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业机器人对高职人才需求的分析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工业机器人对高职人才需求的分析
人才培养课题

工业机器人对高职人才需求的分析①

周庆红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12)

[摘

要]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带动了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不同企业的不同岗位对人才有着不

经过调查分析得知适合高职类学生的工作岗位主要包括操作岗位、安装调试岗位、维护与维修岗位、同需求。

系统集成应用岗位、设备管理岗位、销售岗位。高职院校可以从企业工作岗位需求的角度出发,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拓展校企合作,进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关

键词]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岗位需求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21-0044-02

[中图分类号]G715

工业机器人是先进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标志,是实现生产自动化,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正从汽车、电子、金属制品业、塑料工业等传统领域快速拓展到机械加工、装配、焊接、仓库堆垛、上下料及检测等特色领域,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市场空间还非常巨大。从2013年开始,中国连续5年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工2015—2018年,业机器人产量增加了4.5倍,达到了151286套,预计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占全球需求的40%,销售额将达到58.9亿美元[1]。虽然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和销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但在使用密度上,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工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技业机器人各方面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术人才需要加快培养[2]。

一、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分析(一)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据有关机构预计工业机器人2019—2021年全球安装量年均增长率约为14%,亚洲/澳洲约为16%,到202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将达到380万台。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机器人产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机器

[3]

环节,关键零部件对核心技术要求较高,属于工业标准品,基本已被极少数企业垄断,多为进口。(2)中游环节,工业机器人的本体市场60%以上被发那科、安川、库卡、(3)下ABB四大外资品牌占领。游环节,中国庞大的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机器换人”计划,机器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将出现井喷式增长,从而也需要大量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完成不同要求系统的升级改造。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上游原材料传统材料新型材料

零部件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执行系统

中游机器人本体直角圆柱并联关节

下游

系统集成系统开发系统销售系统维护

应用搬运、检测分拣、装配上、下料焊接、喷涂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二、工业机器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使用场合的多样性决定了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造成了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多样性。通过对江浙沪4家机器人制造厂商、15家机器人系统集成商、31家机器人应用企业的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不同企业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其对人才专业能力的不同需求。

(一)工业机器人对从业者能力的需求

通过对岗位需求细化研究得出,工业机器人主要技术岗位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如下表所示。

工业机器人主要技术岗位知识和能力需求分析表

职业

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劳动强度大、危险程度高、对产品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高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的产业将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3)高附加值产品销量不断提升,多关节机器人销量将进(4)新产品不断涌现,将工程材料、机械控制、传感器、一步提升。

自动化、计算机、生命科学等学科进行交叉的新产品将层出不穷。

(二)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

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智造九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成为衡量我国制造业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工业机器人将机械、控制器、人工智能、传感器等进行有效融合,实现了越来越高的智能化程度,正在快速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根据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制、生产、使用及应用为主线,我国工产业链各环节状况如下:(1)上游业机器人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熟悉编程软件,能现场编制、调试系统控

按要求进行编程;制程序;熟悉机器人操作和仿真;熟悉焊操作

现场设备的调试;接、打磨、装配等工艺;能对已完成工作进1

岗位

操作规范的制定行规范记录和存档;能对操作人员培训;

具有英语应用能力

“基于‘智能制造’的机器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项目主持人:周庆红)的研究①本文系宁波市教育规划项目2018YGH060;成果。

作者简介:周庆红(1976—),女,汉族,山西运城人,研究生,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

-44-

人才培养

续表

职业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安装系统组装;机器人

电气识图与绘图能力;能根据工业机器人

2调试示教调试;

生产过应用方案要求进行安装、

示教调试;能正岗位程中操作

确操作机器人;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规范

记录和存档维护

会保养工业机器人;能排除简单电气及机

日常维护保养;异械故障;3

与维

能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和维修修岗

常问题维修;维修设备,会进行设备检测和维修;具有对问位

记录总结分析题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自我控制与管理

能力

熟练使用绘图软件绘制电气原理图;熟悉项目设计;程序编伺服、步进控制系统,熟悉PLC、变频器、系统写;应用项目现场触摸屏编程与维护;熟悉电气布线及电器

4

集成调试和交付;客户元件选型,

熟悉机器人周边设备整套系统应用方案验证与技术集成应用的安装调试能力;会机器人编程

岗位

支持;客户问题解及仿真;

能制定工作计划;技术文档编写,决

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规范记录和存档;能对机器人应用系统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熟悉生产设备编制保养检修计工艺流程;熟悉机器人操作维护

保养;熟悉设备管理流程;5管理

划;建立和完善档

会根据结果进

岗位

案记录管理;分析

行趋势分析;能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良设备使用情况

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熟悉OFFICE软件操作;文字写作表达能力市场调研,发展客

熟悉产品的特性;了解系统集成;懂项目

6

销售户;收集整理客户流程;

掌握产品销售的技巧;熟悉各种销岗位资料;制定销售计

售文件的制定;

自信;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划,管理销售活动

命感;计划能力;执行力

(二)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途径

目前,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来源可以分成三类:(1)来源于各类高等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本科院校机器人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数量较少,基本从事机器人本体研究;少部分本科生和高职院校具备相当理论水平的技能型人才,主要从事机器人系统方案设计。(2)来源于高职院校具有机器人专业背景的相关专业。主要包括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电一体化等机电设备及控制专业,完成机器人系统集成、安装调试及操作维护等。(3)还有一类是来自短期培训的一般产业工人,只熟悉基本操作与保养维护。

(三)工业机器人技术对高职院校人才岗位的需求

按照工信部的发展规划,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的缺口为10万人左右,且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人才缺口超过20万,

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如何培养机器人方面技术专业人才成为高等院校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经过对机器人企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及生产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目前工业机器人相关工作严重短缺的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开发、安装调试、技术支持,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操作、编程、维修维护、设备管理等。与相关专家讨论分析得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为系统集成商和机器人应用企业。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代表性产品,它实际上是典型的智能装备。对工业机器人人才需求的岗位几乎完全对应智能装备的操作、安装、维护、应用和调试等岗位。“机器换人”实际上对从业者的技能要求、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都提出了要求,更加重

课题

视劳动者的综合职业能力,也对职业教育提出学历、资格证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在“机器换人”大背景下,面对工业机器人人才的急剧短缺,可以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包括工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市场营销等。三、结语

今后5~10年,工业机器人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无论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还是机器人应用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的需求都将处于旺盛的增长期。培养素质过硬,

能从事工业机器人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管理、设计、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的人才是高职院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培养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立足点,以融入机器人技术领域为指南,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为平台,通过多层次培养模式,让学生顺利完成职业角色的转化。

(一)以职业资格证书助推职业生涯

以从事工业机器人技术行业所需要的电工上岗证、维修电工证、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证、工业机器人操作员证等作为切入口,以获取工业机器人从业资格为抓手,进行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

(二)构建机器人专业群

2018年,

全国有66所高职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但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

面对工业机器人大量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应以机器人产业链为主线,

以传统带动新兴,将传统的优势专业、

成熟专业与机器人技术进行有效结合,进行机器人专业群建设,

形成多渠道的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三)深化产教融合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各种实践环节的支撑,机器人品种多样、价格昂贵,必须借助社会的力量,将校内资源与校外各种资源进行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

“教学与租赁”的模式、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让学生在产业链背景下完成高效率的技能学习、能力培养、

素质养成,尽量填平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缝隙,推动人才培养及应用的“无缝连接”。通过多个真实项目的技能训练,重点培训面向操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工具性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是一种造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卢月品,刘晨曦.2019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形势[J].互联网经济,2019(Z1).

[2]王田苗,陶永.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与产业化发展战略[J].机械工程学报,2014(9).

[3]陈春春.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产业链及发展模式分析J].互联网经济,2019(Z1).

[4]蒋庆斌,陈小艳,周斌.工业机器人行业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分析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2):27-30.

[5]余攀峰,洪凯,孙敏.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7(18):14-18.

◎编辑冯永霞

-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