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加法人教新课标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加法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加法人教新课标

第 5课时加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 24、25 页例题及 “做一做 ” 。练习五第 1、2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

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 5 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 5 以内的加法。

3.通过学生操作、 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

心。

【重点难点】

1.知道加法的含义。

2.激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计算 3+2=5 的过程。 3.会用数的合成来计算 5 以内的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4 个气球,小棒 5 根,投影仪。 【情景导入】

1. 数数(从 1 数到 5)。 2. 复习 5 以内数的分与合。

第1页/共6页

1 / 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加法人教新课标

几和几合成 4,几和几合成 5 有多种填法,可按顺序说全。

【进行新课】

1.加法的认识

( 1)实物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a.老师实物操作:右手 3 个气球,左手 1 个气球,再把它们放到

一起。

b.引导学生交流感受与体会。

c.教师说明:把 3 个气球和 1 个气球放到一块儿(或一起)就是

合起来的意思,教师再次用实物演示表示合起来。

( 2)学习加法算式

a.按气球的个数写出数字 3 和 1。

b.教师说明:把 3 和 1 合起来,在数学里我们用符号 “+来”表示。

同时教师在 3 和 1 中间板书 “+。”

c.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板书 “=,”并在等号后面写上 4。认读 “+和”“=”。

d.教师进一步说明: 把 3 和 1 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并板书: 加法。

e.读加法算式

3+1=4 读作:3加1等于 4

教师先范读,同桌互读,自由读

问: 3+1 表示什么意思? 3+1=4 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什么意

思?( “+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f. 发散思维

第2页/共6页

2 / 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加法人教新课标

①老师引导启发:生活中哪些问题还能用 3+1=4 来表示呢?

②投影仪展示第 24 页“做一做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多人说,相互说)。

2.探究 3+2 的算法

( 1)创设情境,引出算式

电脑课件展示第 25 页例题情境(小松鼠)

老师引发思考: “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 学生提的问题可能很多, 只要学生敢于提问,老师都要给予鼓励。 然后在学生所提的问题中抽出与本节课教学相吻合的问题 “一共有几只小松鼠? ”

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几只小松鼠,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 3+2=

为什么用加法算?

引导说出:要求一共有几只小松鼠,就是把 3 只和 2 只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 2)交流各自的算法

问: “3加 2 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

a.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每个人都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老师巡视,

注意倾听学生不同的算法。

b.集体交流不同的算法。

( 3)总结提炼

提问:不看课件图,不用数,你会计算

3 加 2 等于几吗?

第3页/共6页

3 / 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加法人教新课标

引 学生 数的合成。从依 直 渡到用数的合成知 来

算。

一位同学

3+2=5 是怎 算的?

(因 3 和 2 合成 5,所以 3+2 就等于 5。) 同桌相互 。

那你 知道 2+2 等于几 ? 什么等于 4?(因 2 和 2 合成 4,所以 2+2=4)

例 看 写算式,并 你是怎 算的?哪种方法更 ?

分析:根据 意,可利用加法的含 写出加法算式。而得数的算

法会有多种可能:有从第

1 个数起接着数的;有用手指 数的;有根

据 成来算的 ⋯⋯ 方法很多,能想想哪种方法最 ?

解: 3+2=5。

【 堂作 】

1. 第 25 做一做第 1 。

先 意,再填一填并 你是怎 算的。 2. 第 25 做一做第 2、3 。

先 一 ,再填一填并 你是怎 算的。【答案】 1.5 5

3. 第2 :4 【 堂小 】

1 4 第3 :2 3 5

提 :我 今天学 了什么?你有什么收 ?

小 :我 今天 了加法,知道了加法的含 ,并会 加法算

第4页/共6页

4 / 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加法人教新课标

式,还能用数的合成计算 5 以内的加法算式。

【课后作业】

1.数一数,填一填。

2.先用 △摆一摆,再填出得数。

“教书先生 ”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 ”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 “先生 ”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 “先生 ”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 “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 “有酒食,先生馔 ”;《国策》中的 “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 “先生 ”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 “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 “先生 ”之原意非真正的 “教师 ”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 ”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 ”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 “老师 ”为“先生 ”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 曲礼》,有 “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 “先生 ”意为 “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3.练习五第 1、2 题。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 ,登在小黑板上 ,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热爱生活 ,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 ,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

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 ,除假期外 ,一年便可以积累 40 多则材料。

第5页/共6页

5 / 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加法人教新课标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

,写起文章来还用

乱翻参考书吗 ?4.完成《创优作业 100 分》本课时练习。

第5课时加法

1.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体验合在一起的过程,在体验中感知加

法的含义。

2.多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的多样化和算法的多样化。

第6页/共6页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