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生命观念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
(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4)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不同组成成分在生态 系统中的作用。 2.科学思维
(1)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交流生态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生态系统成分作用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分析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观看视频《生态系统的组成》,理解生态系统中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 4.社会责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2.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1.1回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创设情境。 提问: 学生活动 回顾所学的生物知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什么是生 1.生物和环境是怎样的关系? 态系统 2.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3.生态系统1.2展示校园图片,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阅读教材,认识生态系由生物和非2.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有关凯巴森林的 统的概念并思考、讨论 生物环境组成 4.随堂练习 5.本节小结 资料。 观察多个生态系统图思考:凯巴森林中都有哪些生物?又有 片,认识生态系统有多哪些非生物呢? 种类型。 3.2展示其它生态系统图,列举出生态系统的 观看视频,分析讨论、类型并分类,说明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 归纳、回答 3.1播放视频材料《生态系统的组成》让学生 分析、讨论、归纳 观看后讨论: 1.植物为什么被称为生产者? 2.动物为什么被称为消费者? 3.腐生性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为什么被称 为分解者呢? 4.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如 何? 3.2展示教材P70图23-3,引导分析归纳, 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 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紧密联系,彼此 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4.1PPT呈现 4.2课本P70-71 5.1通过对凯巴森林这一具体生态系统的介绍,认识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范围及生态系统的类型。 5.2通过分析活动促进了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认识,并在活动中认识到各成分所 讨论、作答 与老师一起总结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具有的地位及作用。 学生活动 地球只有一个,保护我们的家园。 6.拓展延伸 6.1课后自制生态瓶,下节课堂展示! 6.2课外阅读P78生物圈2号实验。 思考:生物圈2号实验为什么以失败告 终?它的失败给予人们的启示是 什么? 【板书设计】
第2节 生态系统概述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 腐生性微生物——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 水分 空气 温度等
本 节教材通过介绍北美凯巴森林的自然状况来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既熟悉(因在八年级上册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涉及到这部分的知识点),但又陌生(学的知识点不全面),所以课前先让学生留心身边的环境,利用导学案先自学,以便课堂交流。 教学时充分展示课件,设置问题链,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讨论交流,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习目标,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环境中不只有我们肉眼可见的植物、动物,还有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还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土壤等。但本节课不足之处是,对于教材挖的还不深,有的地方还应解释的更详细一些,如在学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关系时,还应再多举几个学生身边的事例,加深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