中,这个问题设置的前提就是两只狗赛 智类、讽刺类、数学类、英语类,幽默类等等。本文着 跑,甲比乙跑得快,那么哪只狗出的汗多,不是甲就是 重分析脑筋急转弯中幽默类所使用的语言。幽默类,顾 乙,答题者会在这两个选项里面进行选择,但是事实上 名思义,就是一种能够让人发笑的脑筋急转弯。幽默话 我们的百科知识告诉我们狗是不会出汗的,因此答案既 语是说话者在某一特定情景下说出来的,听话者的任务 不是甲也不是乙。在例(2)中设置的前提是一只猴子在 是通过语境线索,利用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知识去发现 5分钟内能掰多少个玉米,看起来像是一道简单的算术 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图。(Blakemore,1992)幽默往往是由 题。如果把焦点放在这上面的话是无法得出正确答案的。 于不和谐而产生的。听话者必须去觉察这种不和谐因素 设置语用前提的障碍能引发幽默效果的原因在于语用前 中的意义,然后去发现不和谐中的和谐,并理解发话者 提将听话者的注意力转移至这个前提所设置的陷进中, 通过幽默所表达的意图。(王勇,2001)本文试图利用语用 而答案却往往要跳出陷进才能得出。正是这样一种冲突 学中的关联原则来阐述脑筋急转弯中幽默话语产生的原 惹人发笑。 因及过程。 2.2语境的变换 语境是一种心理建构体,不仅包括交际时话语的上 I 关联理论对脑筋急转弯中豳默话语的解读 文、及时的物质环境等具体的语境因素,也包括一个人 的知识因素,如已知的全部事实、假设、信念以及一个 关联理论是D.Sperber和D.Wilson在Grice合作原则 人的认知能力。(Sperber&Wilson,1986:15)在交际过程 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认为人类的 中,交际双方必须根据新旧信息,进行思考推理获得语 交际和认知活动都受制于关联。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 境效果才能得出答案 理过程。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明示 (3)一天,一块三分熟的牛排在街上走着,突然他 是指明确地向听话人表示意图的一种行为;推理是指听 在前方看到一块五分熟的牛排,可却没有理会他。他们 话人从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中推断说话人意图的行为。 为什么没打招呼? (Sperber&Wilson,1986)如果交际双方的话语总是提供 答案:因为他们不熟。 关联性最大的信息,明确无误地表达意思,这就是明 (4)四个人在屋子里打麻将,警察来了,却带走了 示;如果交际对象必须从提供的信息中进行逻辑推理, 5个人,为什么? 依靠相关的语境以及自身的百科全书知识来进行推导, 答案:因为他们打的人叫“麻将”。 那就是推理。可以看出,关联是一个相对概念,它相对 例(3)中,一块三分熟的牛排跟一块五分熟的牛排 于语境,依赖语境;它同时也依赖于交际主体的认知能 见面却不打招呼,这是题中所提供的一个背景,我们可 力和认知环境,所以关联有强弱程度之分,它是一个由 以根据我们的百科知识和已有信息来推断出题者的意图。 最大关联到最小关联或无关联的连续体。(何兆熊,2000) 例(4)中,四个人在屋里打麻将,根据我们的常规思维, 下面本文将从语用前提、语境假设、最大关联以及最佳关 警察来了,带走的应该是四个人,为什么却是五个人呢? 联三个方面来分析脑筋急转弯中幽默话语的产生和过程。 这个时候语境所提供的信息已经更新,答题者必须抓住这 一2.1语用前提障碍的设置 新信息才能得出答案。因为语境的变换而产生的脑筋急 整个语言交际是建立前提,并由此推导出结论的过 转弯必须根据新语境来进行推理。也正是这种语境转变而 程。(何兆熊,2000)前提就是交际双方都已知道的常识, 得出的答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或是在听到话语后能根据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因此这 2.3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的反差 些信息往往包含在语句意思当中,一般无须表现在语句 在论述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之前,有必要对关联原 的字面上。(何自然,1988)在脑筋急转弯的推理过程中, 则进行阐述。“说话人已经为实现关联最大化尽了最大的 努力”,这是1981年Wilson和Sperber在讨论Grice的会 作者简介:童燕,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收稿日期:2014—11—10 话理论时提出的关联原则。提出关联原则,认为“每个明示交际行为都在传递-31986年,Wilson和Sperber正式  ̄ 假设:该行为本身具有最佳关联。”1995年,他们将关联 浅谈称呼语中的 原则改成交际关联原则并提出了&Wilson.1986:155)在明示交际行为中涉及信息意图认知关联原则。(Sperb和er 模因现象 交际意图,信息意图就是话语字面的意义,而交际意图 就是说话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最大关联就是信息意图 符合交际意图,而最佳关联就是明示的信息与听话人的 语境没有产生足够大的关联性,听话人必须对已有信息 口王馨悦 和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直到理解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为止。Carston也提出最佳关联性是指以最小的处理努力得到足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够的认知效果。(1988:60)脑筋急转弯中的幽默就来自于 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中的反差。(5)甲:你知不知道我最喜欢你哪一点? 【摘要】称呼语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对 乙:哪一点? 他人所采取的称谓称呼,有多种表达方式,它们共同的 甲:离我远一点。 目的是让交际双方理解言谈中所指的人或事物。随着社 (6)甲:这个世界我最喜欢两种花。 会与科技的不断变迁,紧跟时尚的称呼语不断涌现,从 乙:哪两种呢?甲 多个角度体现复制、【关键词】称谓传播、变异等模因现象。 乙:有钱花和随便花。 ;模因;文化 :甲:我哪里美呢?你真美。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乙:想得美。 【文章编号1 1009—6167(2015)03.0139.02 例(5)所展示的对话是一女生对一男生所说的。某 男生自认为女生喜欢他。在前两句对话中,乙认为甲会 说喜欢他某种优点,这就是最大关联。但答案却出乎意 称呼语作为文化交际中的必要单位,在社会交往方 料,必须根据相关语境和信息推理出答案,这就是最佳 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恰当的称呼语不仅可以促进对 关联。例(6)可以说是一个连环问题。讲到花,我们通 话积极有序地进行,同时还可以增进对话双方的情感层 常会想到玫瑰花、茉莉花等,有钱花和随便花必须通过 次。汉语中的称呼语大部分保持着稳定性,不过还是有 语境推理才能获得。美,我们一般说的是外在美或者内 一部分称呼语随着时代进步及环境变迁,以迅速模仿传 在美而不是想得美。所以脑筋急转弯中的幽默话语必须 播为方式,在不断变异中渗透入各行各业。 通过较大的推理努力才能获得。这种多付出的推理努力 也会以额外的语境效果得到补偿,这种额外的语境效果 就是理解幽默言语时所获得的愉悦。(朱燕,2007)这说的 Ⅱ模因的由来 也就是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之间的反差。 模因论的中心词汇是模因(meme),其目的在于分 ■■■●|结语 析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诠释文化传承性的本质特 征。1976年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他的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关联理论为脑筋急转弯中的幽 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ifsh Gene)中首次提出了模因的 默话语的产生和过程提出了很好的解释。本文分别从关 概念。模因的英文单词为meme,词源为希腊语mimeme, 联理论的三个角度进行了论述。语用前提设置的障碍与 意为模仿。汉语中,我们将meme译为“模因”,旨在刻 得出的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别产生了幽默效果:语境的变 意强调meme是一种与基因类似的活动,如基因一般一代 换使得不同语境之间的悬殊而产生幽默效果;最大关联 代繁衍下去,且在新生的事物中保留部分原始内容。 与最佳关联之间的反差越大,虽然关联性越低,但是幽 默性却会越强。 ● 英汉语中称呼语的不同类型 参考文献 2.1亲属称呼 [11 Blakemore,Diane.Understanding Utterances[M].Blaekwell 称呼语可以分为亲属称呼与社交称呼两大类。中国 Publishers,1992. 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家庭观念,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称 【22] Carston,R.Language andCognition[M].NewYork:Cambridge 呼语就成为了家庭关系在语言上的映射。 [3]SUniversity Press,1988. 首先汉语中的亲属称呼语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比 New perbe ̄WiYork:Calson.Relevance:Communimbfidge Universiyt Press,19cat86.ion andCogni tion[M]. ,如说,亲属称呼语中的爷爷、父亲、母亲等词汇,都体 [4】Sperbe ̄Wilson.OnGdce"s TheoryofConversation[M].London: 现出具体的角色特征。西方国家的家庭观念没有我们根 Croom Helm,1981:170. 深蒂固,因此,其亲属称呼语也就显得单薄浅显,如干也 【5】 Sperbe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2nd 们的亲属称呼语中常见的只有grandfather、grandmother、 edition)【M】.Oxford:Blackwell,1995:260. father、mother。由此可见,英语中的亲属称呼语是一种一 【6] 丁铭英语脑筋急转弯的语用分析U].教学园地,2009(2):162. 对多的关系。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其次,汉语亲属称呼语是按照长幼有序的关系排 2000. 的,即使是同一个辈分的亲属也要按照年龄依次排开 [8】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1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如汉语中的兄弟姐妹,[【9】1 0】朱燕 王勇.由关联理论看幽默言语【I】.外语教学,2001(1):24. 称呼即使辈分相同,却各有其对应 。西方国家则不会明确区分。以英语为例,cousin、 2007(.2)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翻译的诠释力卟外语与外语教学,:59. brother、sister只能明确兄弟姐妹的关系,但无法确指哥哥 或弟弟,姐姐或妹妹。 收稿日期:2014-11-21 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